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魏文侯求贤若渴,还是犯了管理者的低级错误

作者:古今·历史故事

春秋时,晋国有范氏、中行氏、智氏,及韩、赵、魏三家,一共六家,就是六卿。魏斯、赵籍、韩虔,这三人都是晋国强臣。后来范氏、中行氏、智氏都被韩、赵、魏所灭。

韩、赵、魏权势日益重大,就三分晋国之地,以威势逼迫周天子,求封为诸侯。天子的权势微弱,不能讨伐其罪,只好顺从他们。自后封他们为诸侯,与列国之君同等地位。

魏斯是魏桓子的孙子,被封为侯之后,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魏文侯。

魏文侯求贤若渴,还是犯了管理者的低级错误

魏文侯尊贤爱士,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后来,魏文侯的弟弟魏成子,极力推荐段干木,魏文侯月夜登门拜请段干木。但是,段干木尊从不为臣不见诸侯的古训,越墙逃掉了。

文侯求贤若渴,魏文侯每次经过段干木的家门口,必定低头,手扶车前横木,以示敬礼。车夫问文侯为什么要这样做。

文侯说:我富于势,干木富于义。这就是成语干木富义的的由来。

后来,段干木被感动了,两人得以相见。所以四方贤士都来归附他。子夏是孔子的学生,在魏国开馆设教,让魏国风气人才,为之一新。

有一次,魏文侯和田子方一起饮酒,说:哎哟喂?这编钟的曲调好像不太对啊?是不是左边的编钟挂高了?

田子方在一边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文侯说:你笑啥玩意呢,要下蛋咋地。

子方说:是这样,我认为主君应该知道的,是乐官是否胜任,而不是知道乐音准不准。如果主君您知道乐音准不准,恐怕就不知道乐官是否胜任了。

这就是两千多年前,田子方告诉我们的道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知道出了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是好事。但是,正确的事情是,谁应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人。是否能够解决好。

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古今·历史故事欢迎你关注、点赞和评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