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文 / 罗丹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一日之计在早餐,早餐之都在武汉。

武汉,被食神蔡澜冠以“早餐之都”。

那里的早餐文化到底有多神奇?

今天,城端带大家一起去看看,一起“过个云早”。

自觉备好纸巾(擦口水)哦~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武汉人将吃早餐称为“过早”,将一顿早餐上升到与“过年”“过节”“过生日”同样重要的地位。

食神蔡澜曾在武汉过早,并留下深刻印象,他说:

“把早餐当成一件隆重的事情看待,这在当今已经是很少有了,我喜欢武汉人的生活方式。”

由此,武汉人对早餐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经历过去年的疫情,武汉更是成为大家最想去一睹风采的地方。

除了黄鹤楼、长江大桥,大家更想走进的,是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息和生活品味。

一开始,很多人认为,热干面就是武汉,武汉只有热干面。

但这两年来,关注武汉的人们发现,热干面不过是武汉过早中的一员。

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融合南北,承接东西,汇集五湖四海的美食于一地。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过早”文化的形成,与武汉的重要地理位置密不可分。

武汉地处华中、环抱两江,九省通衢,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交通枢纽的角色,连接东西的水运、辐射全国的陆运,赋予了武汉浓重的码头文化色彩。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武汉由汉口、汉阳、武昌三镇组成,汉口自明清以来,就是一个以贸易为主的城市。

每天有大量商船云集,雇佣的十几万码头工作者要早早起来工作,而且体力消耗很大,所以他们在早餐就需要多碳水、多蛋白质、高热量,管饱经饿的食物。

同时,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也带来了五花八门的饮食文化,渐渐地就形成了武汉南北通吃、兼具各方菜系特色的饮食文化。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时至今日,武汉三镇特殊的地理分布,使得人们工作、学习与居住地之间有较大的距离,在现代化的快节奏生活中,“过早”的氛围便更加浓厚了。

因为早上时间紧张,武汉人都练就了一手“绝活”:

站在店门口、蹲在马路边、搁在车后座、放在后备箱上、端在手上边走边吃……

能在路上吃的早餐,没人愿意在家吃,街头巷尾过早的人们,也成为武汉独具特色的市井风情画,画面饱满多姿,活色生香。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武汉人的一天,由一句“你过早了冇?”开启。

武汉人纠结的,从来都不是明天穿什么,而是明天早上吃什么。

因为武汉的早餐,可选择的实在太多了,煎、炸、蒸、煮、炒十八般技艺统统用上了,保证你连吃30天都不重样。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武汉本土作家池莉曾在小说中盘点过武汉的早点:

“老通城的豆皮,蔡林记的热干面,谈炎记的水饺,田恒启的糊汤米粉,厚生里的什锦豆腐脑,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老谦记的牛肉枯炒豆丝,民生食堂的小小汤圆,五芳斋的麻蓉汤圆,同兴里的油香,顺香居的重油烧梅,民众甜食的汰汁酒,福庆和的牛肉米粉……”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热干面:经典之王

据说,武汉人每天要吃掉600万碗热干面,它的地位之高,让过早界其他成员望尘莫及。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热干面的精髓,一是弹牙筋道的碱面,二是香浓的芝麻酱,三是脆爽的酸豆角,再辅以酸辣萝卜丁、葱花、辣油。

把面翻转拌匀,一口下去,爽滑筋道的面条在舌尖滑过,绵密的芝麻酱配上嘎嘣脆的萝卜丁,口感丰富,咀嚼带来了唇齿和灵魂上的双层满足。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豆皮:灵魂早点

将大米和脱壳绿豆混合制成的米浆,在大锅均匀铺开定型后,还要再加一层金黄的蛋液,制成金黄而轻薄的豆皮。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再铺上一层蒸好的糯米,撒上提前腌制好的配料,香菇、笋干、榨菜和肉丁等。

随着师傅推锅、颠锅,慢慢散发出鲜香,最后洒入特色卤水化解油腻。

一筷子入口,蛋皮酥脆,糯米软糯,臊子鲜咸,那个味道简直令人拍案叫绝!

用武汉话说,就是“到位,听头!”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面窝:中式面食

面窝是武汉独有的特色小吃之一,创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可谓历史悠久。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名字里有面,实则没面,而是由粳米、黄豆等混合磨成米浆,加入葱花、盐等简单调味后油炸而成。

四周厚中间薄,呈凹状,“面凹”音如“面窝”而得名于此。外表金黄酥脆,内里软糯清香,一种食物兼具两种口感,让人爱不释手。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糊 汤 粉

一种与油条相配的经典汉味小吃,野生的小鲫鱼用文火熬上整整一个通宵,鱼肉鱼骨全化进一锅浓汤,加入如丝线一般细的米粉。

吃的时候撒大量的胡椒,加上一根炸到酥脆的油条,油条蘸糊糊,一口酥脆配一口爽滑,是从来没有过的味觉体验。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鸡 冠 饺

武汉特色小吃,因形状如鸡冠而得名,老面发酵,揉成形似鸡冠的面团,里面裹着大葱鲜肉,或者粉丝腌菜。

炸好的鸡冠饺外壳酥脆,内里柔软,颇有嚼劲。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蛋酒,过早饮料。不论是一碗热干面,还是一份豆皮,总免不了佐一碗蛋酒。香浓顺滑,甜而不腻,还带着清新酒味儿。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烧梅。全中国只有湖北把烧卖叫烧梅,因为皮擀成梅花边,蒸出来如同一朵朵绽放的梅花而得名。

在重油糯米中加入肉丁、香菇丁和笋丁,混合进足量的黑胡椒粒,咸香软糯。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油饼包烧梅。单吃烧麦,糯米、香菇、肉丁的香气就足够撩人了,加上油饼之后,松脆和软糯碰撞,口感和味觉又都丰富了一层。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糯米鸡。糯米蒸熟,五花肉、香菇、干子等混合搓成拳头大的球,裹上面粉入油锅炸至金黄,外表普通,入口却十分惊艳。

除此之外,还有糯米包油条、没有汽水的汽水包、令人欢喜的“欢喜坨”、牛肉粉、财鱼面、牛骨头面、鳝鱼粉、汤包、锅盔、溜巴、千层饼、馄饨、苕面窝、水煎包、豆腐脑、桂花糊米酒......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种草了这么多,唯一需要拔草的是,户部巷和吉庆街上都是外地游客,武汉本地人根本不会去。

好吃的过早店一定是在居民区周围,挑一家人多的老店,或者跟着穿睡衣的本地人走,基本都不会让你失望。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一碗热干面杀百鬼,一锅豆皮烫神仙。

据不完全统计,武汉人外出过早的比例高达90%以上,无论是匆忙的上班族,还是时间紧张的学生党,就连退休在家的老人也喜欢外出过早。

汉口的为了油饼包烧麦,可以清早坐轮渡去武昌;武昌的为了一碗牛肉面,不顾早高峰,硬是挤到汉口来。

过早battle,武汉从来没输过

重视早餐的城市很多,但把早餐发展成“过早”这样独特文化的城市不多。

只有武汉这座城市对早餐的热情和执着,才能撑得起过早的“过”字。

对于武汉人来说,过早已经不仅仅是一块城市招牌了,它既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生难以磨灭的印记。

有人说,早餐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天南地北的食客来到武汉,味蕾都能得到满足,从这一点看,武汉可以说是非常良心了。

走,克(去)武汉,过个丰盛的早!

来说说,你最想吃的早点是什么?

留言区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