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裴高才:教育兴乡传家风,胡康民、胡秋原等四位教育名家同出一门

作者:裴高才文心飞翼
裴高才:教育兴乡传家风,胡康民、胡秋原等四位教育名家同出一门

当代文化名人胡秋原首访大陆时与贾亦斌(右)在湖北黄陂胡家湾祖屋‘1988.10

耕读传家久;教育兴乡长。“耕读传家” 这一中国传统的家风家教,千百年来已经深入千家万户人心,当代文化巨匠胡秋原家族则写入胡氏家谱,历代赓续。享誉中外的近现代教育兴乡名家胡家善、胡康民、胡秋原与胡业裕等,均同出一个家庭——湖北省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北麓的十棵松村胡家大湾。如今,这里的两栋老房子成为记录这一文化印迹的实物证据。

裴高才:教育兴乡传家风,胡康民、胡秋原等四位教育名家同出一门

胡康民、胡秋原的海内外子孙祖屋寻根

伫立于古代湖北通往河南的驿道,今黄陂通往大悟的主干公路——黄(陂)土(岗)公路(即107国道故道)眺望胡家湾,这是一座遵循“负阴抱阳”——靠山面水建筑风水的明代村落。随后,我们穿过村前的田畈与池塘,复沿着羊肠小道,登临村后的山巅东眺,一衣带水的即是纪念木兰将军的木兰山,隔仙河(滠水一段)相望。

裴高才:教育兴乡传家风,胡康民、胡秋原等四位教育名家同出一门

远眺胡秋原故居胡家湾

下得山来,近观胡秋原故居,这是一栋传统土木建筑的两层民居。即山墙墙脚由山石奠基,墙面先为土墙、土砖,民国八年(1919年)由胡康民用青砖外砌。内室古皮隔扇,主屋上下两层、明三暗六。二楼为木楼,由楼梯、栋梁、栏杆与楼板构成,胡家将图书、衣服、被絮与重要物件装箱收藏于此,避免受潮。

胡秋原、胡幼民兄弟当年曾经亲口告知,原来在祖屋前面还有一座大庭院、一口水井,院内两侧有耳房多间,左侧为厨房与佣人食宿房间,右侧为农具与柴房。所以,笔者在第一部胡秋原全传《胡秋原:从抗战巨笔到两岸“破冰人”》中,对这座古宅进行了介绍。

裴高才:教育兴乡传家风,胡康民、胡秋原等四位教育名家同出一门

左起颜婵娟、蔡家园、田天、樊星、胡卜凯、裴高才与陈达康及台北同乡研讨《胡秋原》

庭院正面由条石砌成,正门造型颇为讲究,大门与前墙均不在一个平面,即后退两步“开门”,呈现“凹”字状。似有“退一步海阔天空”之意。门拱由条石砌成,立门与红木大门,红白相映,蔚为壮观。因南方多雨,大门内侧建有走廊,人称廊沿。与正房和厢房的廊沿相接,以利于雨天通行。土改后,庭院逐步被拆除,改建为民居。

据黄陂《胡氏族谱》记载:明洪武二年(1329年),胡林昌奉旨从江西南昌府南昌县瓦屑墩筷子巷迁籍湖北,先居麻城、复迁黄陂县北崇义乡子强村。其子孙遍及河南光州至湖北黄陂之间,形成了十余个胡姓村庄。其中,胡家大湾位于木兰山北麓、滠水河与桃园河交汇之十棵松东南。清末民初教育家胡康民、胡秋原生长于斯。

裴高才:教育兴乡传家风,胡康民、胡秋原等四位教育名家同出一门

左起胡秋原长子胡卜凯与黄陂三中校长在校史室的胡康民像前

作为近代教育家,胡家善的最大贡献是培养了两位高足:国共两党元老、武汉中学创办人董必武;辛亥志士、著名乡村教育家胡康民。胡康民对黄陂基础教育厥功甚伟,除捐资修建了胡家族学,创办了道明学堂、私立前川中学(黄陂第一所中学)外,还担任了六年黄陂劝学所长(今教育局长)与教育学会会长,其业绩享誉全省。

裴高才:教育兴乡传家风,胡康民、胡秋原等四位教育名家同出一门

左起裴高才与胡秋原子侄及侄孙女在胡康民创办前川中学今“康民楼”前留影

1920年冬,胡康民联袂道明小学堂长雷尊吾及辛亥志士赵南山、黎澍、喻子和等在县城创办前川中学,聘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为董事长、末代翰林涂芥庵为名誉校长。胡秋原是该校的首届毕业生,并考取武昌大学(今武汉大学)。该校还培养了黄麻起义总指挥潘忠汝、副总指挥吴光浩,新中国开国少将熊伯涛。

裴高才:教育兴乡传家风,胡康民、胡秋原等四位教育名家同出一门

胡秋原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题辞1988.10

胡秋原于1946年2月返乡恢复前川中学并任校长(直至1949年底​),又身兼复旦大学与暨南大学教授。1947年底,他在前川中学竞选总部竞选并当选南京国民政府第一届立法院立法委员。他任校长期间,前川中学培养了著名书画大师冯今松与著名科学家李长庚。

裴高才:教育兴乡传家风,胡康民、胡秋原等四位教育名家同出一门

胡默然(1897-1979),派名业裕

胡秋原的族兄、著名乡村教育家胡默然(1897-1979),派名业裕,早年在恽代英、蔡民忱领导下参加革命。大革命失败后投身乡村教育,历任黄陂中学一部校长、鄂豫边区黄陂县抗日民主政府教育科科长、鄂豫边区鄂东专署鄂豫皖苏边区教育科长兼黄安(今红安)中学副校长等。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汉口扶轮中学(1950年改名汉口铁路职工子弟中学,今汉铁高中)校长与郑州铁路局教育科科长。1954年,以中学校长身份当选湖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