天天看点

开通少数民族服务窗口 便民桥飞架郫都“菠萝的海”

作者:封面新闻

在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有一个名称很特别的社区——菠萝社区。该社区住着29个不同民族的居民,总人口达320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居民占比超过23%。为了解决少数民族居民办事时语言不通、沟通不畅的问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通民族服务岗,架起“便民之桥”帮助少数民族居民解难题、办难事,受到居民广泛欢迎。

开通少数民族服务窗口 便民桥飞架郫都“菠萝的海”

菠萝社区在郫都是“特别的存在”,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很容易感受到这里的“不同寻常”。“苗族萝妞”“回族邻囡囡”“藏族友友”……还有唐卡工作室、民族厨房、民族驿站,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浓氛围扑面而来。“汉族、回族、藏族、羌族、土家族、彝族等29个民族聚居。其中23%以上的人口是少数民族。”菠萝社区党委书记李伟亚告诉记者。

开通少数民族服务窗口 便民桥飞架郫都“菠萝的海”

不过,不同民族存在着语言和风俗习惯上的差异。几件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让社区两委明白必须在工作机制上进行创新。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李伟亚和普查员一起登门。“在凤凰城小区遇到一位藏族老妈妈,她怎么也听不懂普通话。后来,通过导赏团的泽巴老师从中客串‘翻译’,才顺利完成了普查。”李伟亚回忆道。

开通少数民族服务窗口 便民桥飞架郫都“菠萝的海”

在凤凰城社区,回族居民马先生长期不在家,家里电费耗尽导致停电,冰箱冷冻室里的牛肉因此坏掉了。这让回家的他大为光火,直接将怨气“撒”在了物业身上,甚至将发臭的牛肉摆进了物业办公室。但因为语言沟通不畅,双方连比带划也无济于事,越闹越僵,又是泽巴老师居中调解,方才得以妥善解决。

既然没有哪套服务办法可以“包打天下”,如何才能为大家服好务呢?菠萝社区正视现实,挖掘内部资源,成立了民族导赏团、开通了民族服务窗口。动员少数民族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发挥他们语言和文化相通的优势,以民族团结、民族同心为目标,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民族共融。

开通少数民族服务窗口 便民桥飞架郫都“菠萝的海”

去年夏天,民族导赏团正式成立。藏族的泽巴、白玛、回族的沈玉华、土家族的严俊、郭畅等近20人纷纷加入。他们的民族亲切感和第三方客观性,在调处矛盾纠纷、精准服务居民方面发挥作用,架起了社区和少数民族居民的沟通之桥。在民族导赏团的协调沟通下,顺利调解居民矛盾纠纷6起,协助社区工作10余次。

拥有了充足的人员班底,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办事窗口新开设了“民族服务岗”,排在所有窗口最显眼的位置。李伟亚告诉记者,这个岗位与其他劳动保障岗、综合服务岗等相比,更侧重于服务少数民族居民,在劳动就业、职业培训、权益保障、法律援助等方面给予引导和帮助,解决他们办事时语言不通、沟通不畅等困难。

来到民族服务岗,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座牌和民族导赏团成员联系卡。正在“坐班”的泽巴向记者介绍说:“能在这里现场帮助办理解决的事情,全部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当场办理。不能解决的,窗口也会及时帮助咨询协调。”

立足于便利、高效的原则,菠萝社区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居民合法权益、维护民族团结。“民族服务岗的工作机制很灵活,是否坐班看导赏团成员的时间安排。比如,泽巴老师每个月都有一天来现场服务。其他成员可能没有‘坐班’,但他们的联系方式始终畅通,居民可以随时找到他们提供服务。”李伟亚告诉记者。

民族服务岗的开通,得到了一致好评,自开通以来已累计为少数民族居民解决难题20余件。

金和杨拉王是住在菠萝社区美联蜀小区的藏族夫妇,此前一直在阿坝州生活,初来郫都人生地不熟。既不会写汉字,也不会说普通话,他们想要接种疫苗不知找谁咨询,感到诸多不便。后来,他们通过小区邻居了解到社区有民族服务岗。夫妻俩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咨询同为藏族的泽巴后,两人完成了疫苗接种登记,现已完成两针接种。

开通少数民族服务窗口 便民桥飞架郫都“菠萝的海”

除了成立民族导赏团、开通民族服务岗,菠萝社区还创设了了民族文创集市,开展民族文化推广、民族文化体验和居民相互交流。“每期一个民族主题,汉族、藏族、回族……轮着来,目前已经开展系列活动15场。大家在汉服、字谜、投壶、锅庄、酥油茶、羌秀等民俗体验中增进了情感交融。”李伟亚表示:“目前,我们正在打造‘多彩菠萝’社区品牌,不同民族居民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和睦相亲相爱,共同奔向幸福美好生活。”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李玥林 赖浩

<b>【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b>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