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邓艾偷渡阴平有多厉害?

作者:白泽树

邓艾,字士载,东汉荆州棘阳县人,也就是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本名邓范,因与同乡同族人重名,改为邓艾,期期艾艾的艾。早年的邓艾,命运极为悲惨,家里贫穷,父亲早死,很小就流浪异乡,曹操打下荆州后,他就被迫迁至南阳做曹魏屯田区的农民放牛娃。但邓艾从小性格就特别坚强,面对恶劣的生存处境,他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走邪门歪道,而是认准一条路,靠读书同命运抗争。虽然邓艾有口吃的生理缺陷,甚至因此被周围的人所耻笑,但是邓艾始终没有放弃钻研,立志成就一番大事。

邓艾特别喜欢军事,他非常善于结合实际的地理,去钻研指挥如何打仗的兵书。每遇到高山大川,他都要自己勘察地形,然后排兵布阵,虽然人人都讥讽他,但他仍旧乐此不疲。经过自己不懈的发奋努力,终于取得效果。先是被本地的屯田区评为“都尉学士”,相当于拿到正式的学历证书,开始到办公室当白领办事员。后来,又遇到贵人司马懿,发现了他的非凡才能后大力提携,从此双艾的命运发生大改交,还渐成为曹魏的著名将领。

邓艾每到一地,就提倡垦荒,发展生产,史载:“艾所在,荒野开辟,军民并丰”。孔子说过:“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邓艾深喑其道。每次提出的政治主张后来都应验,因此深受司马家重用。

说邓艾,不得不提他古稀之年足以载入史册的一战——偷渡阴平。《三国演义》是这样描写的的:话说曹魏派钟会指挥多路大军,进攻蜀汉。攻占汉中后,剑阁天险受到蜀军的顽强抵抗。邓艾向钟会献计,派出一支人马,绕过剑阁,从阴平小路,出奇兵径取成都;姜维必然撤兵回救,就可乘虚攻克剑阁。钟会假装大喜,派邓艾去执行任务,然而他险恶的居心,却是想让邓艾的人马,全都饿死在阴平小路的崇山峻岭中。那边的邓艾,命令儿子邓忠,领五干精兵在前面开路,自己则统领主力三万进发。二十多天中,跋涉无人之地七百余里,沿途留下兵马设置营寨,最后只剩下二干人马,求在最为险岭陡峭的摩天岭上。他身先士卒,用毛毡自裹其身,滚下山去。副将有毡衫者,也裹身凌下;无毡衫者,各用绳索束腰,攀木挂树,鱼贯而进。过了摩天岭,忽见道旁有石福,上刻“丞相诸葛武侯题”。其文云:“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艾看毕大惊,对碣再拜曰:“武侯真神人也!艾不能以师币事之,惜哉!”此后邓艾一路势如破竹,打到成都,刘禅出降,蜀汉政权宣告覆灭。这段绘声绘色的故事,除了虚构诸葛亮预先立下了道旁石碣的情节外,其它情节比正史记述更为精彩。

《三国志•邓艾传》是这样记载的:“冬十月,艾自明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濒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土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邓艾率军出其不意地抵达江油后,守将马邈不战而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邓艾派其子邓忠攻打诸葛瞻的右翼,司马师纂攻其左翼。邓忠、师纂失利,退回,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二将策马奔回,挥军再战,邓艾也亲临督战,终大破蜀军,遂克绵竹,斩蜀将诸葛瞻及尚书张遵等人。绵竹陷落后,蜀军全线崩溃。邓艾乘胜进击,一鼓作气攻陷雒县),逼近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惊恐失据,感到大势已去,在主降派劝导下,派人送上皇帝的印绶,并写信到邓艾那里请降。邓艾率军入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蜀汉自此灭亡。

邓艾趁两军主力相持之际,率偏师出奇兵,进行大纵深迂回穿插,绕过蜀军的正面防御,直捣蜀汉心脏,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其实了解到邓艾的经历和性格特点,能在70多岁的年龄身先士卒、视死如归,偷渡阴平立盖世奇功,也在意料之中。如果在三国英雄中,笑孙权继承家业,讽曹操宦官背景,讥刘备皇家后裔,那么邓艾绝对是平民英雄,自古至今依然值得所有人学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