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专访赵强:未来医院“抑菌抗菌”是常态,人性化设计是核心

作者:科技报道资讯

在新冠疫情的考验中,以往的建筑设计理念已不再完全适用当下时代发展,为降低病毒交叉感染风险,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都在积极探索新模式。面对新时期新挑战,医院建筑如何摸索新设计方向,为公众创造健康安全的医疗环境?

10月14日,立邦邀请全国医建各领域专家聚焦医疗空间“免疫力”提升路径和技术措施,紧跟新形势下的医疗建设行业趋势,为推动美好医院建设提供解决方案和创新技术的支持,与强大的医建专家团同场分享交流医建实践经验,共同探讨医疗空间环境在新技术、新材料领域的创新应用,吸引大批参展观众入场观摩交流。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设计师赵强老师作为受邀嘉宾,现场与记者及听众分享了他在医院建筑设计领域的真知灼见。同时我们也有幸就医院建筑设计的未来放空话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以下为专访对话:

专访赵强:未来医院“抑菌抗菌”是常态,人性化设计是核心

记者:如果在环境空间中的物体表面(例如墙面、地面等)涂抹可抗病毒的物质,您认为是否能导致感染率下降使感控得到质的提升呢?

赵强:这是一个在建筑材料方面比较新颖的话题。在每个人的医疗行为的过程中,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物体的表面,传统材料的表面感染率比较高,如果有新型材料能够在表面产生抗菌抑菌物质且能维持较长的时间,对感控控制肯定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有哪些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在共同推动医疗空间建设的发展?

赵强:首先,所有的医疗建筑设计理念都要跟随医疗技术本身发展相匹配。医疗技术的发展会引领医疗建筑设计的理念。比如以前较为流行的医院街区、医院共享空间等,实际上在新冠疫情的考验中,体现出这类空间的感染风险。在后疫情时代,对新的建筑设计理念提出了新要求。比如更加强调自然通风,人文环境的建造。至于新技术,建筑是一个较为传统的行业,新技术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升级、迭代和研发。与其说是新技术,更倾向于说是新结构。从建筑专业的角度来说,增加更多自然光线、加强通风的机会可以提高就诊条件。最后是新材料。不管是建筑材料、外立面、外饰面包括家具材料,抗菌、抑菌是在后疫情时代会一直持续发展的方向。

专访赵强:未来医院“抑菌抗菌”是常态,人性化设计是核心

记者:现在对于“未来医院建筑的设计与赋能”的话题讨论越来越多,对于这一点您有哪些看法呢?

赵强:“未来医院建筑的设计”在满足应用标准以后,应当更多地关注人文关怀。这是建筑设计师需要更多考量的地方。随着医院建设的体量越来越大,每一个就诊人员和医务人员使用的空间中随之增多,公共空间的使用率提高,那么当人身处在其中时,大厅、休息空间、餐饮空间的使用感受变得更加敏感。那么就需要建筑师用智慧为设计赋能,做到人性化设计。除此之外,设计也要跟随政策方针作出相应的反应。比如“双碳”理念推行下,将其融入到设计与建筑当中,为生态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