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据传五百年前,贾峪原名叫贾峪山(荥阳市贾峪镇的故事)

作者:尼古拉斯丶石头

据传五百年前,贾峪镇原名贾峪山,明代以来,逐步成为集市之地,改为贾峪镇,隶属于荥阳县。该名称一直沿袭至1948年5月,荥阳县解放,后贾峪先后被并入荥阳县第七区、第四区。1956年元月,撤区并乡,原四区划为贾峪、槐林两个中心乡。1958年5月撤中心乡,贾峪、槐林合为贾峪乡,同年8月1日,改贾峪乡为贾峪星火人民公社。此后又先后更名为贾峪管理区、贾峪人民公社、贾峪区等名称。1983年5月4日,更名为荥阳县贾峪乡人民政府。1994年5月撤乡建镇,正式更名为贾峪镇人民政府。

贾峪镇地处嵩山山地向山前倾斜平原的过度地带。总的地势特征是:西南高,东北低,地貌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和倾斜平原。平均海拔360.89米,最高海拔544.9米,最低海拔168米。镇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有石灰石约5亿立方米,煤炭1.8亿吨,含镁丰富的白云岩1405万吨。

贾峪镇地处暖温带南部,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日爽,冬季寒冷少雨雪。

年平均气温14.3℃,7月平均气温27.5℃,1月平均气温-0.2℃。年平均降水量645.5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雨热同季,形成温和半湿润半干旱的自然环境。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

贾峪名人:

张虎臣

张虎臣又名张虎,字亦召,荥阳市贾峪镇东沟村人,生于清穆宗同治四年(1865年)。民国九年(1920年)出任贾峪镇镇长,并以“豫盛永”为号在贾峪街经营铁货铺。其间,曾以镇长职务筹款集粮办学校,也将自己铺面部分所得资助贫困百姓。

据传五百年前,贾峪原名叫贾峪山(荥阳市贾峪镇的故事)

民国十三年(1924年)前后,图一:张虎臣牌楼张虎臣趁各地民众为保家护舍纷纷组织“红枪会”之时,着力办了四件事:第一,走村串户、发展会员;第二,对红枪会会员约法三章“不办坏事,不见财起意,不调戏妇女”;第三,打刀造枪并请师傅传授技艺;第四,多方筹措会费,但不向穷人摊派。

民国十四年(1925年),中共党员肖人鹄、戴培元到荥阳东南小磨、双楼郭、双庙、蟠龙、贾峪一带开展农民运动,张虎臣对此鼎力相助并将肖、戴安排在铁货铺食宿,由此上湾、郭岗、楚村、贾峪、鹿村等十多个村庄的2000多人参加了农民协会,不久,双庙、桐树王、须水等村庄的农民协会也相继建立起来,张虎臣当选为贾峪区农民协会委员长。为保护协会,农民自卫军第一大队在贾峪诞生,张虎臣当选为大队长。会员们乐上眉梢,土豪劣绅恨在心里,什么“大逆不道”,什么“纵民造反”,对张虎臣百般嘲弄、干涉、诽谤和诬告。

对此,1000余名农协会员聚会声讨并将一批土豪劣绅戴高帽游街示众。就在这时,河南督军岳维峻残酷镇压农民运动,不久撤销了韩子林(中共党员)荥阳县县长职务,换任反动分子陈华龙。陈华龙与土豪劣绅勾结,接连向农民协会发难。尤其是同年10月14日凌晨,王三刚聚集流氓恶棍80多人,包围了张虎臣宅院,将张虎臣及其出生5天的孙子、两名亲戚在内的13人残杀,反动气焰甚嚣尘上。

这次惨案使贾峪农民运动受到了严重摧残。事后,革命先驱李大钊对惨案深表愤慨,对张虎臣及全家遇害深表哀悼。王三刚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春张虎臣死后不久被郑县驻军、政府镇压。民国二十年(1931年)10月,各地代表472人镌碑“公宽信敏”、“群贤毕至”两通以缅怀张虎臣。1957年春,碑楼遭到破坏。1988年11月,时值荥阳解放40周年,由政府出面将碑楼修复、将石碑重立。

张虎臣及其家人的遗骨被葬于张家祖坟。其子张檀因当时正求学开封,才幸免于难,毕业后在贾峪镇洞阳学校先后任教师、校长。

张丙戌

张丙戌1895年出生于山张村一户普通农家。幼年在村塾念书,少年跟父辈学种地、学纺丝。1920年到郑州予丰纱厂做摇工人,他含辛茹苦,默默工作,厂里见他老实肯干,升他为摇纱工头。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次年于丰纱厂设党小组。张丙戌第一批入党,领导纱厂党小组工作。陈独秀讲话中提到的“郑州市最早的八个共产党员”,张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成立了工人俱乐部,后改为工会,地址在宋家门。

据传五百年前,贾峪原名叫贾峪山(荥阳市贾峪镇的故事)

张丙戌、张治平同志事迹陈列室

张丙戌入党后,受到党的教育,觉悟很快提高,对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现象有了理性认识。他竭诚尽智,致力于社会的变革,阶级的解放。1922年,他组织纱厂工人集会、游行、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声援郑州京汉铁路工人的罢工运动。他代表工人向厂方提出“缩短工时,实行‘三八制’;增加工资,改善工人生活;人身平等,不准打骂工人”等三项要求。厂长穆吾蜀甫十分恼火,宣布了“对闹事首领严惩不贷”的命令,张丙戌被开除出厂。

1923年后,在南方革命形势胜利发展的推动下,张丙戌的工作特别活跃。他先负责郑州市委组织部工作,后兼任河南省委交通员,奔走郑州、开封两市,出入荥阳、密城镇乡村,须水、贾峪、崔庙、水磨、白砦、三李、刘堂,都留有他的足迹。省委张敬增、李剑森对他十分佩服,赞他是“豹子胆、铁脚板”的革命英雄。

这一时期,张丙戌结识了许多工农朋友,刘堂农民张百超,崔庙矿工王丙戌,情意尤密,不仅为他提供食宿方便,还帮他开展工作。1926年,李大钊来郑荥密地区视察农民运动,对张的工作表示非常满意,勉励他“要把农民运动更向前推进一步”。

1927年,汪精卫、蒋介石相继背叛革命,革命运动陷入低潮。奉旨,张丙戌在郑州长期潜伏,进行地下活动。他以行商作掩护,往返于豫南诸点、开封、郑州之间,在最艰苦的时期,沟通了党的联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丙戌在郑州、荥阳一带,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思想,坚定群众最后胜利的信念,协助地方,组织抗日武装。1938年,协助郑州青年工作团刘清源、杨长庚,到密县白寨光林寺开办抗日农民训练班。

1945年日本投降,蒋介石为了攫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限制阻扰共产党受降,造成各派武装割据,互相吞噬,社会秩序空前混乱。阴历八月,张丙戌奉命来荥阳视察地方武装。十二日夜晚,他参加了荥阳第二区区队长张裕民在卧龙台召开的会议。会上,他传达了上级的指示精神,张裕民作了以后运动战的部署。十二点,会议正要结束,忽然枪声四起,犬声大作,原来是汉奸的方子美率二百多人围攻上来。交通员报告:“东门哨兵张中立中弹落寨了”。张裕民命令:“转移!”张丙戌说:“我来断后!”张裕民带领12名队员边打边撤,张丙戌顶住敌人猛打,敌人死伤甚重。张丙戌恃勇恋战,不听张裕民“速撤”地呼喊,又因道路陌生,没能跟上队伍,终于弹尽力竭,被蜂拥之敌所缚。

1945年中秋节上午,在刘河河滩上,张丙戌从容就义,终年50岁。

......

贾峪大事件

荥阳红枪会

红枪会又称红学,是农民自己的武装。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荥阳的红枪会声势浩大,人多势众,当时就有人说荥阳是红枪会的发源地。他们抗粮抗官,防御匪患,敢用最原始的武器红缨枪与反动军队开战,其目的是保一方平安。然而也有某些红枪会首领被土豪劣绅收买腐蚀,专事在红枪会各派之间拨弄是非,成了镇压其他农民兄弟的爪牙。

1、红枪会的发起和发展

中国的封建社会,由于地主豪绅的欺诈压迫,贪官污吏的强取豪夺,无法生存的农民往往会纷纷举起义旗,为活命而抗争。所以,中国的农民为争取安宁和吃饱穿暖的斗争每个朝代都没有停止过。

看看二十世纪初的河南和荥阳是什么样子。

先看天灾:1919年8月至年底,河南未落雨雪,“一片赤土,极目千里,粮价昂贵,人心恐怖”。1920年大旱,河南有58县受灾,灾民700余万,特别是受灾严重的豫西、豫北地区,平均每日饿死者不下五六千人,以至出现了“易子而食,叫卖人口”的现象。大旱之后,又连续下了80多天的大雨,造成80余县受灾,灾民150多万。1921年夏秋之际,阴雨连绵,全省72个县受灾严重。据1923年春统计,全省受旱、涝、蝗灾者93县,灾民698万余人。民间无生计可用,广大饥民只有铤而走险,矛头直指官府和豪绅,抢粮事件时有发生。

人祸:河南督军(省长)赵倜(字周人),统治河南达九年。期间,他为了榨取人民的财富,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到他下台时,搜刮的钱财已达4千万以上。“河南有周人,黎民户户贫”,便是对赵倜巧取豪夺的有力控诉。上行下效,各级官吏也层层加码,从中舞弊。在此情形下,人民只有起来造反了。

兵灾:河南地处中原,战略地位很重要。对这一战略要地,各军阀之间互相争夺,人民支应浩繁。特别是1922年胡景翼打赵倜,1924年憨玉琨打胡景翼(胡憨之战),荥阳均系主战场。连年的军阀战争,严重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宁,工商业纷纷破产。荥阳人民除负担正常的徭役外,还负担随时摊派的粮草差役。拉丁抓夫,无日无之。

另外一些无正当职业,长期以抢劫为生的惯匪,往来纵横于中原大地,勾结官府和地主豪绅,欺压人民,奸淫烧杀,绑架人质,索要钱粮。贾峪南部山区,是土匪聚居之地。最多时竟有八股之多,时常出山骚扰,闹得人心惶惶。有此天灾、人祸、兵灾、匪祸,人民已处水深火热之中。荥阳的一首民谣正反映了荥阳人民当时的悲惨生活:

军阀混战歹人多,

每日下乡胡科讹。

牵牛拉马抢钱财,

又糟踏人家的女娇娥。

大家小户没法过,

请个师傅安红学。

于是,以保家自卫为目的的红枪会组织便在荥阳应运而生了。

红枪会之得名是因入会者多使用红缨枪的缘故。红枪会的起源,说法不一。一说是义和团的流变,一说是金钟罩、铁布衫之流裔。红枪会具有较浓的迷信色彩,宣言喝符念咒,便能刀枪不入。什么洋炮快枪,统统不起作用。官兵土匪都是有洋枪洋炮的,贫苦的农民哪里会有洋枪洋炮?对洋枪洋炮无可奈何的农民,当听说有能避躲枪炮的方法时,自然是乐意学习了。

据贾峪镇志记载,民国13年(1924年),山东省武教师李启龙来到红石寨、桑树弯一带宣扬唯心主义的“刀砍不入,枪打不进”迷信思想,并组织起村中男子20余人随其练武。练武之前作喝符、烧黄表等祈祷活动,练武者皆头裹方巾,腰束布带,手执红缨枪一杆,故称“红学”。红枪会的组织为每村一会,首领名叫会长。

红枪会的誓词有五:

(一)不敢为非作恶;如为非作恶,炮打穿胸。

(二)不敢采花折柳;如采花折柳,炮打穿胸。

(三)孝顺父母,敬重师长。

(四)地方有事,合力对付。

(五)每日功课,虔力奉行。

红枪会的行动:一旦发现土匪骚扰,鸣锣报警,红枪会员则手持武器,迅速参加战斗。

1924年冬,在荥阳东南部红石寨、桑树洼一带开始有红枪会组织。这里是土匪时常出没的地方,自红枪会建立,这些村庄安宁了。农民尝到了甜头,其它村庄纷纷仿效,荥阳红枪会组织便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至1925年秋冬,荥阳红枪会已有会员数万人。

随着荥阳红枪会的发展壮大,原来各自为政的红枪会也建立了自己的总组织:

总会长张景旺(春亭),须水镇人,原在须水开饭馆,好结交豪侠之士。其结拜弟兄郭鸿义、李甲寅(槐林人)、王三刚(贾峪人,原须水红枪会所请教师)、金逢耀等皆为骨干成员。参谋长王化宣,须水镇人。总教师李启龙,传为山东人。须水镇成了当时红枪会的中心。

2、红枪会与政府、驻军关系的恶化

红枪会发展壮大了,他们根本不把官府和驻军放在眼里。“须水国,贾峪县,荥阳县官算扯蛋”,“王三刚总司令,张景旺坐朝廷”的顺口溜满天飞。张景旺的红枪会总部叫督办公署,自称督办,而且密谋过先打荥阳,再占郑州,拿下开封,1926年要在开封过春节的作战计划。

1925年4月的一天,一个军官带领两个士兵到须水镇一家粮行抓人,被红枪会截住杀死一人,杀伤二人。红枪会和军队的矛盾从此公开。

贾峪槐林村红枪会首领李甲寅率领红枪会成员硬是从荥阳警察手中将“人犯”夺回,打跑了警察。红枪会和官府的矛盾从此公开。

荥阳东南一带成了“独立王国”,红枪会提出了“不支差,不纳粮,谁要敢来杀他娘”的口号,县政府不敢到红枪会活动的区域派粮派捐,军阀不敢去招兵,土匪不敢去抢掠绑票。有红枪会的村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社会极为安宁。整整一年,有红枪会组织的村庄未交纳一分赋税。

张景旺胆子大了,他想要驻在荥阳曹李村国民二军的步枪。国民二军当然不愿交枪,可面对红枪会日益壮大的声威,又不敢不交。双方谈判,国民二军愿交驻军枪支的一半给红枪会,而张景旺等人则坚持要把驻军的枪支全部拿走。谈判不成,国民二军请来了一个中间调解人张鹗翎。

张鹗翎,字翼如,荥阳罗垌人,曾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早期同盟会员,曾任北伐武威军司令,当时正任陕西讲武堂堂长。国民二军多陕西人,其中一些军官都是在陕西讲武堂读书时张的学生,荥阳是张的老家,由他出面最为合适。而张夹在中间甚感为难,一方是家乡父老,一方是自己正任职的陕西的国民二军。左说右劝,双方都不让步。谈判破裂,红枪会自然也没得到枪支。自此,红枪会与荥阳驻军的矛盾升级。

一日,张景旺与李甲寅等来到县衙,张口就要县政府出钱出枪,支持红枪会,并说:“打土匪保地方平安本是政府该干的事,政府不干,我们红枪会干了,政府难道不该出钱支持吗?”当时的县长陈化龙非常反动,他对政府的政令时遭红枪会阻扰早已怀恨在心,面对咄咄逼人的红枪会首领,他只好以“上面没规定,上面不知道,县里又没有这笔开支”等语搪塞。李甲寅上去就打了陈化龙两个耳光,气冲冲地离开了县衙。陈化龙这个一县之长被一个平头百姓打了两个耳光,可谓脸面丢尽,心中的恼怒可想而知。自此,红枪会与政府的矛盾升级。

陈化龙找到同样恼恨红枪会的国民二军团长惠景俊,“收拾”红枪会首领的阴谋开始了。

3、红枪会攻打双槐村

1924年下半年,双槐村“大红学”在邻村为非作歹,向农民索取黄表、香、铜板、银元等,并“起案”讹诈,胡村一带小红学首领来槐林、邢村、贾峪求援。是年腊月十二日,槐林、邢村、贾峪、郭岗、王垌、岵山等村红枪会200余人在李甲寅、楚明兴、张老八等率领下与须水红枪会合伙到双槐树攻打“大红学”,经过激战,红枪会获胜,双槐树“大红学”赔偿银元15000块,红枪会凯旋而归。

4、红枪会攻打荥阳县城

1925年的农历腊月十五(公历1926年1月28日),张景旺、李甲寅等红枪会首领接到了县长陈化龙的请贴,邀请张景旺、李甲寅、赵五星(今豫龙镇人)等红枪会首领到县衙赴宴,商量要办荥阳县全县红枪会的事情。不明就里的红枪会首领心想这是陈化龙被打怕了,学乖了,听话了,就兴冲冲地来到了县衙。席间,红枪会首领自然是高谈阔论,趾高气扬,而老奸巨猾的陈化龙笑咪咪地“洗耳恭听”。陈化龙借上厕所的机会溜了出去,好一阵不见回来。这时,李甲寅的结拜弟兄在县衙当伙夫的薛申俯耳告诉李甲寅:“还不快走!队伍进东门了,在这等死!”张景旺、李甲寅等掀翻桌子飞身上马,夺县城南门逃出。

原来,陈化龙想利用自己的力量一网打尽红枪会首领,以便争得头功。他没想到红枪会首领一下来了这么多,还带着马童。红枪会这些头领既懂些武术,又带着武器,陈化龙感到自己一口吃不下去,便借上厕所的机会给驻军团长惠景俊打了电话,言称红枪会首领已到县衙,请军队速来捉拿。当军队来到县衙时,张景旺等已逃走,气得惠景俊大骂陈化龙是窝囊废。陈化龙苦苦哀求,不让军队撤走。他知道红枪会不会和他善罢干休。

本来兴致很高,到处宣扬是县官请去吃饭的张景旺等人,没想到是一个“鸿门宴”,是一个陷阱。红枪会首领们怎么能咽下这口恶气。于是,迅速发下转贴(甲通知乙,乙通知丙),通知各村红枪会于腊月17日在须水镇集合攻打荥阳县城,要活剥陈化龙。

17日五更,天还未明。各村红枪会已向须水镇汇集7000余人(贾峪一带参加200余人)。在祭过祖师、喝符念咒之后,张景旺发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演说,历数政府的反动和陈化龙的无耻,说得大伙群情激愤。队伍浩浩荡荡向荥阳县城进发,沿途又有不少村的红枪会队伍加入。

队伍路过遇隆镇(今豫龙镇),当地百姓听说红枪会要打县城,活剥无恶不作的县官陈化龙,纷纷端水送馍,以鼓舞士气。

陈化龙知道了红枪会的行动,面对近万人的队伍,他害怕了,派出一个叫庞兑关的代表要与红枪会谈判:“解散队伍,不打县城,一切都好说!”还答应送给红枪会一些枪支弹药。红枪会的首领们正在气头上,谁还信陈化龙的鬼话,大队人马继续西进。陈化龙很是害怕,溜出县城向西跑了。

住在县城的士绅们慌了,他们跑到曾在日本留学、曾任汤阴、蓝田知县、一生热心教育的张云先生家里,想让德高望重的张云先生想个退兵的办法,张云先生慢条斯理地说:“来就来吧,谁让社会黑暗,政府腐败,县官无能呢?”众绅悻悻而去。

红枪会大队人马进至荥阳县东十里铺,张景旺又作了一次战前动员,并布置了攻城方案:

周庄红枪会首领周彦妮带领骑马的红枪会人员攻荥阳西门;

郭兴、陈友宾分领各部攻东门,曾当过兵的楚全福为先锋;

东西夹攻,在十字路口汇合攻县衙;

又命三官庙红学首领张二红带领两千余人把守郑州、荥阳间之大路,以防郑州来援之敌,并破坏程花寨铁路桥。

布置停当,周彦妮先率马队往西门进发,郭兴等率步兵向东门挺进。周彦妮率马队至西门,见西门大开,便率领马队,蜂涌而进,至高等小学校(今西街小学)门前,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开始向马队射击,周彦妮冲在最前面,被子弹射中,跌下马牺牲。众人正欲上前搭救,一阵枪响,又有数人倒下。此时方知中计,急忙退出,去东门报信。

东门也敞开着,郭兴袒右臂,高举柳叶青子(细长的刀),大喊:“有种的,往里冲!”人流象洪水一般向城里涌去。楚全福手提大刀冲在最前头,东关大街共有十八个小坡,楚全福一口气冲上十五个时,忽然发现两边的房上有兵探头,扭头一看,红枪会的队伍断了节,只进来几十个人。原来是攻西门的马队迎住进攻东门的人马报告了城里有军队埋伏的消息。正在此时,街两边的房顶上枪声骤起,十几个红枪会员倒下,楚全福大吼一声:“快撤!”红枪会员又象潮水般退回东门,遭到瓮城上敌人的截击。东门外、瓮城里尸体横陈,郭兴也牺牲在瓮城门旁。攻打荥阳县城失败,仅贾峪一带红枪会战死近百人。

反动派的疯狂反扑

1925年农历腊月19日,陈化龙鼓动国民二军在荥阳的驻军包围了红枪会的大本营须水镇。经过激战,须水城被攻破,死伤多人,张景旺逃出,王化宣、陈友宾等红学首领被俘。王化宣在县城被铡,陈友宾等被押往郑州枪决。

陈化龙最恼恨曾打过他两个耳光的槐林红枪会首领李甲寅。攻打荥阳县城,李甲寅腹部中弹,东躲西藏,不敢在家居住。李甲寅结拜弟兄薛申经不住陈化龙的高官许愿,带人逮住了他的“二哥”李甲寅,献给了陈化龙。郭岗村红枪会首领张八,高河村红枪会首领胡玉山,后王村红枪会首领黑同轮也先后被俘。腊月27日,以上四人在县城被铡。

农历29日,古城村红枪会首领王朋年的儿子结婚。刚一露面,即被衙役抓住,在他家大门口被铡掉脑袋。喜事顿成丧事。

石硼村红枪会首领崔文庆在大年初一被薛申搜出,铡掉脑袋。薛申还强迫崔文庆的弟弟将崔文庆的人头背到县城,又将崔文庆的弟弟关进监狱,敲诈了一大笔钱财。

死在荥阳城下的红枪会其它人员的家属不敢前往收尸,荥阳士绅楚觉民打着红十字会的旗帜才将尸体运回。

1926年春节,红枪会首领周彦妮、郭兴、王化宣、李甲寅、张八、胡玉山、黑同轮、王朋年、崔文庆等人的九颗人头被挂在荥阳城门示众。

5、邢村红枪会兴衰

1925年前后,袁顶土匪袁栓一伙10余人常到邢村一带各村作乱,以“起票”为名搜刮民财,残害百姓。有歌谣云:“中华民国歹人多,每日下乡胡科讹,抢去银钱容财可,不该抢去女娇娥,大家小户实难过,敬请李师安红学.”。邢村楚明兴不堪村人受其害,便自树旗帜成立红学会,请李启龙到村教练武术,不长时间组织起村中男子50余人随李终日操练。

楚明兴为红枪会规定信条:“信仰神灵专心学,不准抢劫与掠夺,采花盗柳炮打穿心红,贪财害命用刀剁”。凡参加红枪会青年自备红缨枪、大刀、青子之物,头裹兰巾,臂带红箍,腰束布带。红枪会人员不时以排砖术作基本功,拳术、棍打、剑舞、气功等是常练之功。

邢村红枪会组织起三个月之后,威震四方,袁顶袁栓一伙匪徒不敢再来胡作非为。

1926年,我地红枪会攻打荥阳县衙,唯独邢村首领楚明兴未去,但也未免受其害。知县陈华龙差衙役将楚明兴家封闭,楚只得卖掉30亩地,方免一死。

1927年,邢村红枪会停止活动。

1934年,楚明兴应邀到洞林寺学校教练武术。

红枪会是农民自发组织的用于自卫的团体,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同志指出:“红枪会确是一种武装自卫的农民团体。陈独秀也说红枪会“实是武装自卫的农民”。192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作出了《对于红枪会运动决议案》,指出红枪会“是真正民众的武装”。虽然红枪会也有组织,但组织松散;他们缺乏正确思想的指导,不相信科学,却相信迷信,认为喝符念咒便能躲避枪炮,愚昧可知。他们遇事不冷静,动辄冲动,听不进意见和建议,他们低估了反动派的力量,而将自己的实力估计得过高,造成了极严重的后果。但是,他们敢用最原始的武器与敌人抗争,这种不惜牺牲的行为和精神,可歌可泣!

贾峪镇古迹类

1、楚村宋、元铸铜作坊遗址

楚村西南的黄土原上,有一处宋、元时期铸铜作坊遗址,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地面上散存有炼炉壁、炼渣、坩埚片等遗物,还有陶器碎片、

瓦片等建筑材料。1967年11月楚村社员李对还发现有铸造犁铧、耧铧的铜质模型,并获铜钱一百四十余枚,计有唐代的“开元通宝”,宋代的“太子通宝”“淳化通宝”“咸平通宝”“元丰通宝”,元代的“至元通宝”等。

1981年1月,郑州市博物馆在遗址上试挖,挖出有铸造坩埚等二十余件,从这些遗物的形制特征来看,此作坊的年代可能属于元代,其下限不会晚于元代。

这处遗址为研究我国宋、元时期的翻砂铸造工艺,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2、陵墓类

周简王陵王名有爝,定王庶四子,初封祥符郡王,正统四年(1439年)进封周王,景泰三年(1452年)薨,但简王墓址的具体位置不可考。《大明一统志》载:“周简王墓在荥阳县东南四十五里。”据《荥阳县志、续修荥阳县志》载“邢村(距荥阳县城)四十五里。”

邢村既在荥阳东南四十五里,又与简王墓距荥阳城距离相同,则简王墓当在邢村附近。此外,荥阳洞林寺内现存有嘉靖二十七年《敕赐洞林大觉禅寺历代序》碑称:“简祖葬于寺后”。又有崇祯五年碑载有“我简圣葬于其后”之语。可见,简王墓当在洞林寺之北。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荥阳驼车咀村南村民挖井时曾发现祥符王(即后之周简王,初封祥符王)故妃徐氏墓志铭一盒,志载:“协贞选于王家,遂归祥符府为妃……竟以疾薨于永乐十一年癸巳六月二十九日,卜以其年九月初七日葬郑州荥阳县槐东保之原。”查周藩所封郡王,仅有简王有爝“初封祥符王”,所以徐妃当是简王为祥符王时之妃。徐妃葬于洞林寺北,及简王薨后,亦葬洞林寺北。《故妃徐氏墓志铭》今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周靖王陵王名子垕,简王庶一子,景泰六年(1455年)袭封,景泰七年(1456年)薨,无子。乾隆《荥阳县志》载,周靖王墓坐落于龙坡凹(今荥阳龙卧洼),距荥阳县城四十五里。具体位置无考。近年基建时曾在龙卧洼村西发现石狮等神道石刻,根据其地望,推测是靖王墓或是靖王的祔葬或陪葬墓。

周懿王陵王名子埅,简王庶二子,靖王之弟,初封通许郡王,天顺元年进封周王,成化二十一年薨。墓址位于荥阳贾峪镇槐林村东北,双楼郭村西北。封土无存,本世纪初曾在此发现神道石刻造像。

周惠王陵王名同镳,懿王庶一子,生于正统十三年(1448年),初封睢阳郡王,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袭封,弘治十一年(1498年)薨。墓址位于荥阳市贾峪乡楚村东100米。1958年大雨后露出墓室,已被盗。出土青花瓷器数件及《周惠王圹志》、《故妃谭氏圹志》,今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该墓为周惠王与妃谭氏及夫人张氏、宋氏的合葬墓。

周康王陵王名勤熄,恭王嫡一子,正德十一年(1516年)封世子,嘉靖九年(1530年)未袭封而薨。在今荥阳贾峪镇槐林村东,墓冢无存。1999年曾在槐林村东发现《先考周康王神道碑》一通,并在此碑以南发现神道石刻(现存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周庄王陵王名朝堈,康王嫡一子,生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嘉靖十九年(1540年)袭封,嘉靖三十年(1551年)薨。庄王墓位于槐林村东,其父康王墓西,地面尚存有部分封土。上世纪九十年代,周庄王墓被盗,圹志尚存墓中。在槐林东里许,曾存有嘉靖四十年九月四日立的周庄王寝园坊。另外在双楼郭村西曾发现嘉靖三十年八月十六日立石的《敕命诚意伯刘世延祭周庄王碑》(按:诚意伯即刘基,字伯温。刘世延当是他的后世袭封者)。

周敬王陵王名在铤。庄王嫡一子,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袭封,万历十一年(1583年)薨。墓在双楼郭村西原,曾存有周敬王寝园坊。敬王墓应位于其祖康王墓南。

鄢陵王墓地点不详。乾隆《荥阳县志》记其墓“坐落吴村”,吴村即今贾峪镇武庄村。人指荥阳贾峪镇武庄村南墓地为鄢陵王一支家族墓地。1986年,荥阳王子贵先生捐赠《鄢陵端僖王妃李氏圹志》,今存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沈丘王陵乾隆《荥阳县志》记其“坐落路家岗”。《明史·诸王世表》,第一代沈丘王“同钹,懿庶二子,成化元年封,正德元年薨”。谥荣戾。《沈丘荣戾王夫人宋氏墓志铭》上世纪六十年代出土于贾峪镇武庄村南一土冢内,2000年征入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3、大周山宋塔

塔山,一名大周山,距县城南二十余公里。山峰巍然屹立峭崖陡壁,径石错迭,形成天然台阶,上有千尺塔,故名塔山。山上有润笔泉、写字崖、日月石、呼雷石、牧猪泉、神仙洞等胜迹,素有“文峯”之称。

据传五百年前,贾峪原名叫贾峪山(荥阳市贾峪镇的故事)

大周山千尺塔

大周山宋塔,又名曹皇后塔,实为圣寿寺所属建筑。建于北宋仁宗年间(1034年)左右,为六角形七级楼阁式砖塔,高15米。每层南面辟拱券门,一层为六角形塔心室,上部转角处置一斗二升斗拱,穹窿顶。二至四层塔心室相通,四层以上为实心。每层有叠涩塔檐,檐上出乎座。

图三:大周山宋塔塔顶为六角攒尖顶。塔旁有明清碑刻6通。多记圣寿寺重修情况。另有3尊残石佛。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距今近千年,历经风雨剥蚀,仍然昂然挺立,巍峨壮观。

相传宋仁宗皇帝在大周山下朱家峪(今名朱脑)选纳了曹家女子做皇后,当时宋都在汴梁(开封)往来交通不便,日后皇后思念家乡,仁宗便命天下能工巧匠一面在其家乡建筑“千尺塔”,一面在汴梁建筑“望乡楼”,以便皇后登楼望塔,解其思乡之怨,因塔高千尺屡建难成,为此来了很多官员和巧匠,后来据能人建议使用羊群驮砖,把塔建在大周山顶,终于造成浮天高塔,从山脚到塔顶,千尺有余。千尺塔的名字便由此传开了,以后大周山称为塔山。

圣寿寺:千尺塔旁有圣寿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重修大周山圣寿寺碑记》云:“试观大周胜概,东枕子房,西连昼尾,嵩岳耸其南,恒山经其北,壁立万仞,秀起文峰,虎踞龙盘,地势攸钟。此定光之所以至也。是虽去矣,灵气犹存;身虽逝矣,骸骨尚在,此塔记之所以立也……。”

4、洞林寺

据传五百年前,贾峪原名叫贾峪山(荥阳市贾峪镇的故事)

洞林寺山门

洞林寺位于河南荥阳东南20余公里的贾峪镇境内,东南临寺河,西北依丘陵,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宝刹。据传,为五代后周皇家寺院,后汉李太后曾在此修禅,后周公主柴花(山西盂县圣母)曾在此习武。宋代西周太后(小符皇后)曾在此修禅。明代朱元璋的母亲曾在此避难。明代朱元璋曾在此出家。

洞林寺,与少林、竹林被誉为“天中三林”,创建年代不详。乾隆《荥阳县志》记“金大定三年重建。山川环抱,景物清幽”。从现存碑刻判断,金、元、明三代时期为其鼎盛时期。尤其是周简王葬于洞林寺北后,洞林寺成了周王府之家佛堂,屡下保护命令。

据传五百年前,贾峪原名叫贾峪山(荥阳市贾峪镇的故事)

洞林寺天王殿

寺内今存四通大碑,一为元圣旨碑,碑高240厘米,宽100厘米,厚13厘米,蛟龙蟠首。碑身刻文似语体的非汉语的文法,文词不好理解。圣旨分两道,一道懿旨,一道法旨。碑文大意是指洞林禅寺的一切为和尚所有,其它任何人不得侵占,土地田园不纳赋税。

碑文前后都记有羊儿、鼠儿、鸡儿、牛儿等年次。碑阴刻王构構《西堂宝公颂古序》等四篇文章,元至正三年刻。一为李谦撰,微妙行书《大藏经记》约七百字,至正二年刻,碑阴刻《洞林开山西堂宝公大宗师》一派师承图。蛟龙碑首,高240厘米,宽100厘米,厚13厘米。一为天泽撰文、碧云书丹之《敕赐洞林大觉禅寺历代序》,明嘉靖二十七年刻,蛟龙碑首,篆额。形状此旨谕碑同,正面刻序文,背面刻序图。碑文刻有周藩沈丘王雪庵撰《游洞林》诗“宝刹经年久,乾坤第一奇,法楼晴掩映,飞阁影参差,松楼凌霄汉,山川望护持,古今多少客,乘兴赋新诗。”描述了洞林寺当时的壮丽风貌。一为《周王谕旨碑》,蛟龙碑首,碑高240厘米,阔95厘米,厚38厘米,上刻名周王府历代潘王序及保护洞林寺之旨谕文两道。文首有明代周王序。旨谕160字,楷书。旨谕意思是为防范附近群众侵扰寺院而颁发的。

据传五百年前,贾峪原名叫贾峪山(荥阳市贾峪镇的故事)

洞林寺石碑

洞林寺文物中,明汉白玉日光菩萨造像、明洞林寺鼎、清《洞林书院议单刻石序》等均有较高价值。乾隆《荥阳县志》列“洞林晚钟”为十景之一。洞林寺后有古洞,内供白玉佛象一尊,为“南无日光菩蕯”,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太祖朱元璋传旨造的,象高1.63米,头盘螺髻,面如满月,身着开胸华服,颈系珠翠玉莲,双手捧一象征着日光的凤凰盘,盘膝坐在莲花台上。琢工细巧,色泽光润。千斤昆是明嘉靖三年(1524年)铸造,高1.07米,敞口园身,三足鼎立,是礼佛时用作焚香化帛的殿堂盛器,鼎身蟠云龙,四面伸出螭首含杯,中镌《造鼎记》,全文约占鼎面的三分之一。文中有赞语,“晓钟荥阳古洞林,汉唐元宋立石存,炉蒸宝乳功浩大,千斤铁鼎独难成。”“洞林晓钟”为周王府命寺内住持明伦于景泰年间铸造,以报先祖在本寺香火“识筵圣寺”答报。

据传五百年前,贾峪原名叫贾峪山(荥阳市贾峪镇的故事)

洞林寺禅师塔

洞林寺塔林传说有两处,一处在寺外东台顶,现已了无踪影。另一处在寺外西台顶,原有禅师塔七座,如今只有一座为印度式的明塔,洪武十七年(1384年)二月建,塔高约10米,是身大口细的瓶形实心砖塔,共九层,每层都有美丽的浮雕图案,包括荷、菊各色花卉及天马游云等。塔底有仰复的莲座。座图八:无缘寘公禅师塔上有迭涩逐层缩小,到第五层瓶形塔身约为台座的双倍。南面正中嵌有青石塔铭,“重开山无缘寘公禅师塔”。上层是螺旋形的圆锥体,再上是华盖、宝壶,塔尖昂出宝珠。此塔在明代塔中,还是罕见的塔形。灵宝舍利塔是座石幢式小塔,建于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高130厘米,塔身八棱,置莲花座上,八面刻文,三面梵书《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文,正面书写汉语。

另外还有明嘉靖年间刻立的《万善同归》碑记和清咸丰二年(1852年)刻立的重修佛祖、伽兰六祖、天王书院、地藏王菩萨各级碑。

5、祖师庙

祖师庙位于祖师庙村南端西侧,右滨小溪清萦如带,左掩村树,蓊郁成荫,庙分东西两院,并向南座落在两个土嘴上。以前的祖师庙,周围古柏参天,院内花草满地,俨然古刹,清静幽邃。西庙旧称五龙顶,为五个小土嘴所环拱,表示尊崇,说是“五龙捧聖”。

据传五百年前,贾峪原名叫贾峪山(荥阳市贾峪镇的故事)

祖师村祖师庙

进山门有甬道通正殿,甬道东有一西向小庙,为灵官殿,正殿五间,鸦吻崇脊,碧瓦映辉,朱甍丹楹,雕棂笼烟。正面神坛上坐一伟岸泥塑,披发金面,拄剑赤足,望而生畏,近之可亲,即祖师爷。四尊站象,分立两旁。右排两神间,有一塑虎,托神福,并享香烟。

从祖师神象背后出便门即是后院。后院东西两廊各五间,东廊供十展闫罗;西廊奉诸位药王。院中央耸三座玉皇阁。阁前有马孆花一株,躯干蟠屈,枝叶扶陈,花时到来,清香四溢。阁后有一大殿,乃祖师寝宫,靠两山列排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东侧院有火神庙,庙前连泥鳅脊卷棚,是火神庙的通式。卷棚有梧桐一棵,秋后桐勺垂簇,桐子黄熟,引诱孩童攀树摘食。火神庙院东邻深沟,西傍大殿,南北狭长,据说这是一块活地,平日看去,极为狭窄,而每逢盛节大会,白天,摆上百张布满牺牲花供的案桌;夜晚,龙灯戏游,狮子对舞,观众如潮,却不显拥挤,从无失足落沟者。

祖师庙建于唐,重修于明,有关记载金镌于甬道西之龟驮碑上。可惜文化革命中被摧倒撞折。东庙又名青云宫,它的中心建筑是三间佛殿,莲座石佛。殿后一小院,上首是玉皇阁,阁上的玉皇大帝及其皇妃,皆铜铸金饰。东厢三间僧舍,逢节日会期,会首们在这里议事。靠阁西山三小庙,从东起,依次为鲁班、瘟神、龙王。

龙王庙西一侧院,西向三间是奶奶庙。这些女神,掌着人间的生育和嗣续;南向三间称为堂殿,也有老奶奶,据说她是老庙山请来的客神。佛殿东也有一侧院,上首为圣人殿,记孔老夫子,殿前耸一奎星楼。据

说楼下镇一巨泉,若任其泛滥,庙后沟河都会涨平。现在奎星楼已拆除多年,河水反而干涸了。

民国初年,东庙已设学堂,叫“青云学堂”。1925年前后,摧毁神象,扩大学校。新中国成立,教育迅猛发展,一座新型的中小学校代替了古老的庙宇。千百名学生从这里走出去,深造、锻炼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栋梁。从前庙门上有对联:“五龙顶龙吟虎啸,青云宫云瑞风清”,这对联恰好成了今天新形势的征兆。

阴历正月十九日的祖师庙会,原是火神会,起于何时,无从查考。

老人们说:从前会日有大戏六台,十七扎戏,连唱三天。解放初,尚有戏台遗迹,南面戏台朝着庙门,东西两台遥遥相望,中间为看场,看场中央有一红石炮台。

会日凌晨,炮响三声,六台戏一齐开戏,没有序幕,一开戏就是武出场,艺人们各显其能,各逞其精,争取观众们的喝彩传名,因此招引各地客商,前来贸易,远近亲友,前来看戏。看场上花团锦簇,拥拥挤挤;会场上,呼买叫卖,熙熙攘攘,以神庙为中心,南到十八亩地,北到十家河,东到双碑楼,西到郭东沟,方圆数里,到处人山人海。入夜,庙院里灯火辉煌,庄户家宾客盈庭,甚至,廊前檐下都睡满了人,其招待客人之靡费大大超过了春节。

那时候的新媳妇有个规矩:正月初六,接回娘家,叫做“躲灯”,十七送回婆家成为“添仓”。在正月十七这一天,祖师庙,以及周围的砦沟、新庄、鲁庄、木匠洼、前楼村的闺女、媳妇,休戚各异:新媳妇欢天喜地,回来看戏;闺女们擦眼抹泪,掓下一年一度的门会。所以十里八村的姑娘都希望嫁到祖师庙做媳妇,她们说:“不图庄,不图地,光图庙上六台戏”。

新中国建立时期,为了交流物资,繁荣经济,古庙会非常兴旺。文化革命中,说是破除四旧,取缔古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日见繁荣,此庙会又复兴起来。

另,贾峪另有祖始庙一座,位于贾峪镇老邢村委南1公里处,位于一处孤山之上,依山势而建。

据传五百年前,贾峪原名叫贾峪山(荥阳市贾峪镇的故事)

老邢村祖师庙

6、谷山庙和地震碑

谷山位于贾峪镇西半公里贾峪河与杨五沟河汇合处,一峰突起,状如谷堆,故俗称谷山。山巅有一小庙掩护一古柏下,即谷山庙,建于明代,清嘉庆重修,内供祖师,小庙以大石板奠基,山峰连年塌损,后墙已悬于空中。

据传五百年前,贾峪原名叫贾峪山(荥阳市贾峪镇的故事)

谷山庙

贾峪地震碑,箝镶于小庙东壁,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立,长40厘米,宽32厘米,浅刻莲菊花叶图边,文中有:“饥馑荐臻,人相食,继之瘟疫流行,死者不罕”。可见古代封建社会衰败,民不聊生的惨状。又“嘉庆十八年(1813年)十二月十九日未时地震,庙宇颓崩”,并附有当时粮价及量器:“麦每斗价钱一千文,米每斗价钱八百五十文,荞麦种每斗价钱一千二百文,谷种每斗价钱一千文,俱十三桶斗。”这些记载为研究清代经济提供了资料。

山前半崖原有祖师殿,比山巅庙规模大,殿前东侧,有碑一通,龙顶龟座,高2.7米,宽82厘米,厚24厘米,后款章号被凿投,从年次推,当为嘉靖或万历三十三年(1554年或1605年),碑文载有修庙用料来源。“窑烧砖瓦之类,在于交龙山顶上。”

谷山之引人入胜,不在山上之殿堂,而在四周的风景,山前后有两条小河,潆洄清冷,汇于山之右,蜿蜒向贾峪流去。南岸,峭壁嶙峋,白崖如粉,北坡梯田层叠,红桃如霞。沿山后小河上朔百步,有竹林亩许,杂以箭杨、泡桐,郁郁葱葱,遮蔽天日,鸟鸣枝叶间,水流灌丛底,风来林外,习习有声,益显其静幽深邃。竹林南边有羊肠小道,小道南有狭隘隧洞,入隧道南行二十步,豁然开朗:阡陌、房舍、桑竹,鸡犬相闻,笑语怡然。逰人至此,无不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桃源”。其实这是谷山前小河的上游。隧道所凿,乃大周山东北的余脉,以一线朱梁为谷山相接,可以说谷山并非“孤山”。

7、邢河石窟及摩崖造象

大周山东麓,贾峪河水流注夹谷中,其主流名邢河,西岸岭峰陡峭,青石嶙峋,西岸绝壁凿有石窟,及摩崖造象,俗称石佛洞,今在老邢水库中。每当冬春水浅,尤见石窟佛象,如挂画。

窟高二米,深阔相当,窟内刻有一佛二菩萨,二弟子,门旁左右各一力士,此方形石窟,学尊造象,四壁无刻,与初唐洛阳龙门、山东益都云门山石窟相似,头礁残,身尚完整,袒胸,带琚披袈裟,坐莲花台说德,其布局、姿态、衣饰与初唐、中唐石窟造象多相同。门外二力士,昂胸瞪目,栩栩如生,与龙门秦山寺、敬善寺力士极相象。

石窟北有小坎,刻立佛一尊,面长方,袒胸袈裟下裙扬起,双手执衣作飞翔状。身首四肢配合匀称,虽然是受印度鞠多造象艺术的影响。再北又一大坎,佛龛内有一佛,二菩萨,立尊为弥陀面轮车图,细目长颌,垂髻粗颈披袈裟坐须弥宝座上,作说法状,妙相庄严,胁侍二菩萨为观音,势出顶宝冠,裸上体,着天衣,佩珠翠,娇健婀娜,龛外二力士与石窟力士同,都具有盛唐和印度道家风格。

从制式看,造象可能在初唐前后,以规模看,属民间造象风。这些石窟磨崖,显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古代雕刻艺术宝库中的实物之一。

8、贾峪山神庙

位于贾峪镇石碑沟村。原山神庙因年代久远已不复存在。现山神庙为后来村民新修。

据传五百年前,贾峪原名叫贾峪山(荥阳市贾峪镇的故事)

贾峪镇石碑沟山神庙

五、贾峪街集

贾峪街集指贾峪老街集,即现在贾峪镇贾峪村集。据传五百年前,贾峪镇原名贾峪山,明代以来,逐步成为集市之地,改为贾峪镇至今。贾峪老街属盆地,南北街一条,长200米,原来为农历单日小集,自1978年改为公历逢五逢十大集。农历正月二十九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七月二十七日、九月二十三日、腊月十二日大会。

... ...

据传五百年前,贾峪原名叫贾峪山(荥阳市贾峪镇的故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