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荆轲刺秦王,有机会能杀掉秦王吗?

作者:豹眼看历史
荆轲刺秦王,有机会能杀掉秦王吗?

《荆轲刺秦王》出自刘向编辑的《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战国时期诸侯兼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

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人物对话等,塑造了荆轲的英雄形象。

豹眼记得第一次接触这个故事,名字好像是《图穷匕见》,因为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秦始皇是法家人物、革命派,反对秦始皇的就是保皇派。荆轲受燕太子丹委托去刺杀秦王,那就是历史小丑,要阻挡历史车轮滚滚前进。因而,荆轲不是英雄,而是一个反派人物。

今天,豹眼跟友友们一起再回顾一下这个历史故事,又会是一种啥感觉呢?

战国末年,秦王嬴政重用尉缭,一心想统一中原,不断向各国发动进攻。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池。

燕国的太子丹原本留在秦国当人质,见秦王夺取了燕国的土地,而且决心要兼并列国,他恨透了秦国,就偷偷地逃回燕国,一心要替燕国报仇。

逃回燕国后,太子丹招募豪侠,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他把荆轲收在门下当坐上宾,把自己的车马给荆轲坐,自己的饭食、衣服让荆轲一起享用。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掉了韩国。过了两年,秦国大将王翦(音iǎn)又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灭掉了赵国。然后一直向北进军,逼近了燕国。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在这个大背景下发生了。。。。。。

荆轲刺秦王,有机会能杀掉秦王吗?

秦军大兵压境,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荆轲。

燕太子丹说:"秦兵早晚要渡过易水,燕国危在旦夕,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

荆轲说:“即使你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但没有凭信之物的话,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秦王悬赏捉拿樊将军,如果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献上,再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您了。”

太子说:“督亢的地图好办哦,可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才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个人的私仇而伤害他,希望您想别的办法吧!

荆轲知道太子丹心里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他说:“秦对你樊於期,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您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被没收入官为奴。如今听说悬赏将军的头,用千斤的黄金,一万户的封邑。你打算怎么办?”

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想起来这事,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荆轲说:"我倒是有一个主意,能帮助燕国解除祸患,还能替将军报仇,可就是说不出口哦。"

樊於期走上前,急切地说:“到底怎么做?你快说说看啊!”

荆轲说:“我决定去行刺秦王,怕的就是见不到秦王的面,希望借你樊将军的头用一用。只要能见到秦王,我就有办法杀掉他。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意下如何呢?”

啥东西都可以借,但人的脑袋也可以借吗?

但想不到樊於期却很痛快地答应了,说:"好啊,你就拿去吧!"

说着,拔出宝剑,就抹脖子自杀了。

太子寻求天下最锋利的匕首,得到赵国徐夫人的匕首,叫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此匕首锋利无比,见血就死。

燕国有个勇士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开始杀人,人们都不敢和他正视,是个狠角色,太子丹命秦武阳做荆轲的助手。

一切准备就绪,但荆轲却没有立即行动,他在等一个人。可那个人住得很远,迟迟没有到来。

看到荆轲一直没有动身,太子怀疑他有后悔的念头,于是又去请他动身,说:“时间不短了,您是不是该动身了啊?要不我派遣秦武阳先行替您去打前站哦?!”

荆轲听了非常生气,怒斥太子道:“如果现在去了,却不能够完成使命,那就是小人!现在光拿着一把匕首进入强暴的秦国,其结果是不可想象的。我之所以迟迟不动身,是因为要等待我的客人,要同他一起去。既然太子嫌我走晚了,那我现在就和你们告别吧!”

公元前227年,荆轲从燕国出发到咸阳去。太子丹和一些宾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县)边为荆轲送别。

到了易水,祭过路神,就要上路了。荆轲的朋友高渐离,击筑为他送行。

荆轲和着节拍唱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激愤的声音,令众宾客怒发冲冠。

荆轲登上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到了秦国之后,荆轲首先将价值千金的礼物,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在蒙嘉的周旋下,秦王非常高兴地答应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依次进来。

到了台阶下,秦武阳害怕了,脸色都变了,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

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然后走上前跪下,对秦王致歉说:“北方边远地区的人,没有见过大王,所以有些害怕,望大王能够稍稍原谅他,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秦王虽然有所怀疑,但还是对荆轲说:“起来吧,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

荆轲拿过地图之后捧着,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露出了匕首。

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向秦王。但没有刺到,秦王非常吃惊,急忙站了起来,挣断了衣袖。

秦王拔剑,但剑太长,插得太紧,一时没办法抽出来。

荆轲在大殿上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逃避,秦国的群臣都惊呆了。

按照秦国的法律,在殿上的侍臣是不能带一点兵器的,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但都在殿下侍候,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

这时,秦王的御医夏无且用他手里的药袋扔向荆轲,分散了荆轲的注意力。左右大臣都提醒说:大王快把剑背在背上!

秦王心领神会,立马把剑背在背上,拔剑刺向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

荆轲伤残倒地,就举起匕首投向秦王,没投中,只击中了柱子。秦王连续砍击荆轲,荆轲受了八处剑伤。

荆轲知道事情已经不能成功了,就干脆靠着柱子笑着,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本想劫持你,逼迫你归还燕国土地的契约以回报燕太子啊!”

秦王的侍卫上前,斩杀了荆轲。

荆轲刺秦王,有机会能杀掉秦王吗?

从荆轲刺秦王这个过程来看,荆轲还是有机会干掉秦王嬴政的。

之所以荆轲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有两点:

其一,准备不足,率性而行。

本来荆轲是在等一个帮手,这说明燕太子丹给他配备的助手秦武阳不能令荆轲满意,荆轲已经预知秦武阳不能成事。

但由于燕太子丹的怀疑和督促,荆轲改变了主意,带着情绪仓促而行。

这说明荆轲还是草率了,不够成熟稳重。刺杀秦王这么重大的事,必须准备充分。宁可让燕太子丹一时怀疑,也不可冒然去做没有把握的事。

其二,想法太多,目标不准确。

在秦国的朝堂上,能够杀掉秦王就已经很难了,荆轲居然还想逼迫秦王归还燕国的土地,这想法就是太多了。

有赵国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成功故事存在,逼迫秦王归还燕国土地不是不现实,但这就减少了一招置秦王于死地的机会。

试想一下,就算秦王答应把燕国土地归还,如果荆轲杀掉了秦王,秦国还会遵守秦王的承诺把土地归还燕国吗?

荆轲的确是想多了,也就是太天真了。一个刺客有这么不切实际的想法,注定是一个悲剧。

因此,从《荆轲刺秦王》这个故事来看,刺杀秦王这么大的事,并非没有可能,只是准备不足,加之想法太多,而没有实现。

这就说明了“一切皆有可能”,只要努力,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就可能实现。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说明事在人为,但绝不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哦。”

荆轲刺秦王,有机会能杀掉秦王吗?

注:图片及部分资料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