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临终前,刘备还不忘告诫刘禅:“子龙不可重用!”他为何这样说?

“自古忠义两难全”。在历史上做到忠义两全的人屈指可数,能做到如此的人都被认为是完美的人,毕竟能将相互矛盾的事物集合在一起,这样的难度可不小,不过纪录一直被突破,奇迹总会有人创造。

临终前,刘备还不忘告诫刘禅:“子龙不可重用!”他为何这样说?

倘若论哪个时代的人性光辉最为摧残,那有一个时代必将名列前茅——三国时期。在三国时期,天下虽然进入了群雄割据的局面,但是在这一时代中却出现了许多鲜艳的个人色彩—忠、孝、义、礼。

诚然,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礼仪道德最高的时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只因此间天下开始了一场席卷全国的“百家争鸣”,但是要说忠、义二字在哪个时代最为突出,那必然是三国时期,此时有一人被誉为完美的臣子——赵子龙。

子龙的忠义

天下纷乱之时,便是群雄逐鹿天下之时,此时的天下的确是民不聊生,但是却有不少人物在这其中璀璨地散发着自己的光辉,比如勇冠三军张翼德、天下无双关云长、南阳卧龙诸葛亮、浑身是胆赵子龙。

临终前,刘备还不忘告诫刘禅:“子龙不可重用!”他为何这样说?

相较于前三位著名的蜀国名人,赵子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赵云,字子龙,他一生随刘备四处征战共三十余年之久,与关羽张飞并列。有着如此名气的赵云却一生没有值得让人瞩目的战役大捷。

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七进七出,救阿斗”的事例,仅此一战使得白马小将的名号打响天下,人人也因此认为刘备手下又多了一位骁勇善战的虎将,可事实却让人有些许不理解。

赵云一生最高的实权官职仅仅达到了镇军将军,死后追谥也仅是顺平侯。这样的官职生涯,让人很难想象这会是龙将赵子龙用功绩换来的官职。难道赵云是一个名不副实的纸老虎,只是书上夸大的人物?

临终前,刘备还不忘告诫刘禅:“子龙不可重用!”他为何这样说?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确,那便是赵云必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虎将。赵云师从童渊,而童渊是枪法大家,门下弟子许多都成为了三国时期有能力的武将。天赋异禀的赵云是童渊的关门弟子,其天赋可想而知。

在童渊教导的枪法上,赵云做出改进和变化,撰写出“七探盘蛇枪”,凭借此招赵云将他的同门师兄弟一一击败。如此有实力的武将,为何刘备却将其潜意识冷藏,没将其重用在匡扶汉室的道路上呢?

赵云一生都在寻找仁德的君王,自赵云与刘备相见两次后,赵云便认定了刘备的亲人,于是随即投靠了刘备。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便将目光集中在了南方等地,同年,曹操挥师南下。

临终前,刘备还不忘告诫刘禅:“子龙不可重用!”他为何这样说?

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向南方等地宣告讨伐文书,以此达成“出师有名”。当时荆州牧刘表离世,其子刘宗即位,面对曹操的来势汹汹身为荆州牧的刘宗毫无战意,当即选择了投降。

可是刘宗投降和曹操南下的消息刘备从来没有听闻,直到曹操兵临城下才发觉刘宗背叛联合的举措,为了保命刘备携家眷和一众心腹开始逃亡。曹操在得知刘备逃亡的消息后,当即派出五千虎豹骑,意图将刘备等人抓捕。

虎豹骑身为曹操手下的精锐部队,不用多久时间便将要赶上刘备等人,慌忙之下刘备将家眷丢弃,只带着自己的兄弟逃亡。在长坂坡一地,虎豹骑追上了刘备,张飞为保护众人率百骑留守长坂坡。

临终前,刘备还不忘告诫刘禅:“子龙不可重用!”他为何这样说?

就在刘备为张飞担惊受怕时,刘备又发现自己的一个兄弟不见了——赵云。刘备身边的人对于赵云的失踪都一致地认为赵云是投靠曹操去了,但是刘备基于两人之间的感情深信赵云断不会如此。

历史给赵云正名了,赵云与刘备反向单骑骑行的原因便是回去营救刘备的家眷。赵云只身一人闯进曹营,其表现出来的武艺高超和勇冠三军让曹操产生了爱才之心,于是便下令活捉赵云。

无数的战役说明了一件事——没有无敌的战神,赵云之所以能七进七出曹营与曹操的命令有莫大的关系。不过赵云的武艺和胆量,的确足以让人胆寒,最终赵云靠着自己的实力将刘备家眷带回刘备身边。

临终前,刘备还不忘告诫刘禅:“子龙不可重用!”他为何这样说?

赵云的此举展现了他对刘备无以复加的义气,而在刘备称帝后赵云又展现了自己的忠心。章武元年,刘备称帝,自此蜀国建立。在刘备建国后,刘备第一时间便表示自己将要攻打孙权的决心。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而后更是败走麦城,一代武将在此年被孙权势力的武将斩首。此消息一经传到刘备的耳朵,便使得刘备勃然大怒的同时悲痛不已,心中暗下将要杀孙权的决心。

蜀国刚刚建立,有许多了事宜和建设需要时间发展,因此此时万万不是蜀国对外大动干戈的时机。可刘备称帝后,心中的怒火加之称帝后的自信让刘备难以掩盖发动战争的决心。

临终前,刘备还不忘告诫刘禅:“子龙不可重用!”他为何这样说?

面对刘备决意讨伐孙权的意向,赵云出于国家的未来和对刘备的忠心大力相劝,诉说此时并非攻孙之时,报仇需要从长计议。可刘备怒上心头,并没有理会赵云的劝谏,执意发动战争,谁劝也不听。

万般无奈的赵云原打算准备征战的事宜,可是刘备却让其留守江州,并无带赵云出征的意思。刘备将一个适合进攻的武将留守阵地,这无疑是不打算重用赵云的举措,可忠义皆有的赵云怎么会遇到刘备如此的对待呢?

刘备的心思

其实自长坂坡赵云救阿斗后,刘备便对赵云产生了将其冷藏的心理。对于刘备而言,赵云没有他的命令而去营救他的家眷,这是不听刘备命令的体现,不听领导的话这无异于是在与领导作对,被冷藏也是情理之中。

临终前,刘备还不忘告诫刘禅:“子龙不可重用!”他为何这样说?

在刘备决意为兄弟关羽报仇雪恨时,赵云用极为深刻的道理和原因劝说刘备,这旁人眼中是忠诚为国的表现,其胆量和智谋都足以称绝佳,但是刘备当时可气在头上,此时的刘备又怎么能听的进劝谏。

加之对与关羽的感情,让刘备更加的孙权如今的权势,因此讨伐孙权在刘备心中是必行之事。对于刘备而言赵云是世界上仅剩不多的兄弟,可赵云却阻止自己为另一个兄弟报仇。

赵云的此番举动彻底地让刘备失望,认为曾经浑身是胆的子龙已不再,往后也不该受到重用。综合所述便是刘备冷藏赵云的原因,出于这些原因让刘备死前都不忘告诫刘禅和诸葛亮——子龙不可重用。

小结

一代被誉为儒将的赵元终其一生都没有取得耀眼的功绩,如此的一生着实可惜,倘若刘备没有多想,赵云懂刘备的心思,那么赵云会不会创下堪比关羽威震天下的名声呢?

赵云是三国时期被誉为完美武将的存在,虽然一生不得重用,但是后半生直至死前都没有太大的波澜,这样的结局也不失为一种善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