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云南事业单位职业能力测验之言语理解:“另类”的转折

作者:江南忆枫

有些司空见惯的东西,我们往往可能缺乏了解,比如转折词。谈到转折词,我们首先就想到了但是、然而、不过、却、事实上、实际上……这样一些转折词。在涉及测查概括归纳主旨和判断作者意图能力的题目中,我们最常见的通过转折得出主旨的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文段主旨在转折之后的,第二种是转折前后对比得出主旨的,但此外,还有一种比较“另类”的转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可能陌生的“老朋友”。

它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呢?一般是转折前提出观点,转折后通过分析说明观点不对,作者的意图是在反驳前文的观点。下面来看一道例题。

【例】在老少冲突中,一类观点被年轻人所欢迎:年轻人早出晚归不容易,老人应该给他们腾出空间。这种说法所对应的逻辑是:一般认为年轻人利用资源是投入社会生产的,例如在公交车享有座位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休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老人利用资源更多用于满足个人生活和需求,是纯粹的消耗,而年轻人占有资源后最终会创造新的社会资源。这种功利化的伦理逻辑不乏市场,甚至为部分老年人所赞同。但是,正如那句“人人都有老去的一天”所说的,在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分配资源,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功利。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应尊重老年人享受社会资源的权利

B.舆论在公共资源分配问题上反映强烈

C.不同的社会资源分配方案对应着不同的逻辑

D.功利的算计不应成为当代社会崇尚的价值理念

【中公解析】A。文段首先指出在老少冲突中受年轻人欢迎的一类观点。接着解释了这类观点所对应的逻辑,即年轻人利用资源是为了投入社会生产,老年人利用社会资源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个人生活和需求,是纯粹的消耗。然后说明了这种逻辑是功利化的、有市场的。最后以转折词“但是”与上文形成转折,指出在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分配资源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功利,进而反驳了前文观点,引出文段的观点,也就是老年人不应该给年轻人腾出空间,他们也应具有享用社会资源的权利。

A项,符合以上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保留。

B项,年轻人、老年人还有作者对“老少冲突”问题有反映,但“舆论反映强烈”并不能由文段得到,排除。

C项,文段转折前讲了一种社会资源分配的逻辑,转折后提出了“不能只盯着眼前功利”的逻辑观点,但这不是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排除。

D项,“功利的算计是否应成为当代社会崇尚的价值理念”文段未提及,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A。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是不是对用转折词得出主旨的形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呢?以后遇见了可不要认错了哦!

更多备考技巧请持续关注:http://yn.zgsydw.com/ziliao/?toutiao

云南事业单位职业能力测验之言语理解:“另类”的转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