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浅谈《呐喊》

1918年,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可当时的鲁迅并未投身其中。从日本归国后,他经历了办刊失败、乡人冷眼、来自当局的审查禁令、辛亥革命失败的幻灭等一系列现实和精神上的挫败,心灰意冷,与政治运动保持着距离。

浅谈《呐喊》

这一年间的一个寻常夜晚,鲁迅照例在位于北京的绍兴会馆钞写古碑,而此刻含着寂寥的专注被迈着大步走来的钱玄同打断了,接下来的“铁窗”对话促使了《呐喊》的诞生。原来钱玄同此番前来是劝说鲁迅加入新文化运动阵营,再次执笔加入战斗中。鲁迅却回应: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面对质疑,钱玄同说:“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