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趙強:未來醫院“抑菌抗菌”是常态,人性化設計是核心

作者:科技報道資訊

在新冠疫情的考驗中,以往的建築設計理念已不再完全适用當下時代發展,為降低病毒交叉感染風險,全國各地的醫療機構都在積極探索新模式。面對新時期新挑戰,醫院建築如何摸索新設計方向,為公衆創造健康安全的醫療環境?

10月14日,立邦邀請全國醫建各領域專家聚焦醫療空間“免疫力”提升路徑和技術措施,緊跟新形勢下的醫療建設行業趨勢,為推動美好醫院建設提供解決方案和創新技術的支援,與強大的醫建專家團同場分享交流醫建實踐經驗,共同探讨醫療空間環境在新技術、新材料領域的創新應用,吸引大批參展觀衆入場觀摩交流。中國建設科技集團、深圳華森建築與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總設計師趙強老師作為受邀嘉賓,現場與記者及聽衆分享了他在醫院建築設計領域的真知灼見。同時我們也有幸就醫院建築設計的未來放空話題對他進行了專訪。

以下為專訪對話:

專訪趙強:未來醫院“抑菌抗菌”是常态,人性化設計是核心

記者:如果在環境空間中的物體表面(例如牆面、地面等)塗抹可抗病毒的物質,您認為是否能導緻感染率下降使感控得到質的提升呢?

趙強:這是一個在建築材料方面比較新穎的話題。在每個人的醫療行為的過程中,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物體的表面,傳統材料的表面感染率比較高,如果有新型材料能夠在表面産生抗菌抑菌物質且能維持較長的時間,對感控控制肯定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目前有哪些新理念、新技術、新材料在共同推動醫療空間建設的發展?

趙強:首先,所有的醫療建築設計理念都要跟随醫療技術本身發展相比對。醫療技術的發展會引領醫療建築設計的理念。比如以前較為流行的醫院街區、醫院共享空間等,實際上在新冠疫情的考驗中,展現出這類空間的感染風險。在後疫情時代,對新的建築設計理念提出了新要求。比如更加強調自然通風,人文環境的建造。至于新技術,建築是一個較為傳統的行業,新技術是在傳統技術的基礎上不斷更新、疊代和研發。與其說是新技術,更傾向于說是新結構。從建築專業的角度來說,增加更多自然光線、加強通風的機會可以提高就診條件。最後是新材料。不管是建築材料、外立面、外飾面包括家具材料,抗菌、抑菌是在後疫情時代會一直持續發展的方向。

專訪趙強:未來醫院“抑菌抗菌”是常态,人性化設計是核心

記者:現在對于“未來醫院建築的設計與賦能”的話題讨論越來越多,對于這一點您有哪些看法呢?

趙強:“未來醫院建築的設計”在滿足應用标準以後,應當更多地關注人文關懷。這是建築設計師需要更多考量的地方。随着醫院建設的體量越來越大,每一個就診人員和醫務人員使用的空間中随之增多,公共空間的使用率提高,那麼當人身處在其中時,大廳、休息空間、餐飲空間的使用感受變得更加敏感。那麼就需要建築師用智慧為設計賦能,做到人性化設計。除此之外,設計也要跟随政策方針作出相應的反應。比如“雙碳”理念推行下,将其融入到設計與建築當中,為生态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