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架空养父,杀死养兄,他的帝王路是忘恩负义还是苦心孤诣?

作者:星辰长沙

公元907年,延续了300年的唐朝灭亡,各地藩镇纷纷独立,中国进入五代十国大分裂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在政治舞台上“轮流风骚”的时候,还有十多个小国在台下“尬舞”。

今天要讲的这一位是五代十国时期难得的明君,他本人的名字,你可能没听说过,但他的孙子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李煜,就是那个当皇帝不怎么样、写词一绝的南唐后主李煜。

架空养父,杀死养兄,他的帝王路是忘恩负义还是苦心孤诣?

南唐疆域图

今天要讲的这位(爷爷)男主,出生于徐州的一个普通家庭,由于战乱成了孤儿,却在他8岁时时来运转,他的一生简直就是一部奇遇记。

公元895年,杨行密(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政权奠基人)率部攻打濠州(古地名,治所在今安徽省凤阳县)时,遇到了一个姓李的8岁小男孩。

架空养父,杀死养兄,他的帝王路是忘恩负义还是苦心孤诣?

杨行密画像

杨行密对他非常有好感,觉得这孩子生得十分端庄,言辞、谈吐都不错,就想认他当“养子”。

可没想到,杨家大公子杨渥很不乐意,说什么也不让其进门,杨行密没有办法,就让自己的爱将徐温收养了这个小孩,且千叮咛万嘱咐:

“这位小朋友的长相、品质、性格、智商,都和别的小孩不同,可惜我的大儿子容不下他,现在转送给你,你要多多爱护他!”

架空养父,杀死养兄,他的帝王路是忘恩负义还是苦心孤诣?

徐温画像

徐温于是替这个捡来的小孩起了一个新名字——徐知诰。

徐温当时已有4个儿子,从大到小,按照顺序依次是:徐知训、徐知询、徐知谏、徐知谔。

徐知诰跟着徐温,比他的亲儿子们还要勤勉孝顺。而且,徐知诰喜欢读书,也善骑射,论气度、学识,各个方面都很出众。由此,徐温特别喜爱他。

就这样,到了公元905年,杨行密病逝。他死前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长子杨渥,但杨渥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整日里酣饮达旦、通宵作乐。

杨行密的两位老部下,时任左、右牙指挥使的徐温、张颢联合泣谏,希望杨渥能改头换面。可惜,杨渥非但不买账,还摆出一副不可理喻的反威胁姿态,说到:“干脆把我宰掉,你们自己来做就行啦!”

徐温和张颢二人想,既然杨渥这么说了,看来也只能这么做了。张颢遣人潜入王宫,要了他的“王命”。

仅22岁的杨渥死后,杨行密的三少爷杨隆演继位。但军政大权几乎全在徐温和张颢手中。

从徐家兄弟的结局来看,杨渥当初没让徐知诰进门可能是正确的选择。

大少爷徐知训和杨渥一样,是同一个窑烧出来的两个“坏坯”,酒色财气,声色犬马,无一不精。

打小,徐知训也不喜欢这个捡来的弟弟,一直喊他“小叫花”,甚至对他动了杀心。

架空养父,杀死养兄,他的帝王路是忘恩负义还是苦心孤诣?

徐知训埋伏好杀手想一举除掉徐知诰

他提前埋伏好杀手,然后喊徐知诰和众兄弟聚餐。一行人刚刚坐定,家中唯一对徐知诰好的三少爷徐知谏蹑手蹑脚地提醒他“危险”,徐知诰马上装作肚子痛,然后从厕所溜走。

这位大少爷无法无天,对继位的杨隆演也十分的不敬,经常故意羞辱、戏弄于他。没想到,一位名叫朱瑾的耿直boy看不下去了,将徐知训给杀了。

架空养父,杀死养兄,他的帝王路是忘恩负义还是苦心孤诣?

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描绘出官宦人家纸醉金迷的夜宴行乐场景

徐知训死后,一部分朝政便落在徐知诰手中,引得二少爷徐知询不满,他对父亲徐温说:“父亲,徐知诰并不是徐家的人,怎么可以把军政交到他手里!我看还是我来吧,我已经长大了!”

徐温却没给亲儿子面子,当面训斥他:“你的才干、操守,能及得上他吗?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尊荣,摸摸自己肚内的货色!”

徐知询碰了一鼻子灰,却没想放过徐知诰,结果这位二少爷正如他父亲所言,完全不是徐知诰的对手。

徐温死后两年,也就是公元929年,徐知诰成为吴国权倾内外的宰相。

唯独三少爷徐知谏对徐知诰以兄礼相待,两人自幼便是好兄弟,可惜931年时徐知谏在镇南节度使、同平章事任上过世。

徐温的老幺徐知谔,狎昵群小、游宴无度,官拜润州团练使却庶务荒废。徐知诰本来十分不满,旁人劝告他说:“徐温最喜欢的就是这个老幺,以前因为知询的事,大家就议论纷纷,实在没必要为难知谔。假如知谔奋发有为而有贤名,养民练兵,我实在不明白,于你和你的子孙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一番话把徐知诰点醒,从此他不再管徐知谔的事,任他自由“堕落”。

就这样,到了公元937年,徐知诰在百官的劝进下受禅称帝,国号“唐”。他还恢复了自己的原姓——李,自称是唐宪宗子建王恪之四世孙,还顺便改了个新名——昪。

架空养父,杀死养兄,他的帝王路是忘恩负义还是苦心孤诣?

李昪画像

李昪生于乱世,自幼饱尝血雨腥风的战乱,热切向往和平安逸的生活,所以建国后,他把“息兵安民”立为国策。

在五代十国那些不靠谱的开国皇帝中,李昪算得上是个开明的皇帝了。对李昪,陆游曾评价道:仁厚恭俭,务在养民,有古贤王之风焉。

架空养父,杀死养兄,他的帝王路是忘恩负义还是苦心孤诣?

李昪及其妻宋氏的钦陵

后世对徐知诰的评价不一,也有不少人认为,他被徐温收养,却为争权不惜害死徐温亲子,实属忘恩负义之辈。

但报恩不等于愚忠,更不等于助纣为虐,怪只怪徐温的公子们都不是什么纯良正直有才能之辈,实在难堪大任。

可惜,徐知诰登基后死于丹毒,他的聪明睿智、英明神武没有遗传给子孙。39年的基业,历经一个“古之贤君”,两个“文艺君主”,南唐就此寿终正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