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战:战争期间各国的宣传、艺术以及流行文化

作者:剪功自厉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实际上是一场全面的战争,因此每一个国家的作家、艺术家、电影制作者、记者以及广播公司,都在战争中各自扮演起一定的角色。

在一些国家中,艺术、娱乐以及大众信息只是国民生活中的一部分,但都要吻合国家的利益面去发表的,不论是在战争或和平时期都是如此。在另一些国家中,这种局势相对并没有那么旗帜鲜明,但总体而言,不论是流行还是严肃艺术家以及媒体人,都会肩负起一种使命感,并要给各自国家的战争努力做出一些贡献。

二战:战争期间各国的宣传、艺术以及流行文化

在美国和德国,甚至是在日本,在局势上都存在很多的相似性。在这三个国家中,审查制度是十分严格的,如果未获官方的正式批准,不得公开出版或发布任何信息内容,而对统治政权任何形式的批判也不是不能容忍的。纳粹特别清楚无线广播的威力不亚于任何杀伤性武器。他们确保了那些廉价无线广播设备在德国境内的广泛使用,但是也查没了很多被占领国家的无线广播设备,并在他们的控制之下禁止任何人收听盟军的电台。

二战:战争期间各国的宣传、艺术以及流行文化

德国和苏联对他们敌人的描写,都是极富贬低意味。纳粹甚至将共产党人和犹太人都妖魔化,而且不需要任何的细说;而在苏联方面,众所周知的公开材料都包括类似的字眼:“杀死他”和“我所憎恶的”。

二战:战争期间各国的宣传、艺术以及流行文化

在英国和美国,对轴心国力量的描述相对温和一些,不过也有一些颇具知名度的战时电影,比如《百战将军》,就遭到了某种程度的批判,因为其将德国人描述成大方得体的形象。交战双方的共同点就是,差不多所有好战国家的报纸发行量都得到大幅的攀升。

二战:战争期间各国的宣传、艺术以及流行文化

在英国和美国,出版业和广播媒体的所有者和经营者,通常都乐意遵守官方的意愿,即他们不会向敌人泄密,即便他们心存不满,也只会将对政府的批判采取缓和的方式。而政府则对印刷业和广播业的控制力度也相对较强。

二战:战争期间各国的宣传、艺术以及流行文化

在欧洲,很多人都会偷偷收听BBC节目,部分原因是他们知道这个节目的新闻一直以来都比较客观,即便其并不能将所有事实都大白于天下。但是,德国人的英语广播则在英国遭到嘲弄,因为其主播威廉·乔伊斯的风格过于虚假,而他经常给听众讲述的故事都显得非常滑稽可笑。

二战:战争期间各国的宣传、艺术以及流行文化

电影应该是最有力度的文化媒体了。除了主流题材的作品之外,来自于好莱坞和德国的电影,包括了很多制作简单、逃避当时困难时期现实的娱乐节目。具历史意义的史诗性作品,主要回忆过去在德国和苏联时常出现的爱国者与英雄,其中就有《俾斯麦》和《伊凡雷帝》等。在英国,劳伦斯·奥利弗主演的《亨利五世》也是类似的题材。

二战:战争期间各国的宣传、艺术以及流行文化

对很多人来说,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都是舒适和快乐的源泉之一,其还可以跨越国界。1943年,在非洲战场发生了一次意外事件,其中一支英国士兵组成的编队在突尼斯境内发起了他们的胜利大游行,并经过了一支轴心同盟的纵队,这两支部队竟都在吟唱着《莉莉玛莲》这首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