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壹点田野调查丨探索推行“田长制”耕地保护现“高青模式”

作者:齐鲁壹点

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尤其是近期,蔬菜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再度引发公众对耕地关注的当前。

公开资料显示:高青县为传统农业县,也是山东69个粮食产能大县之一,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是高青县最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全国强调要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生命线的大背景下,高青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淄博市显得尤为突出。

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应当采取哪些“最严格”措施?2021年,高青县给出了借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月9日,高青县政府办公室就印发《高青县建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实施方案》,明确在高青县范围内建立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三级“田长制”;不到一月后的3月5日,高青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又印发《高青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实施细则》,“截止6月底,高青县各级田长人员全部确定,县、镇、村三级田长保护标识牌全面完成布设,各项工作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并实现常态化运行。”高青县自然资源局方面表示。

壹点田野调查丨探索推行“田长制”耕地保护现“高青模式”

“田长制”意味着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是在以政策手段守护耕地红线。

而对于“田长”而言,土地的命运也在这一刻,真正与个人的责任联系在了一起。

对此,身为“田长”的闫环深有体会。

“现在我们村的村民耕地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了,乱占耕地现象已经全部杜绝。”闫环是高青县花沟镇胡官村的田长,自从“田长制”实施以来,闫环一直坚持每天巡查,积极宣传耕地保护政策以及法律法规。

初冬时节,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高青县花沟镇胡官村看到,1000多亩田地上长出的冬小麦,已经顶开土壤冒出绿芽。

“别看刚种下一个月左右,但长势不错!估计这片地明年每亩能打1200斤小麦……”闫环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据闫环介绍,在明年冬小麦收获后,胡官村会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种植玉米。

而“田长制”的实施,不仅保护了村里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也让村民的观念逐渐转变。

“在村子生活20年了 ,感觉村子变化很大,以前村子里种树种草‘占田’、违规建房‘毁田’现象时有发生。现在,这种现象已经没有了。”谈及村里的变化,村民金静静表示。

壹点田野调查丨探索推行“田长制”耕地保护现“高青模式”

她说,“田长制”这项措施真的非常好,她作为一名村民,也将严格遵守保护耕地的各项政策及法律法规,不会乱占一寸土地。

胡官村是高青县花沟镇推行“田长制”的一个缩影。

采访中,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获悉,今年以来,高青县花沟镇党委政府创造性地将“田长制”管理与奖罚分明的“党建+网格”积分治理模式巧妙融合,探索推行了“四联八岗”治理机制,通过党员联户,引导党员严格遵守田长制,并在村务监督岗职责中加入田长制工作内容,每月根据田长制工作落实情况给全体村民打分,通过村民得分倒算党员和两委成员得分。

这一创新举措使得“田长制”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壹点田野调查丨探索推行“田长制”耕地保护现“高青模式”

“我们已经连续两年被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表彰为‘省级耕地保护激励镇’。”高青县花沟镇方面表示。

不仅如此,“田长制”的推行,使得高青县“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更加健全完善。

数据显示:今年第1-3季度,上级下发高青县卫片违法疑似图斑81宗,面积1142.2亩。经核实,实际违法占地3宗,面积41.84亩,违法面积比去年同期下降98.95%。

据高青县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监督与开发利用科科长孙建飞介绍,目前,高青县设立县级总田长、县级副总田长各1人;镇级田长、镇级副田长共18人;村级田长、村级副田长共1079人。共设立县镇村三级田长制保护标志牌321块。高青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全部落实到责任人、责任网格、责任地块,对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竖起牢固屏障。

壹点田野调查丨探索推行“田长制”耕地保护现“高青模式”

孙建飞表示,下一步,高青县自然资源局将切实加大对镇、村级田长日常工作开展情况的督导检查力度,持续稳妥扎实推进“田长制”走深走实。

同时,他介绍,他们也将在高青县推广花沟镇“四联八岗”治理模式,进一步压实各镇办、村两委耕地保护主体责任,鼓励各镇办、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新思路,采取更加精准管用的措施,真正将土地违法违规问题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坚决杜绝全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扛牢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从根本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展现“高青担当”,贡献“高青力量”!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壹点田野调查丨探索推行“田长制”耕地保护现“高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