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宋時期被演義小說抹黑的五位名将,在曆史上卻是戰功赫赫

演義小說是深得群眾喜愛的一種小說形式,在民間廣為流傳。演義小說中的很多人物走上了舞台,被渲染得出了彩,可悲的是一些戰功赫赫的名将在演義中卻被貶低了,他們真實的形象反而不為人所知。

唐宋時期的演義是最多的,也是最為人熟知的。隋唐演義系列,宋朝的呼楊高鄭狄嶽,在民間廣為流傳,人們記住了很多的忠臣猛将,同時也記住了讓人唾罵的奸臣,殊不知有些奸臣隻是被演義抹黑了,在曆史上卻是聲名赫赫。

唐宋時期被演義小說抹黑的五位名将,在曆史上卻是戰功赫赫

唐江夏王李道宗

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李世民的堂弟。在唐朝建立穩固的過程中,李道宗參與過攻打劉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屢建戰功。其後,李道宗鎮守邊陲,擊敗突厥,也曾參與大破吐谷渾,擊滅薛延陀,征高句麗,都有大戰功,為唐朝開疆拓土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在唐初的宗室中,李道宗和李孝恭并稱為賢王,李淵稱他是和任城王曹彰一樣的名将,李世民也稱李道宗是和李勣、薛萬徹二人齊名的名将。

在演義小說中李道宗被黑得很深,成了一個奸臣。說起李道宗,最先想到的就是屢次陷害薛仁貴的奸臣,最後被程咬金放火燒死,這是因為演義小說和影視劇的影響。事實上,李道宗和薛仁貴沒有過節,倒是尉遲敬德和他有點聯系。尉遲敬德一度居功自傲,在李世民的宴會上看到有人排在自己面前,非常不高興。李道宗上前勸說,反被尉遲敬德一拳打在眼上差點打瞎。這也就是遇上了李世民,他以劉邦殺韓信、彭越警告了尉遲敬德,而被打的李道宗也沒與他計較,就可以看出他的心胸了。不過,李道宗下場确實不好,房遺愛、高陽公主謀反案後,長孫無忌、褚遂良負責處理,與他們不合的李道宗被流放,半路因病去世。

唐宋時期被演義小說抹黑的五位名将,在曆史上卻是戰功赫赫

唐邢國公蘇定方

蘇定方是唐初威名赫赫的猛将,卻被誤解了千年,是個被演義小說黑得最慘的人物。在隋唐演義類小說蘇定方的形象都與真實曆史相差甚遠,一直被描述成一個陰險狡詐、陷害忠良的反面角色。《說唐》中蘇定方與羅藝交戰用暗箭射殺了羅藝,後來又用計把羅成誘進泥沼亂箭射死。《說唐後傳》中蘇定方更是一個奸臣,屢次陷害瓦崗後人,最終被羅通剖腹掏心而亡,他的孫子就是後來的蘇寶同。《興唐傳》中,蘇定方不隻射殺了羅藝、羅成,還射殺了伍天錫,最終被羅通報仇殺死。總之,蘇定方一直是個反面形象,他的子孫也被黑成反派。

隻身轉戰三萬裡,一劍曾當百萬師。究竟是什麼讓淩煙閣功臣,武廟名将蘇定方被黑成反派?蘇定方一生馳騁疆場數十年,東征西讨,從黃沙漫天的大漠到驚濤駭浪的大海,戰線縱橫将近萬裡,征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麗,前後伐三國,皆生擒其主,懾服了西域諸國。正是有着蘇定方的戰績,唐高宗時期唐朝疆域達到最大,他的事迹聽起來足夠讓人熱血沸騰。

蘇定方光輝的不僅是戰績,還有人格。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程知節征讨西突厥時,蘇定方跟随,程知節卻從不聽從蘇定方的正确建議。在到達恒笃城時,數千家胡人開門出降,副大總管王文度建議殺全部殺掉取财,蘇定方又說這樣自己豈不成賊了,又怎麼為國讨伐叛逆,最後程知節還是屠城而去,而全程唯有蘇定方不取一财。在蘇定方擔任行軍大總管後,滅西突厥,他安撫衆部落像從前一樣相安無事。在征蔥嶺時,為保邊境安甯,蘇定方答應饒投降的都曼一命,押解他進京後,有關官員請依法處置。蘇定方頓首乞求唐高宗免都曼死罪,唐高宗成全了他的信義,蔥嶺以西自此安定。在對待人才上,蘇定方将自己用兵的奇術全部傳授給裴行儉,使他成為一代名将。更難得是,蘇定方在七十多歲高齡鎮守在吐谷渾戰場的最前線,直至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為了唐朝的強大征戰吐蕃,最後死在了前線。

演義與曆史完全不同,蘇定方在曆史上的評價非常高。蘇定方是武廟六十四将之一,宋朝的七十二位名将也有他。劉元棟曾稱“丈夫當如是”,毛主席也稱“蘇定方,名将亦大将,年七十六”,這才是真實的蘇定方。

唐宋時期被演義小說抹黑的五位名将,在曆史上卻是戰功赫赫

唐虢國公張士貴

張士貴,是一個為人熟知的角色。在《說唐後傳》、《薛仁貴征東》中,張士貴百般陷害薛仁貴,把他安排在火頭軍,把他的功勞記在自己女婿何宗憲身上。後來事情敗露,張士貴又要下毒手殺薛仁貴滅口,最後更是起兵造反,而且讓李道宗陷害薛仁貴的張美人就是他的女兒。事實上,張士貴是唐朝的開國名将。

張士貴出身将門,“有勇力,挽弓百五十斤左右,射無虛發”。隋末天下大亂,張士貴也聚衆揭竿起義,成為一方豪傑,王世充和李密都曾多次拉攏他,他都沒有同意,李淵起義後他果斷的選擇了跟随。此後,張士貴跟随秦王李世民力戰群雄,屢建戰功,曾以劣勢的兵力擊敗了王世充的五萬馬步聯軍勁旅。張士貴還是李世民的心腹,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帶的大将就有他,在李世民稱帝後,他更是被委任為“玄武門長上”,成為禁衛軍的首腦。其後,張士貴又平西南暴亂,出雲中敗薛延陀,出征高麗,為唐朝開疆拓土立下了赫赫戰功。

薛仁貴确實是張士貴的手下,但張士貴沒有打壓他。在征高麗時,張士貴率部與敵交戰,他麾下的薛仁貴自恃骁勇手持方天戟奮勇殺敵,給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他大加賞賜。這根本不存在張士貴打壓薛仁貴,相反薛仁貴能出頭是因為張士貴的信賴。

張士貴追随李淵、李世民、李治三代數十年,屢建戰功,是一代名将。在張士貴去世後,朝廷追贈他為輔國大将軍、荊州都督,陪葬太宗昭陵,名相上官儀親自為他撰寫墓志銘,高度評價了他的一生。

唐宋時期被演義小說抹黑的五位名将,在曆史上卻是戰功赫赫

宋鄭王潘美

楊家将是民間流傳非常廣的一個演義故事,各種評書、戲曲、影視劇層出不窮。楊家兒郎血染沙場,精忠報國,同時也讓人記住了一個奸臣潘仁美。潘仁美公報私仇,緻使楊業撞死李陵碑,他還射殺了楊七郎。後來,楊六郎進京告禦狀,十二歲的呼延丕顯下邊關智擒潘仁美,雙天官寇準夜審潘仁美終于弄清了事實,這是民間非常流傳的情節。更有甚者,民間有着潘楊不通婚的說法。事實上,曆史上的潘美并不是一個奸臣,而是宋朝的開國名将。

在曆史上,潘美無論是對宋朝的功績還是職位都不是楊業可以比的。潘美最早出仕于後周,在周世宗柴榮時期就頗有戰功。趙匡胤建立宋朝後,與趙匡胤交情深厚的潘美也是受到重用,率軍滅南漢,參與平南唐、北漢,是宋朝的開國元勳,因功被封南韓公。

唐宋時期被演義小說抹黑的五位名将,在曆史上卻是戰功赫赫

回到雍熙北伐,楊業戰死的那一年。雍熙三年,宋太宗趙光義派三路北伐遼朝,東路曹彬為主将,西路潘美為主将,西北米信為主将。開始,三路大軍接連大勝,西路軍更是連克寰州 、朔州、應州、雲州,随着東路曹彬的十萬大軍被耶律休哥在岐溝關擊潰,宋太宗下令讓三路大軍撤退。同時,宋太宗給西路軍下令讓他們帶着四州的百姓内遷,這就好像當年的劉備帶領着老百姓,後有曹操的大軍。西路軍除了主将潘美,副将就是楊業,另有監軍王侁、護軍劉文裕,楊業建議不與遼軍正面交戰,隻派弓箭手在石碣谷口,以護送百姓為要。主帥潘美沒有表态,監軍王侁卻自持有大軍非要大張旗鼓地前進,劉文裕也贊成王侁。其後,王侁還嘲諷楊業空有無敵之名,本就是降将的楊業一怒之下請命率先殺敵,他也知道此行的危險,請潘美帶兵在谷口接應。

楊業這一去很是壯烈,他面對的是遼國名将耶律斜轸、蕭撻凜。遼軍率兵假裝敗退要生擒楊業,在谷口的王侁見遼軍敗退,紛紛下來搶功,潘美不能制止,等行了二十裡知道楊業打了敗仗後,這些人又都逃跑了。等楊業奮力殺到谷口時,已經空無一人,隻能繼續與遼軍死戰,最終絕食三天而死。

楊業誓死不降成為一段佳話,為人傳唱。宋太宗對楊業的死非常惋惜,追贈楊業為太尉、大同軍節度使,同時主将潘美降職三級,王侁、劉文裕被流放。在這一戰中,作為主帥的潘美确實有責任,但不應負主要責任,他更不像演義中的那樣故意陷害楊業。潘美雖被貶官三級,後又加官為同平章事,在他去世後追封鄭王,配享宋太宗廟,可謂生死哀榮。有宋一朝,潘美的地位都非常高,南宋時定的昭勳閣二十四功臣潘美位列第五,在明朝時期潘美依然配享帝王面,對武将來說潘美可以達到了很高的地位。

在北宋王铚創作的筆記文集《默記》中有個關于潘美的故事。陳橋兵變後,趙匡胤進入後周皇宮。當時有宮人抱着兩個孩子前來參拜,趙匡胤聽說是柴榮的兩個兒子,立即讓處理掉,左右立即拉走兩個孩子。隻有潘美在趙匡胤身後用手掐着宮殿的柱子,低頭不說話,趙匡胤見狀問他這樣不可以嗎。潘美說他不敢認為不可以,隻是在道理上不安心。趙匡胤聽後也悔悟,讓人追回了兩個孩子,其中一個賜予潘美,潘美将他收養為兒子,其後趙匡胤一直沒有過問。這個故事在宋朝流傳很廣,北宋詩人王鞏也有相似版本,這顯示了潘美高大的人格,不辜負舊主周世宗。其實,這也可以看出潘美絕不是演義中那樣的人。

唐宋時期被演義小說抹黑的五位名将,在曆史上卻是戰功赫赫

宋樞密使狄青

楊家将演義系列中有潘仁美、王欽等奸臣,而狄青也一度被貶為奸臣。在《楊家府演義》、中狄青成了一個奸臣,平定侬智高叛亂之歸功于楊家将,狄青反而成了一個嫉賢妒能的奸臣。《楊文廣征南》、《楊金花奪印》也有狄楊兩家因楊金花比武奪印誤殺狄蛟、狄象而不合,有狄青兵困天波楊府,老太君怒打平西王等情節。不過,在清代的《萬花樓楊包狄演義》、《五虎平西演義》、《五虎平南演義》、《後宋慈雲走國全傳》等書中又歌頌了狄青等忠臣良将。

曆史上的狄青出身寒門,他是一刀一槍在戰場上博取的功名。狄青是一員猛将,前期抵禦西夏,臨敵作戰時,披頭散發、帶銅面具,出入敵軍中,西夏軍望風披靡,無人敢擋。其後,狄青更是領兵夜襲昆侖關,平定侬智高之亂,揚威于青史。曆史上的楊家将隻有楊業、楊延昭、楊文廣三代,而楊文廣正是跟随狄青讨伐侬智高才立的功。要真說功績,狄青一人的功績就不輸于真實的楊家将。

這些曆史人物都是一時名将,都有赫赫戰功,他們應該得到公正的對待,這也是他們應該得到的對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