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析食用油

作者:中裕食品

“柴米油鹽醬醋茶”,生活中的菜肴因為有了油才更美味。但市場上食用油的種類繁多,眼花缭亂。如何選購、食用油類産品,今天小編就來帶你分析一下。

淺析食用油

1. 食用油種類

常見食用油可分為植物油和動物油。

植物油在常溫下大多為液态,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富含維生素E等伴随營養成分,如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芝麻油、橄榄油等;也有一些植物油常溫下為半固态,其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如棕榈油、椰子油等。

動物油(魚油除外)在常溫下呈固态,以飽和脂肪酸為主,如黃油、豬油、羊油等。

2. 日常烹饪選擇植物油還是動物油?

從有利于營養的角度,建議日常烹調時選用植物油,動物油脂要少吃。黃油、豬油等動物油脂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吃太多不僅增加肥胖風險,還不利于心腦血管健康。目前我國居民烹調用油攝入量過多,日常肉類的攝入可以滿足飽和脂肪酸的需求,故建議烹調時選擇植物油,還可以補充天然維生素E。

淺析食用油

3. 不同種類油的差別

不同種類油主要是脂肪酸的構成不同,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不同,是以不同的油有不同的适宜烹饪方式。

1) 花生油:具有非常高的氣味辨識度,煎、炸、炒、炖、涼拌都适合。

2) 大豆油:色澤較深,有特殊的“豆香味”,在高溫下不穩定,不适合煎、炸等高溫烹饪。

3) 玉米油: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不耐高溫,不适合煎、炸,更适合快速烹饪。

4) 菜籽油: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少,以亞油酸為主,較易為人體消化吸收,煎、炸、炒、烘焙均可。

5) 橄榄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煎、炸、炒、炖、涼拌都适合,适合三高人群。

6) 調和油:将兩種以上不同類型的食用油混合,脂肪酸比例更合理,日常烹饪均可。

7) 黃油:具有一定成膜性,适合做面包用油,不适合三高人群日常食用。

8) 棕榈油:含飽和脂肪酸較多,穩定性好,煙點高,适合煎、炸等烹饪方式。

小貼士:

關于食用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

1. 應減少烹調油用量,每天的烹調油攝入量為25-30g,控制在30g以内,可以用帶刻度的油壺控制用油。

2. 建議應經常更換烹調油的種類,在替換食用油時選擇種類差異較大的。

3. 建議選擇蒸、煮、炖、焖、水滑、拌等代替煎、炸,減少用油量,少吃油炸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