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记者李放)“大学生听觉言语康复专项职业能力提升项目”培训班近日于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举行。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育康复学专业29名大学生参加了本次培训班。
为提升大学生专业业务能力、拓展大学生就业方向、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解决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局面,北京联合大学教育康复学专业负责人刘晓明与听力学职业教育专家、北京听力协会党支部书记王树峰共同发起并促成了本次“大学生听觉言语康复专项职业能力提升项目”。
王树峰与北京听力协会技术部主任杨烨以听觉言语康复技术—助听器验配专项职业能力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分别进行授课。培训班结束,29名大学生参加了由北京听力协会组织的“听觉言语康复专项职业能力”测评考试。考试评价按照验配师职业技能标准进行技术考核,理论知识纸笔答卷、技能实操模拟操作现场打分,考核成绩合格者,由北京听力协会颁发“听觉言语康复技术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据介绍,北京听力协会(Beijing Society of Audiology)成立于2011年2月18日,是由众多知名专家、行业资深从业人员和社会公益人士联合发起,自愿申请,经由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4A级社会组织。作为我国较早成立的听力行业协会,我们的宗旨是加强行业指导,规范行业技术标准,提高听力康复服务质量;鼓励科技创新,推进听力学科发展和技术成果转化;开展继续教育与培训,面向大众,加强听力保健、康复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宣传,做好科学普及工作。
目前中国听力学教育规模每年将最多有1600名听力学本科学生毕业,就业方向为助听器验配机构、医院、残联康复机构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听力损失在中度及以上听力障碍人群约占总人口的5.3%,按照目前我国14亿人口计算,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约有7000万致残性听障人口。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有30%以上患有听力障碍。据国家卫健委新生儿疾病筛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听障儿童约2-3万名。这是一个需要进行康复服务的庞大群体。大学生听觉言语康复专项职业能力提升项目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听觉言语康复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听觉言语康复技术与北京联合大学的教育康复学专业存在交叉性,通过听觉言语康复专项职业能力提升项目,实现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操作实训同步进行,考评合格学生颁发“听觉言语康复技术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养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了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对学生就业方向的拓展。
【来源:新华社】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