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作者:浦峰捉影

#靠浦荐宝#

故宫敦煌特展虽然展出了不少文物,但靠浦君@浦峰捉影更喜欢看的还是那些经典的壁画,当然,所有壁画都是复制或临摹的。

虽然一般意义上,大家都是鄙视、不屑看复制品或临摹品,毕竟和原物还是有差距的。但总比看不上要好。而且随着现在科技的进步,复制品的精确度都越来越高。我们还是能够从中领略到其中的美学或历史价值。

本篇就给大家看下敦煌特展展出的部分精彩壁画。

每一幅壁画内容都极多,又耐看,所以没法全部呈现,挑了靠浦君@浦峰捉影自己喜欢的一些局部。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画面依据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文绘制,记述了罽(ji)宾国僧人佛陀波利翻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缘由。作品对于自然的描绘十分精彩,图中青山叠翠,细水蜿蜒。旅人们穿行在青山绿水间,头戴帷帽的妇女,西域式的城郭,构成了一幅田园诗般的山水画。这些山水以线条勾勒轮廓,青绿重彩,应是画史记载的青绿山水画法,在中国绘画史中占有相当的地位。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画面以多视角来展示复杂的建筑空间,表现众多建筑之间檐牙相接、错落有致的节奏与韵律感。画面以俯视的角度,绘制出一座布局对称、多进深的大型寺院,而中轴线上的殿阁则以仰视的手法,使佛殿更显高大恢弘。此幅画作与同窟北壁的净土寺院都属于盛唐建筑画杰作,而两壁单体建筑形制、分布各有不同,表现了寺院布局的多样性。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水月观音为佛教三十三观音像之一,相传为唐代画家周昉所创,唐画水月观音已无存。敦煌壁画中的水月观音像始见于10世纪初,至11世纪成为鸿篇巨制,榆林窟第2窟的这两幅水月观音像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画面表现一种幽深、静谧的气氛,使观者见而忘俗,是敦煌

石窟晚期艺术中难得的精品佳作。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白衣观音为观音菩萨诸相之一,白色寓清净,象征菩提心。此画为左右对称式构图,菩萨与供养人相向而坐,乃经典的对坐图式。据画面内容及风格判断该绢画应绘于晚唐至五代时期。该画于20世纪初出土于敦煌藏经洞,1951年由苏琢章捐献川西文物管理委员会,后由国家文物局拨交故宫博物院。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敦煌当地官宦豪门的曹氏家族,其供养像在莫高窟中保留最多,这两身女供养像是曹氏家族的贵妇,装饰华贵。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依据《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绘制。四十大手绘制严密得度,各结不同手印,持不同法器,画像以墨线勾勒,运笔有轻重、虚实、深浅、浓淡,组织布局有疏密聚散,色彩淡雅,造型庄重,中国人物画的线描几乎荟萃一壁,是敦煌艺术的又一巅峰之作。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画中的回鹘可汗脸型浑圆,柳眉细眼,八字胡须,面貌圆润丰满。衣饰为典型的回鹘装,头戴桃形云缕冠,身着圆领窄袖团龙袍,腰束革带。脚穿白色毡靴,手执香炉礼佛。一少年站其身旁,应是王子。侍从八人,分别持伞盖、宝扇、弓箭、宝剑、金瓜、盾牌等。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鹿王本生是敦煌最早的横卷连环故事画。故事情节的发展由作品的两端向画面的中间过渡,最终结束的独特构图,以突出故事的高潮部分(九色鹿与国王相遇),构思十分巧妙。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作品为供养人画像,绘制于甬道南壁。原壁画因自然原因残缺严重,后来在20世纪50年代,由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经过研究,复原临摹了此画。

图中人物依据长幼尊卑,依次画出都督夫人及她的两个女儿和九名身着男装的婢女。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在午门西马道下临时展厅还同时展出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第220窟和第320窟三个复制洞窟。这样的展示可以让观众近距离体验敦煌石窟与故宫的独特魅力。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此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部,创建于盛唐(中唐、宋、元重修),是盛唐的代表窟之一。主室为覆斗形顶,西壁开一龛。主室近方形,窟顶藻井画云头牡丹井心,周围方胜纹、半团花、菱形纹、团花、鳞纹、垂角铃幔帷边饰以朱、青、绿敷色叠韵,色彩浓艳厚重,保存犹新,四披千佛。南壁画千佛中央释迦说法图一铺(1924年被美国人华尔纳盗劫两方)。西壁龛内塑像仅存浮塑背光、一弟子、二菩萨。龛顶弥勒说法中二弟子、四菩萨、二天王依次而立,天王身着锁子甲、髀裈,为说法图中仅见。龛壁化八弟子、二菩萨,菩萨服饰华丽;龛外两侧绘观音。北壁画三联式布局之观无量寿经变,中间是“极乐净土”内容,两侧为“未生怨”、“十六观”,形式与阿弥陀经变相类似,此画着力于突出宝池中莲花花生、祥禽瑞鸟与伎乐之描绘,境界优雅,色彩以青、绿、黑为主,色调清淡,为盛唐同类经变题材之一风格。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第320窟局部壁画。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此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部。创建于初唐(中唐、晚唐、五代、宋、清重修)。主室为覆斗形顶,西壁开一龛,是唐代的代表窟之一。宋或西夏时,此窟壁画全被覆盖,绘以满壁千佛。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剥去四壁之上层壁画,初唐艺术杰作赫然重晖。主室西壁一龛,内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清重修),龛沿下画初唐供养人虽已模糊。龛外两侧画文殊、普贤变各一铺。南壁为通壁大画:南为无量寿经变,北壁为药师经变。东壁门上画说法图一铺,男女供养人各一身,贞观十六年(642)题记一方;门两侧画维摩诘经变。1975年,敦煌文物研究所对此窟重层甬道进行了整体搬迁,底层壁画完好如初。此窟壁画,每幅皆为上乘之作,其中之维摩诘像乃人物画之精品;前来问疾于维摩之帝王、大臣,可与阎立本“帝王图”媲美。药师变中之两幅“对舞”(不少学者目之为“胡旋舞”)及其乐队,是研究乐舞的宝贵资料。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药师变中之两幅“对舞”(不少学者目之为“胡旋舞”)及其乐队,是研究乐舞的宝贵资料。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前来问疾于维摩之帝王、大臣,可与阎立本“帝王图”媲美。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维摩诘像,乃人物画之精品。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该窟开凿于西魏大统年间(主室北壁发愿文中存有西魏大统四年(538年)、五年(539年记年),是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确切开凿年代的洞窟。主室为覆斗顶形窟,平面为方形。窟室中央现存一元代所建的方形坛台,南壁和北壁对称地各开凿4个小禅室。部分禅室内或门口还残留有元代所修小塔的部分塔身。窟顶中心方井画华盖式藻井。四披绘中国传统神话诸神与佛教护法神形象,有摩尼宝珠、力士、飞天、雷公、乌获畏兽、伏羲、女娲等。四披下部一周绘有36身禅僧于山间、草庐中坐禅。山林间绘有各种野兽及捕猎场景。西壁中央凿一圆券形大龛,两侧各有一小龛。主龛内为倚坐说法佛,小龛内各一身戴风帽禅僧塑像。龛外壁面上部画诸天外道形象,有日天、月天、诸星辰、摩醯首罗天、毗瑟纽天、鸠摩罗天、毗那夜迦天及供养菩萨等,下部画四天王、婆薮仙等,最下部龛沿画忍冬纹边饰南壁分上、中、下三段。上段通壁绘11身持乐器的伎乐飞天;中段通壁绘《五百强盗因缘》故事画,末尾处绘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下段开四个小禅室,禅室间壁面自东向西绘有《化跋提长者姊缘》、《度恶牛缘》、《沙弥守戒自杀缘》和《婆罗门施身闻偈》故事画。其表现形式,或长卷连环画,或单幅画。故事画下方绘金刚力士。北壁分上、下二段。上段通壁绘有七铺说法图,每铺下方均有发愿文和男、女供养人。其中西起第二铺和第七铺说法图发愿文题留纪年还可读识。下段亦开有4个小禅室,与南壁小禅室相对应。东壁门上方绘有三身坐佛,门南、北侧各绘大型佛说法图一铺。甬道顶层残存中唐所绘趺坐菩萨一铺,南壁中唐画不空绢索观音经变一铺,北壁中唐画如意轮观音经变一铺。前室平面横长方形,窟顶为一面斜坡形,存宋画残痕。前室西壁门上开一小窟(敦编第286窟),门南残存宋代供养人像,底层可见中唐画,最底层为西魏壁画。门北为第287窟,存宋画男供养人像。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第285窟局部壁画。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故宫敦煌特展,最耐看的不是那些文物,而是艺术家复制临摹的壁画

如今的3D技术已经非常厉害,可以很好的还原石窟的景象。比在真石窟里看要清晰多了。在敦煌石窟拒绝所有设备即使是安全的相机拍摄的前提下,这个方式还是特别值得推广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