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赢在起跑线上

作者:孤陋寡闻aeeff

“赢在起跑线上”,一句教科书式的所谓正能量生活态度。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孩子管理的多方公识。社会学校家长共同的心声。

现在的孩子都是神童,生下来开始教育,幼儿园阶段所接受和掌握的知识,基本上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中学生的水平,甚至更高。

教育仍然在提前。“胎教”已经有了成熟的理念和教科书。不难想象,在不远的将来,胎儿将在母亲的腹中,唱歌跳舞,吟诗作画,学习应试,甚至科研攻关。

教育仍会进一步提前,“胚胎教育”,“受精卵教育”,“精子教育”,“卵细胞教育”,等等。

回头看看效果吧。对于已步入工作岗位的家长,仔细回忆一下,会发现一个趋势 : 特异功能的童蒙期——神童级别的小学期——普通的中学期——中专大专八本十本的大学期——工作期,与农民工叔叔阿姨同岗同酬,或游荡徘徊。

权且不说从小接受的特色教育 :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影视表演,itai,等等。

恢复高考制度初期的名牌大学少年班,一批神童在十岁左右脱颖而出,又在二十岁以后暗淡于世,恢复了凡人。于是后来少年班取消了。

听说过一些古籍典故,“伤仲永”,“江郎才尽”,“拨苗助长”,本人孤陋寡闻,不解其意,刷到的朋友烦请赐教。

听说吧,人的潜力智力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提前透支潜力智力资源,会使后劲不足。这些已被世界所证实。科技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孩子文化教育都比较滞后,从小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不神秘,就是带着孩子玩呗。玩是孩子的天性,玩美了,玩开心了,心智快乐了,学习兴趣有了,人也轻松了,结果是 : 蕊片研发出来了,诺贝尔奖获得了,科研成果前沿了,经济发达了,人也富裕了开心了強大了。

世间事,万般平衡,皆有规律。人先天性潜智本相近,不同理念不同趋势导致不同结果。“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线”不在少数。为什么依然乐此不疲?——虚荣心使然。“双百分”,“阶段第一名”,何等幼年的荣耀,至于成年后掏下水道为五斗米折腰,何足为俱?曾光辉灿烂过,足矣。

忽然又想起了两个成雨,竭泽而渔,釜底抽薪。

想想也不奇怪,毕竟只有二成人才是社会的精英。精英的童年没有光环。也是一种平衡吧。要么先扬后抑,要么先抑后扬。爱好不同,皆有道理。八成的辛苦神童少年,成年了淹没于茫茫人海中。

人各有位,人各有命,勿需强求。基因,家庭氛围,素质起点,都是不同的,难求一律。

别为难自己,别坑孩子,不知道算不算温馨提醒?

本人愚钝,孤陋寡闻,从小智障,文盲。生活质量低,三个月前,花五毛钱买了两斤散白酒,一口气喝完,醉到现在,几句醉话,勿笑话我为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