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篮坛50年代“铁后卫”,张卫平恩师,齐名钱澄海、杨伯镛

作者:轻弹手指
点击上方“关注”,带你回顾中国篮坛老一代球员的故事。

因左脸上有块黑色胎记,熟悉他的人叫他“黑张”。

张锡山,出生于1934年,辽宁省沈阳市人。

1949年进入东北篮球队。19岁时就进了中央体训班(即当时的国家队)。场上担任组织后卫,作风强硬,特别以防守优秀而著称,因此被称为“铁后卫”。

中国篮坛50年代“铁后卫”,张卫平恩师,齐名钱澄海、杨伯镛

1959对阵保加利亚突破米尔切夫

2017年姚明上任中国篮协主席,曾组建了两支国家队(红队、蓝队),其实早在50年代,中国篮球也出现过两支国家队,也是红队、蓝队。

1952年,中央体训班篮球班在北京成立,后改称为中央体育学院篮球班,牟作云任男篮教练。为了发现选拔更多的篮球人才,篮球班组建了两个队,即体训班红队、体训班蓝队,也叫北京红队、北京蓝队。

当时红队有杨伯镛、钱澄海、张锡山、刘贵乙等,主要任务是参加1956年墨尔本举行的第十六届奥运会。

中国篮坛50年代“铁后卫”,张卫平恩师,齐名钱澄海、杨伯镛

1956年国家男篮,后排左1为张锡山

蓝队教练是张长禄,队员有张光烈、何诗荪、王忆诚等,蓝队的任务是为红队补充力量和备战其他国际比赛,红蓝两队差距不大,红队稍强。

但遗憾的是,由于政治原因,红队即中国男篮没能参加墨尔本奥运会。同年,三大球国家队临时解散。贺龙元帅批示,将国家队下放到北京,即代表北京也代表国家队。

1957年和1960年,张锡山两次代表北京队参加全国男篮甲级联赛,均获得了亚军。

中国篮坛50年代“铁后卫”,张卫平恩师,齐名钱澄海、杨伯镛

前排左起:王利发、陈文彬、鞠汾康,后排左起:刘贵乙、张锡山、杨伯镛

1959年国家体委决定重建国家队,杨伯镛、钱澄海、张锡山等重新回归国家队。

当时还是分为两支国家队,称为联一队、联二队。联一即国家一队,主要是配合八一队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队,队员有杨伯镛、钱澄海、张锡山、张光禄等。联二即国家二队。

1965年,联一队备战社会主义国家友军篮球赛。31岁的张锡山在联二队,主帅陈文彬把张锡山调到了联一队,最终获得了第三名。

在国家队10余年,张锡山代表中国男篮,先后出访了多个国家。在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张锡山在场上司职后卫,与杨伯镛、钱澄海等人齐名。他与钱澄海一个凶狠一个灵巧,在攻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篮坛50年代“铁后卫”,张卫平恩师,齐名钱澄海、杨伯镛

五六十年代北京男篮全家福

他身体素质非常好,技术十分全面。防守能力突出,凶悍的防守常常会造成对手的失误;进攻时,传球灵活多样、隐蔽性较强,推进速度奇快,双脚跳步过人尤为出色。

和钱澄海、杨伯镛一起成为50年代中国男篮“小、快、准、灵”技战术风格的重要实施者。

他不仅是防守好,而且比赛经验丰富,很善于为队友创造进球机会。他的传球方式多样,声东击西,防不胜防。

中国篮坛50年代“铁后卫”,张卫平恩师,齐名钱澄海、杨伯镛

比赛中张锡山篮下投篮

1954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中国男篮在和匈牙利的比赛中,身为替补队员的张锡山被教练派为先发上场,他打满整场40分钟,得到12分,打出了中国篮球的气势。

不仅如此,他还有许多绰号。“空中坦克”、“防守霸王”、“弹簧”、“大花枪”。

从这些绰号中,我们能够看出,张锡山的身体好,突破无人能挡,防守出色,弹跳力好,善于在空中身体对抗,还具有灵活、快速的特点。

在面对国外2米多的中锋,常常由身高只有1.88米的张锡山来防守。虽然身高有落差,但他防守凶狠、抢断迅速,经常让对手无可奈何、进攻乏术。

中国篮坛50年代“铁后卫”,张卫平恩师,齐名钱澄海、杨伯镛

张锡山上篮

队友张光烈给他起的另一个绰号“三黑球员”。

一是指脸黑,左脸上有块黑色的胎记;二是手黑,断球迅速,下手稳准狠;三是脚黑,脚下移动快,准确判断对手路线。

他打球时有一股狠劲儿,能够震慑对手。他说篮球场就像是战场,而战场是不需要懦夫的,斯斯文文、温文尔雅是打不好篮球的。

回到北京队。1966年张锡山身份是队员兼教练。为了保持良好的体能,他依然保持着高强度的训练。能有这样的身体素质,跟他的刻苦努力、坚持不断的训练有着很大关系,他是最早重视力量和对抗能力的优秀国手。

中国篮坛50年代“铁后卫”,张卫平恩师,齐名钱澄海、杨伯镛

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全国体育比赛暂停,北京队也被迫停止训练。大部分队员被迫转行,张锡山和几名队员并没有放弃,依然保持着日常训练。

1970年前后,体育事业开始复苏,专业队陆续恢复重建。在北京队与国家队、八一队组成的联队比赛中,那时吴忻水已崭露头角,十分难防。此时比吴忻水年长10岁的张锡山担当防守的重任。

在一次防守中,吴忻水脚下一乱,失去平衡摔倒,手臂撑地骨折了。大家又一次见证了张锡山的防守功力。

中国篮坛50年代“铁后卫”,张卫平恩师,齐名钱澄海、杨伯镛

张锡山面对苏联中锋克鲁明上篮

张锡山在北京队一直打到38岁退役,之后全身心投入到教练工作中。

由于他很小就出来打球,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非常好学。他抄写陈文彬的训练计划,然后总结出自己的执教方式。

在他带队期间,带领北京队参加全国男篮甲级联赛和全运会等国内重大比赛,取得三个冠军和三个亚军的好成绩。并培养了张卫平、黄捷频等优秀国手。

1965年二运会,北京队获得第一名;

1971年全国男篮甲级联赛,北京队获得第一名;

1972年五项球类运动会,北京队获得第二名;

1973年全国男篮甲级联赛,北京队获得第二名;

1975年三运会,北京队获得第二名;

1976年全国男篮甲级联赛,北京队获得第一名。

中国篮坛50年代“铁后卫”,张卫平恩师,齐名钱澄海、杨伯镛

张锡山跳投

1977年,他被派往北京市体委工作。

1978年被派往非洲的布隆迪任援外教练。

1981年回来后在北京市体工大队篮球班工作。并担任中国青年男篮主教练。

1984年,轮椅篮球开始传入我国,北京市残联找到张锡山,他没有一点犹豫地就接过来了。他即严格又耐心,对残疾人运动员们视同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从不懂规则到取得冠军呕心沥血。

中国篮坛50年代“铁后卫”,张卫平恩师,齐名钱澄海、杨伯镛

1984年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北京队vs广州队

他率领北京市残疾人轮椅篮球队,获得第一、二、三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冠军。

之后他担任中国轮椅男篮的主教练。在1994年第六届远南运动会上,中国队在决赛中惜败澳大利亚队屈居亚军,张锡山被评为“十佳”教练员称号。

1995年,北京队代表国家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奥运会预选赛。张锡山为开展我国残疾人轮椅篮球运动作出巨大的贡献。

中国篮坛50年代“铁后卫”,张卫平恩师,齐名钱澄海、杨伯镛

1987年在北京市体工大队任常务副主任、北京篮协副主席。

1997年退休。

1999年新中国建立50周年之际,中国篮协评选出“新中国篮球运动50杰”,张锡山名列其中。这是对他为中国篮球事业贡献的一个极大肯定。

2009年5月10日,张锡山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75岁。

中国篮坛50年代“铁后卫”,张卫平恩师,齐名钱澄海、杨伯镛

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中国篮坛元老张长禄、杨伯镛;中国篮球裁判界元老韩茂富、郭玉佩;北京轮椅篮球队的队员们等300多名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为张锡山送行。由此可见,张锡山在篮球界的地位和受人敬仰程度。

张锡山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我国的篮球事业。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轻弹手指,回忆中国篮坛老一代球员的篮球历程。感谢各位的阅读,希望能得到您的点赞+关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