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宋时期被演义小说抹黑的五位名将,在历史上却是战功赫赫

作者:楚湘君

演义小说是深得民众喜爱的一种小说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演义小说中的很多人物走上了舞台,被渲染得出了彩,可悲的是一些战功赫赫的名将在演义中却被贬低了,他们真实的形象反而不为人所知。

唐宋时期的演义是最多的,也是最为人熟知的。隋唐演义系列,宋朝的呼杨高郑狄岳,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记住了很多的忠臣猛将,同时也记住了让人唾骂的奸臣,殊不知有些奸臣只是被演义抹黑了,在历史上却是声名赫赫。

唐宋时期被演义小说抹黑的五位名将,在历史上却是战功赫赫

唐江夏王李道宗

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李世民的堂弟。在唐朝建立稳固的过程中,李道宗参与过攻打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屡建战功。其后,李道宗镇守边陲,击败突厥,也曾参与大破吐谷浑,击灭薛延陀,征高句丽,都有大战功,为唐朝开疆拓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在唐初的宗室中,李道宗和李孝恭并称为贤王,李渊称他是和任城王曹彰一样的名将,李世民也称李道宗是和李勣、薛万彻二人齐名的名将。

在演义小说中李道宗被黑得很深,成了一个奸臣。说起李道宗,最先想到的就是屡次陷害薛仁贵的奸臣,最后被程咬金放火烧死,这是因为演义小说和影视剧的影响。事实上,李道宗和薛仁贵没有过节,倒是尉迟敬德和他有点联系。尉迟敬德一度居功自傲,在李世民的宴会上看到有人排在自己面前,非常不高兴。李道宗上前劝说,反被尉迟敬德一拳打在眼上差点打瞎。这也就是遇上了李世民,他以刘邦杀韩信、彭越警告了尉迟敬德,而被打的李道宗也没与他计较,就可以看出他的心胸了。不过,李道宗下场确实不好,房遗爱、高阳公主谋反案后,长孙无忌、褚遂良负责处理,与他们不合的李道宗被流放,半路因病去世。

唐宋时期被演义小说抹黑的五位名将,在历史上却是战功赫赫

唐邢国公苏定方

苏定方是唐初威名赫赫的猛将,却被误解了千年,是个被演义小说黑得最惨的人物。在隋唐演义类小说苏定方的形象都与真实历史相差甚远,一直被描述成一个阴险狡诈、陷害忠良的反面角色。《说唐》中苏定方与罗艺交战用暗箭射杀了罗艺,后来又用计把罗成诱进泥沼乱箭射死。《说唐后传》中苏定方更是一个奸臣,屡次陷害瓦岗后人,最终被罗通剖腹掏心而亡,他的孙子就是后来的苏宝同。《兴唐传》中,苏定方不只射杀了罗艺、罗成,还射杀了伍天锡,最终被罗通报仇杀死。总之,苏定方一直是个反面形象,他的子孙也被黑成反派。

只身转战三万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究竟是什么让凌烟阁功臣,武庙名将苏定方被黑成反派?苏定方一生驰骋疆场数十年,东征西讨,从黄沙漫天的大漠到惊涛骇浪的大海,战线纵横将近万里,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丽,前后伐三国,皆生擒其主,慑服了西域诸国。正是有着苏定方的战绩,唐高宗时期唐朝疆域达到最大,他的事迹听起来足够让人热血沸腾。

苏定方光辉的不仅是战绩,还有人格。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程知节征讨西突厥时,苏定方跟随,程知节却从不听从苏定方的正确建议。在到达恒笃城时,数千家胡人开门出降,副大总管王文度建议杀全部杀掉取财,苏定方又说这样自己岂不成贼了,又怎么为国讨伐叛逆,最后程知节还是屠城而去,而全程唯有苏定方不取一财。在苏定方担任行军大总管后,灭西突厥,他安抚众部落像从前一样相安无事。在征葱岭时,为保边境安宁,苏定方答应饶投降的都曼一命,押解他进京后,有关官员请依法处置。苏定方顿首乞求唐高宗免都曼死罪,唐高宗成全了他的信义,葱岭以西自此安定。在对待人才上,苏定方将自己用兵的奇术全部传授给裴行俭,使他成为一代名将。更难得是,苏定方在七十多岁高龄镇守在吐谷浑战场的最前线,直至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了唐朝的强大征战吐蕃,最后死在了前线。

演义与历史完全不同,苏定方在历史上的评价非常高。苏定方是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宋朝的七十二位名将也有他。刘元栋曾称“丈夫当如是”,毛主席也称“苏定方,名将亦大将,年七十六”,这才是真实的苏定方。

唐宋时期被演义小说抹黑的五位名将,在历史上却是战功赫赫

唐虢国公张士贵

张士贵,是一个为人熟知的角色。在《说唐后传》、《薛仁贵征东》中,张士贵百般陷害薛仁贵,把他安排在火头军,把他的功劳记在自己女婿何宗宪身上。后来事情败露,张士贵又要下毒手杀薛仁贵灭口,最后更是起兵造反,而且让李道宗陷害薛仁贵的张美人就是他的女儿。事实上,张士贵是唐朝的开国名将。

张士贵出身将门,“有勇力,挽弓百五十斤左右,射无虚发”。隋末天下大乱,张士贵也聚众揭竿起义,成为一方豪杰,王世充和李密都曾多次拉拢他,他都没有同意,李渊起义后他果断的选择了跟随。此后,张士贵跟随秦王李世民力战群雄,屡建战功,曾以劣势的兵力击败了王世充的五万马步联军劲旅。张士贵还是李世民的心腹,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带的大将就有他,在李世民称帝后,他更是被委任为“玄武门长上”,成为禁卫军的首脑。其后,张士贵又平西南暴乱,出云中败薛延陀,出征高丽,为唐朝开疆拓土立下了赫赫战功。

薛仁贵确实是张士贵的手下,但张士贵没有打压他。在征高丽时,张士贵率部与敌交战,他麾下的薛仁贵自恃骁勇手持方天戟奋勇杀敌,给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他大加赏赐。这根本不存在张士贵打压薛仁贵,相反薛仁贵能出头是因为张士贵的信赖。

张士贵追随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代数十年,屡建战功,是一代名将。在张士贵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辅国大将军、荆州都督,陪葬太宗昭陵,名相上官仪亲自为他撰写墓志铭,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

唐宋时期被演义小说抹黑的五位名将,在历史上却是战功赫赫

宋郑王潘美

杨家将是民间流传非常广的一个演义故事,各种评书、戏曲、影视剧层出不穷。杨家儿郎血染沙场,精忠报国,同时也让人记住了一个奸臣潘仁美。潘仁美公报私仇,致使杨业撞死李陵碑,他还射杀了杨七郎。后来,杨六郎进京告御状,十二岁的呼延丕显下边关智擒潘仁美,双天官寇准夜审潘仁美终于弄清了事实,这是民间非常流传的情节。更有甚者,民间有着潘杨不通婚的说法。事实上,历史上的潘美并不是一个奸臣,而是宋朝的开国名将。

在历史上,潘美无论是对宋朝的功绩还是职位都不是杨业可以比的。潘美最早出仕于后周,在周世宗柴荣时期就颇有战功。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与赵匡胤交情深厚的潘美也是受到重用,率军灭南汉,参与平南唐、北汉,是宋朝的开国元勋,因功被封韩国公。

唐宋时期被演义小说抹黑的五位名将,在历史上却是战功赫赫

回到雍熙北伐,杨业战死的那一年。雍熙三年,宋太宗赵光义派三路北伐辽朝,东路曹彬为主将,西路潘美为主将,西北米信为主将。开始,三路大军接连大胜,西路军更是连克寰州 、朔州、应州、云州,随着东路曹彬的十万大军被耶律休哥在岐沟关击溃,宋太宗下令让三路大军撤退。同时,宋太宗给西路军下令让他们带着四州的百姓内迁,这就好像当年的刘备带领着老百姓,后有曹操的大军。西路军除了主将潘美,副将就是杨业,另有监军王侁、护军刘文裕,杨业建议不与辽军正面交战,只派弓箭手在石碣谷口,以护送百姓为要。主帅潘美没有表态,监军王侁却自持有大军非要大张旗鼓地前进,刘文裕也赞成王侁。其后,王侁还嘲讽杨业空有无敌之名,本就是降将的杨业一怒之下请命率先杀敌,他也知道此行的危险,请潘美带兵在谷口接应。

杨业这一去很是壮烈,他面对的是辽国名将耶律斜轸、萧挞凛。辽军率兵假装败退要生擒杨业,在谷口的王侁见辽军败退,纷纷下来抢功,潘美不能制止,等行了二十里知道杨业打了败仗后,这些人又都逃跑了。等杨业奋力杀到谷口时,已经空无一人,只能继续与辽军死战,最终绝食三天而死。

杨业誓死不降成为一段佳话,为人传唱。宋太宗对杨业的死非常惋惜,追赠杨业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同时主将潘美降职三级,王侁、刘文裕被流放。在这一战中,作为主帅的潘美确实有责任,但不应负主要责任,他更不像演义中的那样故意陷害杨业。潘美虽被贬官三级,后又加官为同平章事,在他去世后追封郑王,配享宋太宗庙,可谓生死哀荣。有宋一朝,潘美的地位都非常高,南宋时定的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潘美位列第五,在明朝时期潘美依然配享帝王面,对武将来说潘美可以达到了很高的地位。

在北宋王铚创作的笔记文集《默记》中有个关于潘美的故事。陈桥兵变后,赵匡胤进入后周皇宫。当时有宫人抱着两个孩子前来参拜,赵匡胤听说是柴荣的两个儿子,立即让处理掉,左右立即拉走两个孩子。只有潘美在赵匡胤身后用手掐着宫殿的柱子,低头不说话,赵匡胤见状问他这样不可以吗。潘美说他不敢认为不可以,只是在道理上不安心。赵匡胤听后也悔悟,让人追回了两个孩子,其中一个赐予潘美,潘美将他收养为儿子,其后赵匡胤一直没有过问。这个故事在宋朝流传很广,北宋诗人王巩也有相似版本,这显示了潘美高大的人格,不辜负旧主周世宗。其实,这也可以看出潘美绝不是演义中那样的人。

唐宋时期被演义小说抹黑的五位名将,在历史上却是战功赫赫

宋枢密使狄青

杨家将演义系列中有潘仁美、王钦等奸臣,而狄青也一度被贬为奸臣。在《杨家府演义》、中狄青成了一个奸臣,平定侬智高叛乱之归功于杨家将,狄青反而成了一个嫉贤妒能的奸臣。《杨文广征南》、《杨金花夺印》也有狄杨两家因杨金花比武夺印误杀狄蛟、狄象而不合,有狄青兵困天波杨府,老太君怒打平西王等情节。不过,在清代的《万花楼杨包狄演义》、《五虎平西演义》、《五虎平南演义》、《后宋慈云走国全传》等书中又歌颂了狄青等忠臣良将。

历史上的狄青出身寒门,他是一刀一枪在战场上博取的功名。狄青是一员猛将,前期抵御西夏,临敌作战时,披头散发、带铜面具,出入敌军中,西夏军望风披靡,无人敢挡。其后,狄青更是领兵夜袭昆仑关,平定侬智高之乱,扬威于青史。历史上的杨家将只有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代,而杨文广正是跟随狄青讨伐侬智高才立的功。要真说功绩,狄青一人的功绩就不输于真实的杨家将。

这些历史人物都是一时名将,都有赫赫战功,他们应该得到公正的对待,这也是他们应该得到的对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