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浅析食用油

作者:中裕食品

“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中的菜肴因为有了油才更美味。但市场上食用油的种类繁多,眼花缭乱。如何选购、食用油类产品,今天小编就来带你分析一下。

浅析食用油

1. 食用油种类

常见食用油可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

植物油在常温下大多为液态,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富含维生素E等伴随营养成分,如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芝麻油、橄榄油等;也有一些植物油常温下为半固态,其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如棕榈油、椰子油等。

动物油(鱼油除外)在常温下呈固态,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如黄油、猪油、羊油等。

2. 日常烹饪选择植物油还是动物油?

从有利于营养的角度,建议日常烹调时选用植物油,动物油脂要少吃。黄油、猪油等动物油脂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吃太多不仅增加肥胖风险,还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目前我国居民烹调用油摄入量过多,日常肉类的摄入可以满足饱和脂肪酸的需求,故建议烹调时选择植物油,还可以补充天然维生素E。

浅析食用油

3. 不同种类油的区别

不同种类油主要是脂肪酸的构成不同,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不同,因此不同的油有不同的适宜烹饪方式。

1) 花生油:具有非常高的气味辨识度,煎、炸、炒、炖、凉拌都适合。

2) 大豆油:色泽较深,有特殊的“豆香味”,在高温下不稳定,不适合煎、炸等高温烹饪。

3) 玉米油: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不耐高温,不适合煎、炸,更适合快速烹饪。

4) 菜籽油: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少,以亚油酸为主,较易为人体消化吸收,煎、炸、炒、烘焙均可。

5) 橄榄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煎、炸、炒、炖、凉拌都适合,适合三高人群。

6) 调和油:将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食用油混合,脂肪酸比例更合理,日常烹饪均可。

7) 黄油:具有一定成膜性,适合做面包用油,不适合三高人群日常食用。

8) 棕榈油: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稳定性好,烟点高,适合煎、炸等烹饪方式。

小贴士:

关于食用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

1. 应减少烹调油用量,每天的烹调油摄入量为25-30g,控制在30g以内,可以用带刻度的油壶控制用油。

2. 建议应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在替换食用油时选择种类差异较大的。

3. 建议选择蒸、煮、炖、焖、水滑、拌等代替煎、炸,减少用油量,少吃油炸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