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作者:二木电影点评

文\二木电影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有这样一部韩国电影,在网上对此片的高度评价到了夸张的地步:

“史上最好看的韩国电影”

“毫无破绽的完美电影”

随着在2019年,这部影片的原型—韩国华城连环杀人案的嫌疑人“李春才”归案,为这部没有结局的影片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犯罪嫌疑人李春才与当时警方的肖像图

它就是位于韩国影史十大电影之列的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杀人回忆》

在一流的商业技法中又能加载沉痛的集体反思,这也是韩国电影崛起并在亚洲称雄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是由奉俊昊导演,宋康昊主演的电影《寄生虫》,摘得了第9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生生将韩国电影拉高一个段位,一时风头无两。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寄生虫》获奥斯卡多项大奖

而作为同样是奉俊昊导演、宋康昊主演的影片,《杀人回忆》在网上的评价丝毫不弱于前者。

认真看过两部作品的观众其实会发现,在《寄生虫》中有个镜头与《杀人回忆》中十分相似,可能对于奉俊昊导演来说,《杀人回忆》才是他最满意的作品。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在两部影片的结尾宋康昊都有同一种镜头

空旷无人的田野中

下着雨的夜

穿着红衣的漂亮女子

电台缓缓播放着哀伤情歌

这样安静的夜晚——

一双柔滑细腻的手

一场场变态的奸杀惨案

雨停了,尸体暴露在阳光下

凶手混迹于人群之中,消失

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直到——

下一个雨夜,歌声又响起……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但是就算这部电影已经算得上是韩国甚至整个亚洲的最上乘之作,它也拥有了韩国众多优秀电影一贯的“通病”:如果没有了解到影片的时代和政治背景,那么你很有可能把它当成一部普通的悬疑片,甚至结尾会让你不知所云。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因为其中政治时代背景是不容被忽视的,甚至重要性超越了“凶手”本身:在1986年,时值韩国军政统治时期,历史上的韩国正在经历转型,处于民主运动的关键时刻。

因此,影片里充斥着时代鲜明的符号: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小县城的警察们从没有去过汉城,他们视野狭隘,拒绝接受科学的侦探方式;在案件遇到瓶颈时竟然去求神问卜,出言“美国太大所以他们侦探要用头脑破案,韩国很小,所以只需用脚破案”: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迂腐的官僚体制,现有落后的条件让他们更青睐暴力的审讯,深深陷入有“口供就能定案”的法律误区。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影片里的嫌疑人从智力不全的少年到变态的工人,再到怪异的退伍军人,他们成了社会无助仿徨群体的缩影,可以说:他们都是这个动乱时代背景下的受害者。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影片中从首尔来的苏泰允,代表了人民群众中仅存的“正义”与“公正”,一开始他也试图用科学、理智的方式破案,他最终也难以抵挡大时代下的“洪荒猛兽”。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在与他有过交集的女生被残忍杀害后,尽管他内心已经朴兴圭将视为真凶,他还是坚持所谓的“证据”。在拿到美国寄回的DNA检测报告时,他像抓着一根救命的稻草一样、满怀希望地拆开代表着“真相”的信封后,讽刺的是结果竟然是三个字:“不符合”。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在那瞬间,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强烈冲突让他心中的信仰崩塌,暗示了尽管当时社会还是有一小部分清醒、“坚守底线”的人,但最后也将会泯灭众人。随着最后一名嫌犯踉跄着向黑暗走去,就好像真相也随之被埋入深渊。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多年之后,当朴探员故地重游,尽管他已经辞职经商多年,回想往事不堪回首,不过这个案件已成为他内心深处的桎梏,在与女孩缓慢的对话中,得知真凶可能重回旧地时,往事不受控制地在眼前重新浮现。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女孩的这句话也昭示了其实凶手可能已经在影片中出现过,其中一人就是凶手;又或者说在整个事件中,人人亦是凶手)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正是因为政局的动荡,大量警察与士兵被抽调去处理骚乱,警局、军队人手不足,所以导致凶案频频发生。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宋康昊凝视凶手

在这个长镜头中,宋康昊的演技表现得淋漓尽致:恍然大悟、震惊、愤怒等情绪皆表现其中,长时间的沉默无声与之前女孩的对话遥相呼应,留给了观众充分的想象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在这个镜头中摄像机的运用:随着宋康昊突然转过头来,像是察觉到他的目光,摄像机也跟着向右偏移。导演为了给观众一种案件旁观者甚至参与者的感受,在这一刻赋予了镜头“人性化”的举动,甚至让观影者产生出“心悸”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在该影片拍摄完成时真凶仍然逍遥法外,宋康昊用他那双愤怒的双眼也是在告诉正在看着电影的凶手: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真凶时隔33年终归案,也为这部未完的电影补上结局—《杀人回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