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裴高才:教育興鄉傳家風,胡康民、胡秋原等四位教育名家同出一門

作者:裴高才文心飛翼
裴高才:教育興鄉傳家風,胡康民、胡秋原等四位教育名家同出一門

當代文化名人胡秋原首訪大陸時與賈亦斌(右)在湖北黃陂胡家灣祖屋‘1988.10

耕讀傳家久;教育興鄉長。“耕讀傳家” 這一中國傳統的家風家教,千百年來已經深入千家萬戶人心,當代文化巨匠胡秋原家族則寫入胡氏家譜,曆代赓續。享譽中外的近現代教育興鄉名家胡家善、胡康民、胡秋原與胡業裕等,均同出一個家庭——湖北省黃陂縣(今武漢市黃陂區)木蘭山北麓的十棵松村胡家大灣。如今,這裡的兩棟老房子成為記錄這一文化印迹的實物證據。

裴高才:教育興鄉傳家風,胡康民、胡秋原等四位教育名家同出一門

胡康民、胡秋原的海内外子孫祖屋尋根

伫立于古代湖北通往河南的驿道,今黃陂通往大悟的主幹公路——黃(陂)土(崗)公路(即107國道故道)眺望胡家灣,這是一座遵循“負陰抱陽”——靠山面水建築風水的明代村落。随後,我們穿過村前的田畈與池塘,複沿着羊腸小道,登臨村後的山巅東眺,一衣帶水的即是紀念木蘭将軍的木蘭山,隔仙河(滠水一段)相望。

裴高才:教育興鄉傳家風,胡康民、胡秋原等四位教育名家同出一門

遠眺胡秋原故居胡家灣

下得山來,近觀胡秋原故居,這是一棟傳統土木建築的兩層民居。即山牆牆腳由山石奠基,牆面先為土牆、土磚,民國八年(1919年)由胡康民用青磚外砌。内室古皮隔扇,主屋上下兩層、明三暗六。二樓為木樓,由樓梯、棟梁、欄杆與樓闆構成,胡家将圖書、衣服、被絮與重要物件裝箱收藏于此,避免受潮。

胡秋原、胡幼民兄弟當年曾經親口告知,原來在祖屋前面還有一座大庭院、一口水井,院内兩側有耳房多間,左側為廚房與傭人食宿房間,右側為農具與柴房。是以,筆者在第一部胡秋原全傳《胡秋原:從抗戰巨筆到兩岸“破冰人”》中,對這座古宅進行了介紹。

裴高才:教育興鄉傳家風,胡康民、胡秋原等四位教育名家同出一門

左起顔婵娟、蔡家園、田天、樊星、胡蔔凱、裴高才與陳達康及台北同鄉研讨《胡秋原》

庭院正面由條石砌成,正門造型頗為講究,大門與前牆均不在一個平面,即後退兩步“開門”,呈現“凹”字狀。似有“退一步海闊天空”之意。門拱由條石砌成,立門與紅木大門,紅白相映,蔚為壯觀。因南方多雨,大門内側建有走廊,人稱廊沿。與正房和廂房的廊沿相接,以利于雨天通行。土改後,庭院逐漸被拆除,改建為民居。

據黃陂《胡氏族譜》記載:明洪武二年(1329年),胡林昌奉旨從江西南昌府南昌縣瓦屑墩筷子巷遷籍湖北,先居麻城、複遷黃陂縣北崇義鄉子強村。其子孫遍及河南光州至湖北黃陂之間,形成了十餘個胡姓村莊。其中,胡家大灣位于木蘭山北麓、滠水河與桃園河交彙之十棵松東南。清末民初教育家胡康民、胡秋原生長于斯。

裴高才:教育興鄉傳家風,胡康民、胡秋原等四位教育名家同出一門

左起胡秋原長子胡蔔凱與黃陂三中校長在校史室的胡康民像前

作為近代教育家,胡家善的最大貢獻是培養了兩位高足:國共兩黨元老、武漢中學創辦人董必武;辛亥志士、著名鄉村教育家胡康民。胡康民對黃陂基礎教育厥功甚偉,除捐資修建了胡家族學,創辦了道明學堂、私立前川中學(黃陂第一所中學)外,還擔任了六年黃陂勸學所長(今教育局長)與教育學會會長,其業績享譽全省。

裴高才:教育興鄉傳家風,胡康民、胡秋原等四位教育名家同出一門

左起裴高才與胡秋原子侄及侄孫女在胡康民創辦前川中學今“康民樓”前留影

1920年冬,胡康民聯袂道明國小堂長雷尊吾及辛亥志士趙南山、黎澍、喻子和等在縣城創辦前川中學,聘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為董事長、末代翰林塗芥庵為名譽校長。胡秋原是該校的首屆畢業生,并考取武昌大學(今武漢大學)。該校還培養了黃麻起義總指揮潘忠汝、副總指揮吳光浩,新中國開國少将熊伯濤。

裴高才:教育興鄉傳家風,胡康民、胡秋原等四位教育名家同出一門

胡秋原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題辭1988.10

胡秋原于1946年2月返鄉恢複前川中學并任校長(直至1949年底​),又身兼複旦大學與暨南大學教授。1947年底,他在前川中學競選總部競選并當選南京國民政府第一屆立法院立法委員。他任校長期間,前川中學培養了著名書畫大師馮今松與著名科學家李長庚。

裴高才:教育興鄉傳家風,胡康民、胡秋原等四位教育名家同出一門

胡默然(1897-1979),派名業裕

胡秋原的族兄、著名鄉村教育家胡默然(1897-1979),派名業裕,早年在恽代英、蔡民忱上司下參加革命。大革命失敗後投身鄉村教育,曆任黃陂中學一部校長、鄂豫邊區黃陂縣抗日民主政府教育科科長、鄂豫邊區鄂東專署鄂豫皖蘇邊區教育科長兼黃安(今紅安)中學副校長等。

新中國成立後,曆任漢口扶輪中學(1950年改名漢口鐵路職工子弟中學,今漢鐵高中)校長與鄭州鐵路局教育科科長。1954年,以中學校長身份當選湖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