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曹操失去盟主的真正原因

作者:梦游天下w

是什么原因让曹操失去盟主的位子?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创作的,描述了从东汉末年群雄混战,魏 蜀 吴三国鼎立,到司马炎统一成立晋的故事。

曹操失去盟主的真正原因

其中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官兵三英战吕布 》说的是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回老家,发矫诏、树“忠义”旗,结盟众家,进攻董卓的内容。在本次联盟中,曹操是核心人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而盟主确是袁绍,是什么原因导致曹操失去盟主的位子呢?我们在本回对曹操的描写中寻找答案。

在求助卫弘时,卫弘说:“吾有是心久矣,恨未遇英雄耳。既孟德有大志,愿将家资相助。”说明卫弘是认可曹操是英雄的,是值得追随的,才会拿出全部家产资助曹操,当然也包括自己的性命。

在发矫诏、树“忠义”旗、作檄文布告天下后,有十七镇诸侯响应。说明曹操有些知名度了。

曹宰牛杀马,大会诸侯,商议进兵之策时,王匡提出选盟主,曹操提出“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而 “众皆曰非本初不可。”说出选盟主并不是曹操提出的,是王匡提出之后,曹操随即举荐袁绍,而众人皆认可。

曹操失去盟主的真正原因

袁绍看低关羽,若不是曹操极力主张,关羽不一定有机会“温酒斩华雄”,又替张飞说话激怒袁绍,说出辞职的话,最后不得已安抚好袁绍后又“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看出比起袁绍,曹操为人处事更圆滑,处理事情的能力更强。

曹操失去盟主的真正原因

在应战董卓吕布时,曹操提出分兵迎之。说明有带兵打仗的才能。

从以上几点得出对于本次联盟,发起者是曹操;出资人是曹操;人也是曹操聚起来的。目标是除掉董卓,有能力、有地位、处事圆滑的曹操是联盟的最佳人选,可为什么没能当选呢?是论资排辈 江湖地位,还是别有用意!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意外。为什么说是意外呢?开始“操乃宰牛杀马,大会诸侯,商议进兵之策。”这时曹操以主人(盟主)处之,然而太守王匡突然提出:“今奉大义,必立盟主;众听约束,然后进兵。”打乱了曹操的计划。碍于颜面,退而求其次,推举袁绍(曹操知道袁绍的能力,不适合当盟主),“余皆曰非本初不可”,也有两层意思:论资排辈,“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再就是人选由曹操提出的,众人只是依照曹操的决定。

二是曹操不想当。推出袁绍在明处,而自己暗处操控,袁绍实为曹操挡箭牌。

三是曹操在下一盘大棋。曹操明白各路诸侯结盟并不牢固,各怀异心,所以在观望,在等一个合适的节点出手,以获得最大的利益。

曹操失去盟主的真正原因

不参考后面章节,大家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