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热播的电视剧《香山叶正红》逐渐进入高潮。

该部电视剧主要讲述建国前期,毛主席带领中共中央进入北京,
为解放全中国而努力的故事,其中毛主席一角,再次由唐国强饰演。
至今为止,唐国强已经出演过三十多次毛主席,他饰演的主席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在影史上,曾有一个人扮演过八十七次毛主席,
而且他所扮演的毛主席至今无人超越,这个人就是毛主席的第一任特型演员古月。
古月的一生十分坎坷,而且在他离世之后,他的家人们为争夺财产而对薄公堂,
险些让他一生维护的好形象受到影响。
一、因酷似主席,被叶帅钦点
古月生在战乱时期,父母都是革命英雄。
遗憾的是,在古月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为国捐躯,
仅留下比他大六岁的姐姐和他相依为命。
因此古月只知道自己生于1937年,却不知道具体的生日。
父母牺牲后,姐弟俩被好心人送到了广西桂林孤儿院,
不用流落街头,为温饱发愁。
后来因为战争原因,孤儿院从桂林迁至南宁。
一天夜里,在睡梦中的小古月被一声炮响惊醒。
随后枪炮声开始变得激烈,直到快天亮,外面的战火声才渐渐消失。
第二天百姓们出门,发现街道上随处可见国民党士兵丢弃的枪支和军服。
南宁解放了!
老百姓再不用担惊受怕的过日子了,更不用再活在炮火之中。
紧接着南宁来了一支特殊的部队,这支部队就是“十三军文工团”。
也正是这只部队的到来,改变了古月姐弟俩的命运。
文工团到了南宁后,与老百姓同吃同住,还为了庆祝战争胜利,给老百姓组织文艺演出。
很多孩子们都整天围在解放军的身边,当时文工团的领导就想从这些孩子们当中,
选出几个外形条件不错的加入文工团,这其中就有古月的姐姐胡敏。
不想和姐姐分开的古月也希望加入文工团。
但是古月当时只有十岁,实在是太小了,所以部队没有要他。
可是古月不死心,于是姐姐叫他跟着部队一起出发。
几天之后,文工团便出发向云南进军,与大部队汇合。
古月和两个稍长他一些的小伙伴一起,跟在部队后面一起出发了。
虽然年纪小,但是古月骨子里有股子韧劲。
就这样一个十岁的孩子,跟着部队行军好几天,都没有掉队。
文工团的领导看他确实是个好苗子,便同意让他一起加入文工团。
就这样,古月成为了部队里年龄最小的兵,连军服都没有他能穿得起来的。
十几年的部队生活,让古月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军人,
即使多年之后,他成为了“电影明星”,他身上的军人的气质也未曾改变。
1976年,毛主席逝世,举国上下悲痛欲绝。
为了纪念伟大领袖的光荣事迹,同时为了讴歌党的伟大历程,
国务院文化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部联合发出了《关于挑选特型演员的通告》。
既然是特型演员,长得像自然是第一要素,而古月恰巧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时“恰巧”文化部副部长胡可到昆明军区文化部视察工作,
一眼便发现了长的酷似毛主席的古月。
于是胡可特意来到古月家中,告诉他中央正在招特型演员,
他长得很像毛主席,可以试一试。
但是古月担心自己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毕竟自己没有任何表演经验。
胡可告诉古月没有经验也没关系,演技是可以慢慢学习的,
主要是他长得太像毛主席了,这才是最难得的。
经过胡可的劝说和家人的鼓励,古月决定试一试。
他特意跑到话剧团借来饰演毛主席的戏服,
请化妆师为他画上了痦子,到照相馆拍了一组照片交给了胡可。
古月的照片被胡可带回北京交给了领导。
当时全国各地挑选出来的候选人有二十多个,
经过层层筛选,有三个人最像,这其中就有古月。
三张照片被摆在了叶剑英元帅的桌上。
叶元帅曾经跟毛主席一起共事多年,对毛主席十分了解。
当他看到古月的照片时,自己都被震惊了,
这个人居然跟年轻时候的毛主席长得这么像。
“像,太像了,这个人是谁?”
当一旁的耿彪介绍完古月的情况后,
叶帅拿起笔在古月的照片后面,画上了改变古月一生的圆圈。
二、初登荧屏,困难重重
当初胡可之所以会“恰巧”到昆明文工部视察,是因为古月像毛主席的事情早已名声在外。
早在多年之前,古月坐火车出差公干,当时坐在他对面的男人总是盯着他看,
看得古月心里毛毛的,于是他便问那人在看什么,那个男人一边说着他像一个人,
一边从旅行袋里拿出了一张《毛主席去安源》的画报。
当时的古月和画报上毛主席的年龄相仿,仔细端看,两人确实非常相似。
下了火车,古月便跑去新华书店,也买了一张《毛主席去安源》。
回到家他对着镜子仔细比较,发现自己确实跟毛主席长得很像。
第二天他特意将头发梳成画报里的中分,
当他一手举着烟,一手叉着腰,问同事们他像谁时,大家居然都看出来他像毛主席。
很快,古月像毛主席的事情就在机关里传开了。
那时正值改革时期,随便模仿领袖可不是小事。
于是领导找到了古月,告诉他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有些事情是不可以随便做的。
古月一下子就被吓坏了,之后再也不敢轻易模仿毛主席了。
可是命运就是这么神奇,多年之后,中央开始面向全国挑选毛主席的特型演员,
古月的领导看到通告后,便向上级推荐了他。
被选为毛主席特型演员后,古月一家从云南昆明搬到了上海八一制片厂。
从未接触过表演的古月,为了演好毛主席,开始刻苦钻研,狠下苦功。
他从多处收集到了六百多张毛主席的照片,一张张的都贴在墙上,
整日看着这些照片,对着镜子练习毛主席的各种表情、各种动作。
不久之后,古月就迎来了他大显身手的时刻。
1981年,八一制片厂开始拍摄《西安事变》,其中毛主席的角色正好可以让古月出演。
为了可以演好毛主席这个角色,古月日夜苦读剧本,
揣摩人物心里,每一句台词都熟记于心。
为了让自己更像毛主席,天庭不够饱满的古月硬生生地把额头上的头发一根根地拔掉。
装扮好的古月像极了毛主席,只可惜没有任何演戏经验的他,
不动还行,一动起来就完全不是那回事了。
虽然对着镜子古月可以模仿出七八分毛主席的表情与神态,
可是一拍起戏来哪有时间等他慢慢模仿。
没有经验的古月浪费了剧组不少胶片,导演成荫一边心疼着胶片,一边恨铁不成钢地抱怨:
“怎么像主席的这张脸就长在了一个不会演戏的人身上?”
好在《西安事变》中毛主席的戏份不算多,在导演的指导下古月勉强地完成了拍摄。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西安事变》上映之后,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古月更是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大家都说,看到古月仿佛看到了毛主席本人。
一年之后,八一制片厂又开始拍摄《四渡赤水》,
而这部影片的主人公正是毛主席。
对于刚刚开始演戏的古月来说,这次挑大梁的演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由于古月没有什么表演经验,剧组里很多人都对他有看法,
说他不会演戏,总拖大家的后腿。
知道这些的古月心里很不舒服,也很有压力。
他将心里这些苦闷告诉了同剧组的傅学诚。
傅学诚听完后告诉古月:虽然你不是演员出身,但是只要你虚心学习,
好好下功夫,迟早有一天观众会认可你的。
正是这一席话,让古月又有了斗志,激励着古月不断努力奋斗。
傅学诚和古月一样,都是特型演员,而且两人还都是建国初期就参军的老兵,
同是出身部队,性格脾气格外对路,久而久之,二人便成为了挚交好友。
拍戏过程中,傅学诚给了古月不少帮助。
陪他对台词,帮他分析人物心理,指导他动作走位。
在导演和好友的帮助下,古月渐渐地摸索到了演戏的方法。
二、将饰演领袖作为终身任务
就像傅学诚说的一样,只要你虚心学习,肯下苦功,你就一定可以成功。
1989年,古月凭借着《开国大典》中毛主席的角色,
成功的拿下了第十三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
影片中古月饰演的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这一幕与当时的资料记录中的情景一模一样,两段影像如出一辙,
仿佛毛主席又活了过来,重新走上了天安门城楼。
从被选为毛泽东主席的特型演员,到拿到百花影帝,这十年,古月走得相当艰辛。
我们不知道他私底下付出了多少努力,下了多少苦功,
我们只知道古月饰演的毛主席,无论是神情姿态,还是动作语气,都与毛主席一模一样。
1993年,古月再次凭借《毛泽东故事》拿下了第十六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
事业上开始一帆风顺的古月,生活上却是一团糟。
古月之前有过两段婚姻,第一任妻子是经人介绍认识的,
两人婚后生活一直很和谐,后来还生了两个可爱的女儿。
只可惜妻子体弱多病,两个孩子还很小时就患病离世了,
留下古月独自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
孩子没有妈妈终归是不行的,后来古月又认识了第二任妻子桂平。
桂平原本是昆明话剧团里的台柱子,业务能力很出众,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当古月被选为毛主席的特型演员后,
桂平就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带着孩子们跟古月一起搬到了上海。
此时古月的家中除了前妻留下的两个女儿外,还有他和桂平生的儿子古思特。
为了不辱使命,演好毛主席这个角色,
古月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研究毛主席上,对家里的事情根本顾不上。
因此原本该两个人一同承担的家庭重担,全部都压在了桂平一个人身上。
从台柱子变成家庭主妇,从每天在台上表演,变成整日买菜做饭带孩子,
生活的巨变让桂平无法适从。
最后桂平选择跟古月离婚,留下三个孩子,一个人独自离开了。
之后古月的生活可想而知,白天要拍戏,
晚上不但要研究学习,还要照顾三个年幼的孩子。
就在古月被生活折磨得焦头烂额之时,他遇到了她的第三任妻子张燕。
二人是在拍摄《开国大典》时相识的,那时张燕是宋庆龄的特型演员。
与古月一样,张燕也离了婚,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
或许是相似的经历让两个人越走越近,彼此照顾、彼此扶持。
在经过诸多阻拦之后,1996年,古月和张燕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张燕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全心全意地在家里照顾四个孩子,
让古月可以无后顾之忧地踏实工作。
和张燕结婚之后,古月的生活又重新回到了正轨。
妻子不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同时也把古月照顾得细致入微。
外出拍戏,大到衣服袜子,小到毛巾牙刷,张燕都会为古月准备好。
回到家中,古月更是不用为琐事操心,可以专心研究他的事业。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
张燕就是古月背后那个默默付出的女人,也正是因为有这个女人的支持,
古月才能塑造出如此成功毛主席形象。
为了演好毛主席,古月从方方面面下手,努力让自己从骨子像毛主席。
众所周知毛主席是湖南人,而古月是湖北人,
为了让自己连口音都像毛主席,古月曾到毛主席的老家韶山住过好几个月。
毛主席爱吃辣,他就一段三餐都吃辣椒,把自己都吃出了胃病;
毛主席爱抽烟,不会抽烟的他就学抽烟。
拍摄《朱德元帅》时,有一幕是毛主席要为朱德题词,
原本这一幕是想要找替身演员来完成的,没想到古月却要亲自书写。
泼墨挥毫,古月不知何时开始,连笔迹都和毛主席的字迹如出一辙。
当年古月在河北拍摄电影期间,毛主席的女儿李讷恰巧探班剧组。
因为古月从言谈举止都太像她毛主席了。
李讷在见到古月仿佛见到父亲,激动落泪,情不自禁的扎进他怀里哭了起来。
也是因为太像毛主席了,
那时很多杂志和报纸都曾揣测过古月与毛主席有血缘关系。
因为毛主席曾经在武汉丢失过一个孩子,而古月恰巧就出生在武汉。
再加上古月父母早亡,身世有些成迷。
当时连党史研究部的工作人员都曾上门调查过此事。
因此不少报纸杂志就以此大做文章。
后来古月在做客《鲁豫有约》访谈时,公开澄清自己是湖北人,
而毛主席是湖南人,两个人完全不搭界。
三、心愿未了,遗憾离世
古月曾经说过,饰演毛主席是他终生的任务,他会一直演下去。
而他的心愿则是饰演一百次毛主席,只可惜天不遂人愿,这个愿望终究没能实现。
2005年6月底,
古月和卢奇、刘劲等伟人的特型演员一同到广西桂林参加一个活动。
活动结束后,几个人被安排到了一个别墅区,
由于不太会使用别墅里的洗浴设备,
所以几人一起相约到附近的健康中心去洗桑拿。
洗桑拿是他们几个人多年来的老习惯了。
当初他们一同拍摄《大决战》,
因为这部电影所拍摄的时期正是几位领袖最艰难的时刻,
因此他们几个特型演员都需要减肥,蒸桑拿便是减肥的一种方法。
也是从那时起他们几人便养成了洗桑拿的习惯,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这一次洗桑拿却要了古月的命。
几人洗完桑拿已经是晚上十点多,刚要准备往回走古月突然呼吸困难,摔倒在地。
于是妻子张燕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120,五分钟后救护车就赶到了,
当时古月还有意识,他抓着医生的手说道自己不行了。
医生们将他抬上担架后就开始急救。
这场急救一直持续了三个多小时,三水市有名的医生都前来参加了急救,
然而古月的心电图始终是一条直线没有任何波动。
2005年7月2日,毛主席的扮演者古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古月的死因是突发性大面积的心肌梗塞。
看上去一向很健康的古月为何会突发心梗呢?
原来古月这些年因为拍摄需要,不但常常熬夜,减肥增肥更是家常便饭,
这也都让他的心脏增加了不少负担,为他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老年的古月为了让自己更贴近毛主席老年发福的形象,
吃东西变得很随意,没有什么节制,这更增加了他患心脏病的概率。
因为当时正值七月,天气炎热,
张燕选择在当地火化古月的尸体,将骨灰带回北京。
在追悼会上,妻子张燕和几个孩子泣不成声,
姐姐胡敏因为伤心过度一度昏厥。
古月生前的好友及八一制片厂的同事也都前来送他最后一程。
古月离世后仅仅半年,他的家人们竟会为了他的财产而反目。
出演了八十多次毛主席的古月,
在当时已经一线演员了,片酬自然不低,一向节俭的他生前有不少积蓄。
但是当三个子女问继母张燕父亲留下多少遗产时,张燕却回答只有十几万。
这个答案显然与他们预期的数字不符,
于是三个子女不顾继母曾经的日夜照顾,将继母张燕告上了法庭。
曾经的“一家人”,最终却要对薄公堂。
好在几人最后为了维护古月的形象选择了和解。
古月离世之后,唐国强成为了毛主席新一代的扮演者。
随着时代的变迁,拍摄影视作品的理念也发生了改变。
曾经的作品力图为大家呈现最真实的历史,
而后来的影视作品则更倾向于艺术加工之后的效果。
作为演员,唐国强比古月更懂得如何表演,如何将剧情更好地呈现给观众。
因此不少人都觉得唐国强饰演的主席也不错。
只是同为主席的扮演者,二人对待这份工作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当初拍摄《走出西柏坡》,由于后期修改需要补拍一些镜头,
古月二话不说就推掉了几万元的合同,重新返回剧组。
为了维护毛主席的形象,古月一生没有接过一个广告代言。
而唐国强却做不到这些,为了赚钱,身为国家一级演员的他,
也曾出现在直播间帮人“卖酒”。
古月之所以离世这么多年,依旧被人们所记住,
不仅仅是因为他长得酷似毛主席,
更是因为他对事业的刻苦钻研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他爱惜自己的荧幕形象如同爱惜自己的生命。
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才会被人们所敬重,
才会一直活在观众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