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爱玲曾说,此生最大的遗憾是两人年岁相差29岁,无法一起白头?

张爱玲曾说,此生最大的遗憾是两人年岁相差29岁,无法一起白头,所谓:“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于是,赖雅打趣说,没事,我们这辈子可以都活同样的岁数啊。也许是因为一句玩笑,被张爱玲当了真,1995年9月,张爱玲过世时,恰好也是75岁。

张爱玲曾说,此生最大的遗憾是两人年岁相差29岁,无法一起白头?

缘分往往是这么的巧妙,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张爱玲要嫁给赖雅,他们一点都般配,可是不是其人,又怎么知道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如何呢?

1955年张爱玲以难民身份前往美国。在香港已经穷困潦倒,在美国就更加举步维艰。几个月后,她向麦克道威尔文艺营提出了申请。文艺营是一个为有才华的艺术家提供创作场所的地方。在这里,有优美的风景和免费的食宿。进了文艺营,张爱玲每天就窝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写东西。

忽然有一天,她听见大厅里很喧闹,就望了一眼。原来是一个美国老人在高谈阔论,艺术家们围着他,听得津津有味。张爱玲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而那个美国老人也仿佛感应到了,转头看了张爱玲一眼。

张爱玲曾说,此生最大的遗憾是两人年岁相差29岁,无法一起白头?

张爱玲立刻觉得:“这张脸好像写得很好的第一章,使人想看下去。”

两个人一见面或许是一见钟情,两个人便认识了,便有了缘分,从此两个人的人生便捆绑在一起。

赖雅是德裔美国人,他和张爱玲一样,从小就被视为神童。因为早早在文学上显露出耀眼的天赋,便一直以自由撰稿为生。

赖雅虽然成就并不大,但却才华横溢,涉猎广泛,善谈,甚至能从戏剧的角度在文字上给张爱玲建议,拿了一笔稿费就立刻花光,花光了再写稿挣钱。

他们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们甚至能天南海北地从日出聊到日落。不难想象,和赖雅在一起以后,一直孤独寂寞的张爱玲是开心的。

张爱玲曾说,此生最大的遗憾是两人年岁相差29岁,无法一起白头?

他离婚之后,身边的女友也是换了一茬又一茬。不过,赖雅的生活重心倒并不是女人,他只是愿意享受自由的生活而已。

他们于在美国相识,恋爱,赖雅在听说张爱玲已怀孕后,毫不犹豫地写信向张爱玲求婚。

“男子对于女子最隆重的赞美是求婚。”这话是12年前,张爱玲在自己的书里写的,可能是历经感情创伤后早已疲惫,也可能真的是因为孩子,张爱玲竟答应了求婚。

对于两人的闪电婚姻,张爱玲的好友炎樱是这样讲述的:赖雅对张爱玲是“痴爱”,所以打动了她。人说,女人是没有爱情的,对于大多数女人而言,爱的意思,就是被爱。

1957年秋天,张爱玲母亲去世后,张爱玲因为未能给母亲送终郁结于心,并在此期间大病了一场。直到母亲去世两个月后,张爱玲才有精力整理母亲的遗物。看到妻子如此伤心,不知如何安慰妻子的赖雅抓破脑袋想给她一个惊喜。

张爱玲曾说,此生最大的遗憾是两人年岁相差29岁,无法一起白头?

赖雅此前在和张爱玲聊天时得知:中国人过农历生日,而农历生日和西历(阳历)不同,每年都不一样。

打定主意的赖雅决定通过给妻子过农历生日的方式,给妻子一个惊喜。但既然是惊喜,肯定不能事先告诉张爱玲,那么,只知道张爱玲西历生日的赖雅,就得推算出张爱玲的农历生日。

赖雅竟然推算正确了:他通过张爱玲的西历生日推算出,张爱玲的农历生日是8月19日,而这个日子,正是1957年的十月一日。

让赖雅没有想到的是,恰恰就在张爱玲38岁生日的那一天,联邦调查局派员也来了。赖雅知道,他们可不是来祝寿的,他们此行是为了核查赖雅欠款一案。

赖雅使出浑身解数,好不容易将探员哄走了。当天,两人做了一点青豆、肉和米饭。餐后又一同看了一场的喜剧电影,赖雅特意选出的电影果然没有让他们失望,两人都笑出了眼泪。

张爱玲曾说,此生最大的遗憾是两人年岁相差29岁,无法一起白头?

散场后,两人在萧瑟的秋风中,手拉手步行回家。到家后,他们又把剩饭吃了。当晚,张爱玲告诉赖雅,这是她平生最快乐的一次生日……这一次的生日,也被张爱玲用心地记录在了日记里。

和张爱玲相爱后的每一天里,赖雅都极尽全力地呵护着她。即使是在生病期间,只要身体稍微有好转,赖雅就将家里的家务全部承包了。而张爱玲,则享受着赖雅亲手做的早餐和咖啡,写作之余,还能偷时间去逛跳蚤市场淘二手货。

有一回,张爱玲用3元7毛5分,买到四件绒衫和一件浴袍,回家后便兴致勃勃试穿起来。而赖雅,则在一旁认真点评,要论起苦中作乐,他们俩,还真是:谁也不输谁。

张爱玲曾说,此生最大的遗憾是两人年岁相差29岁,无法一起白头?

张爱玲在胡兰成那里得不到的爱,在赖雅这里得到她所需要的爱,尽管两个人的年纪相差不少,但并不妨碍两个人相爱。

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相信张爱玲和赖雅两个人在一起那些日子里是快乐幸福的。生活的困难并不能阻挡两个人相爱。

结婚多年后,由于赖雅需要医药费治疗,有一段时间,两人在经济方面出了问题。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张爱玲不得不回到香港,投奔宋淇夫妇,给电影公司写剧本赚钱。

在香港期间,张爱玲眼睛病得很重,但还是坚持创作。为了省钱,张爱玲腿脚发肿了,也不舍得买好一点的拖鞋。但在这种窘境下,他们也依旧在信中互相调侃安慰,并在信中商讨着如何安排家里的生活,俨然一对普通恩爱居家小夫妻模样。

短暂分别后,张爱玲回美国时,赖雅激动得整晚睡不着,张爱玲24号才抵达机场,赖雅却迫不及待地在23号就去了机场。在接到妻子后,女儿霏丝看到父亲激动兴奋的模样,也忍不住为两人的感情感动。

张爱玲曾说,此生最大的遗憾是两人年岁相差29岁,无法一起白头?

赖雅对张爱玲的爱,其女儿霏丝是这样表述的:他对她的爱是全无保留的爱。

赖雅过世后,世人通过赖雅的日记得以窥见张爱玲婚后的生活。在日记中,赖雅称张爱玲为E,日记里,满满记录了两人简单幸福的日常(以下是部分摘录):

1958年9月1日 星期二睡得好冷。单人毯子够两人盖,一个人睡的话会冷。9点前把E(爱玲)换到卧室。看起来不错,声音清楚。温吞的老咖啡、核果、牛奶加麦片。爱玲起床了,活过来了,几近快乐。 6点前10分,背痛得让我皱眉。买日用品,回家,爱玲不在,走了。又在家,要寄信给哈特福基金会,又忘了。我忘了爱玲,没有信心。忘了我已试过了,换了衣服,休息,我们两个,爱玲,汤,我,麦片和咖啡,和爱玲在食物上下了点功夫。 多半是她喜欢我的小改变和小小嗜好……爱玲帮我搓揉后背,带着对父亲的仰慕,真舒服。上床睡觉,她过会儿也睡着了,今晚还是暖和的。

在生活的中张爱玲和赖雅两个人一起面对一切,一起相伴,生活让他们困顿,但他们始终都在陪伴着对方。

张爱玲曾说,此生最大的遗憾是两人年岁相差29岁,无法一起白头?

想起结婚的时候牧师与新郎•新娘的对白:

•牧师:新郎xxx,你愿意娶你面前这个女人吗?不论贫穷还是富贵、健康还是疾病,一生一世忠于她,爱护她,守护她。

新郎:我愿意。

牧师:新娘xxx,你愿意嫁给你面前这个男人吗?不论贫穷还是富贵、健康还是疾病,一生一世忠于他,尊敬他,陪伴他。

新娘:我愿意。

张爱玲和赖雅两个人就像这对白一起,相互守候,相互陪伴,这样的爱情不让人羡慕么?

1967年4月,眼见赖雅时日无多,想安静和妻子独处的赖雅,在妻子张爱玲的陪同下悄悄离开迈阿密大学,前往康桥。半年后,在张爱玲一人的陪伴下,赖雅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张爱玲走了之后,人们都很想通过她的作品来了解她,而《小团圆》是她最后遗作,直到多年之后,宋淇夫妇病逝,宋淇之子宋以朗才将《小团圆》出版。

张爱玲曾说,此生最大的遗憾是两人年岁相差29岁,无法一起白头?

《小团圆》确实可以回答先前张爱玲生平的许多未解之谜,因为张爱玲身边每个重要人物几乎都能在其中找到原型。

张爱玲在序中写道:“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