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百万美元贵妇:玛丽·维多利亚·莱特—爱是包容、奉献、不求回报

作者:燊燊坔坔

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有两个最大的土地拥有者,一个是马歇尔·菲尔德,另一位就是玛丽·维多利亚·莱特的父亲利瓦伊.Z.莱特。

百万美元贵妇:玛丽·维多利亚·莱特—爱是包容、奉献、不求回报

玛丽·维多利亚·莱特

利瓦伊.Z.莱特是美国马歇尔广场零售帝国的奠基人,在当时也算是名噪一时的大富豪,他就像当年所有的美国富翁一样,希望借着嫁女儿获得贵族头衔,钱权交易不外如是。在这个“镀金年代”,大量的“美元公主”前往贵族体系最完整的英国寻找“爱情”。她们漂亮、知情识趣,各个都是社交场的明星。更重要的是,她们捧着大把的美元,背后还有一个富裕的家族作为支撑。作为头衔的回报,她们会带着财富过来,帮助这些落魄的只剩下头衔的贵族们提供资金支持。她们改变了英国贵族阶层,可以说,贵族们所谓的古老血液早就沾染上了美国人的金钱味道,他们不可能再以“蓝血”自居,因为当今威廉王子的母亲戴安娜就是美国富豪之女弗朗西斯的曾孙女。

百万美元贵妇:玛丽·维多利亚·莱特—爱是包容、奉献、不求回报

玛丽家不如马尔巴罗公爵夫人康斯薇洛家有钱,所以他们的目标并没有那么高,只是打算下注在一个有贵族头衔并且前程远大的年轻贵族身上。

“新钱”总是会被“老钱”们瞧不起,但是“新钱”还是努力地想要挤进“老钱”中去。想跻身于贵族圈子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人引路,就连上层社会的社交舞会你都没办法挤进去。玛丽带着金钱来到伦敦,她期待能在这里大展拳脚,最后嫁给一位贵族。但是,当她真正到了这个地方却发现她连参加贵族舞会的门路都没有。玛丽曾经在回忆录中写道:“伦敦是个可爱的地方,但我只能在酒店里看着关于舞会的报道”。

百万美元贵妇:玛丽·维多利亚·莱特—爱是包容、奉献、不求回报

没有人邀请,你连做舞会“壁花小姐”的机会都没有,玛丽四处寻找门路,终于找到一个已经嫁给了英国贵族的朋友,受到她的邀请,玛丽获得了参加舞会的敲门砖。

我们很难评价当年的威尔士亲王,也就是未来的爱德华七世。他因为风流丑闻曝光,让生病的老父亲阿尔伯特亲王奔波探望病重不治让母亲维多利亚女王对他终身不满。另一方面他是一个真正的惜花之人,每一位情妇都好聚好散,如果美人有所要求,他也是能帮就帮,堪称“英伦绅士”。此时的爱德华还是那个风流自赏的威尔士亲王,热爱参加舞会,总有一大群美人围着他,而他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丽的眼睛。这次舞会上,他发现了一张陌生面孔,白皙的肌肤,纤细的柳腰,还有一张鸡心形状的小脸。爱德华产生了些兴趣,他亲切地与玛丽交谈,并对这位来自于美国的美人大加赞赏。被英国未来君主点过赞的女孩子,怎么会不拿到一张通行券?于是玛丽成功地进入了上流社会社交圈,从此终于不被舞会拒之门外。

百万美元贵妇:玛丽·维多利亚·莱特—爱是包容、奉献、不求回报

在一次舞会中,玛丽认识了乔治·纳撒尼尔·寇松,他是第4代斯卡斯代尔男爵的大儿子,此时他是一位准男爵,一位议员,并出任印度事务部次官。

寇松并不算英俊,但是他谈吐风趣又有深度,十分有魅力,玛丽几乎在当场就被他吸引了注意力。在得知他的身份背景之后,玛丽决定将重注投在这个有着远大前途的年轻人身上。玛丽主动追求了寇松,但是男方似乎若即若离,妻子之位待价而沽。

百万美元贵妇:玛丽·维多利亚·莱特—爱是包容、奉献、不求回报

乔治·纳撒尼尔·寇松

寇松家也是即将破产的贵族中的一员,为了维持祖辈传下来的住宅和财产,同时还要维护贵族的“体面”生活,就算是端着的寇松也不得不面对现实,比如接受玛丽和她的大笔嫁妆。

1895年,25岁的玛丽嫁给了36岁的寇松,成为了这颗政坛新星的妻子。

百万美元贵妇:玛丽·维多利亚·莱特—爱是包容、奉献、不求回报

玛丽与寇松夫妇

和珍妮的四处留情不同,也不同于康斯薇洛的低调隐忍,玛丽非常爱自己的丈夫,她在婚后把所有的财产都用来拯救丈夫的祖产。除此之外,她还尽全力地支持他的政治事业,要钱给钱,要人脉帮着去寻找人脉。想想看,一个美貌佳人,全心全意地支持你的事业,还学识渊博能与你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你有什么理由不爱她呢?寇松也逐渐爱上了自己的妻子,两人在结婚一年后就生下了大女儿,之后三年抱俩,连续生下了三个女儿。

百万美元贵妇:玛丽·维多利亚·莱特—爱是包容、奉献、不求回报

玛丽与两个女儿

在娶了美国娇妻之后,寇松的政治前途也大有起色,他被任命为印度总督,玛丽也鸡犬升天成为了成为印度总督夫人,一时间,她在嫁到英国的美国贵妇中风头一时无两。

寇松需要前往印度履职,玛丽并不想打算和丈夫分居两地,她陪伴丈夫来到了异国他乡,这个与她的祖国和英国完全不同的地方。对于印度人来说,宗教才是信仰。于是聪明的玛丽选择保护印度文物来为丈夫的工作打开突破口。同时她也愿意身着当地人纺织出的布料出席宴会和一些仪式,这也给当地的纺织业注入了强心剂,她出色地完成了总督夫人的职责,积极为丈夫的事业添砖加瓦。

百万美元贵妇:玛丽·维多利亚·莱特—爱是包容、奉献、不求回报

作为传承贵族,寇松和其他的贵族们没两样,他想要一个儿子继承家业,这也成为了玛丽的一块心病。玛丽已经生下了两个女儿了,她也迫切地想为丈夫生个男孩儿。夫妻两人利用各种手段助孕,玛丽终于再次怀上身孕。可还没有高兴太久,一场不明原因的流产让夫妻俩丢掉了这个还未成型的孩子,并且这次小产极大地伤害了玛丽的身体。印度的潮湿闷热的热带性气候让小产后身体虚弱的玛丽患上了传染病,医疗条件的匮乏也让这场病无限期地拖了下去。寇松提出希望妻子能回伦敦好好休养,但是死心眼的玛丽却坚持留在丈夫身边。

百万美元贵妇:玛丽·维多利亚·莱特—爱是包容、奉献、不求回报

玛丽与寇松在印度

寇松在1904年攻占拉萨,逼迫清政府签订《拉萨条约》,企图把西藏地区从中国分裂出去。而他在中国和东南亚的政策引起了亚洲人民激烈的反抗。英国政府内部对他的行动也颇为不满,在内外双重压力下,寇松辞去了印度总督的职位返回英国。玛丽此时才跟着丈夫回到伦敦,而她已经病入膏肓。

1906年7月,玛丽在寇松的怀中去世,年仅36岁。

百万美元贵妇:玛丽·维多利亚·莱特—爱是包容、奉献、不求回报

丢官+死老婆,令寇松的生活陷入低谷。但他并未心灰意冷,蛰伏了11年后,他又娶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富有的寡妇,美国驻阿根廷领事门罗·欣德斯的女儿为妻。可惜与32岁的娇妻也未生下儿子,在寇松死后,他的侯爵和伯爵爵位断绝。斯卡斯代尔子爵和男爵爵位传给了他的侄子,长女艾琳·寇松继承了莱文斯德男爵的爵位。

百万美元贵妇:玛丽·维多利亚·莱特—爱是包容、奉献、不求回报

玛丽·维多利亚·莱特更接近于传统意义上的东方女性,她以夫为天,将自己的全身心都奉献给了丈夫和家庭。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这样的行为理解为她爱得深沉。她无条件地支持丈夫,帮助他,以他的事业为先,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或许可以当做一位旧式优秀妻子的典范。只可惜命不长久,仅仅结婚11年,玛丽就离开了。

寇松悲痛欲绝,他在信中写道:“一个男人能拥有的最真实、最忠诚、最美丽、最无私、最聪慧的妻子已经离我而去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