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文 / 羅丹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一日之計在早餐,早餐之都在武漢。

武漢,被食神蔡瀾冠以“早餐之都”。

那裡的早餐文化到底有多神奇?

今天,城端帶大家一起去看看,一起“過個雲早”。

自覺備好紙巾(擦口水)哦~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武漢人将吃早餐稱為“過早”,将一頓早餐上升到與“過年”“過節”“過生日”同樣重要的地位。

食神蔡瀾曾在武漢過早,并留下深刻印象,他說:

“把早餐當成一件隆重的事情看待,這在當今已經是很少有了,我喜歡武漢人的生活方式。”

由此,武漢人對早餐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經曆過去年的疫情,武漢更是成為大家最想去一睹風采的地方。

除了黃鶴樓、長江大橋,大家更想走進的,是這座城市的煙火氣息和生活品味。

一開始,很多人認為,熱幹面就是武漢,武漢隻有熱幹面。

但這兩年來,關注武漢的人們發現,熱幹面不過是武漢過早中的一員。

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融合南北,承接東西,彙集五湖四海的美食于一地。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過早”文化的形成,與武漢的重要地理位置密不可分。

武漢地處華中、環抱兩江,九省通衢,在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交通樞紐的角色,連接配接東西的水運、輻射全國的陸運,賦予了武漢濃重的碼頭文化色彩。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武漢由漢口、漢陽、武昌三鎮組成,漢口自明清以來,就是一個以貿易為主的城市。

每天有大量商船雲集,雇傭的十幾萬碼頭工作者要早早起來工作,而且體力消耗很大,是以他們在早餐就需要多碳水、多蛋白質、高熱量,管飽經餓的食物。

同時,來自五湖四海的客商,也帶來了五花八門的飲食文化,漸漸地就形成了武漢南北通吃、兼具各方菜系特色的飲食文化。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時至今日,武漢三鎮特殊的地理分布,使得人們工作、學習與居住地之間有較大的距離,在現代化的快節奏生活中,“過早”的氛圍便更加濃厚了。

因為早上時間緊張,武漢人都練就了一手“絕活”:

站在店門口、蹲在馬路邊、擱在車後座、放在後備箱上、端在手上邊走邊吃……

能在路上吃的早餐,沒人願意在家吃,街頭巷尾過早的人們,也成為武漢獨具特色的市井風情畫,畫面飽滿多姿,活色生香。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武漢人的一天,由一句“你過早了冇?”開啟。

武漢人糾結的,從來都不是明天穿什麼,而是明天早上吃什麼。

因為武漢的早餐,可選擇的實在太多了,煎、炸、蒸、煮、炒十八般技藝統統用上了,保證你連吃30天都不重樣。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武漢本土作家池莉曾在小說中盤點過武漢的早點:

“老通城的豆皮,蔡林記的熱幹面,談炎記的水餃,田恒啟的糊湯米粉,厚生裡的什錦豆腐腦,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老謙記的牛肉枯炒豆絲,民生食堂的小小湯圓,五芳齋的麻蓉湯圓,同興裡的油香,順香居的重油燒梅,群眾甜食的汰汁酒,福慶和的牛肉米粉……”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熱幹面:經典之王

據說,武漢人每天要吃掉600萬碗熱幹面,它的地位之高,讓過早界其他成員望塵莫及。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熱幹面的精髓,一是彈牙筋道的堿面,二是香濃的芝麻醬,三是脆爽的酸豆角,再輔以酸辣蘿蔔丁、蔥花、辣油。

把面翻轉拌勻,一口下去,爽滑筋道的面條在舌尖滑過,綿密的芝麻醬配上嘎嘣脆的蘿蔔丁,口感豐富,咀嚼帶來了唇齒和靈魂上的雙層滿足。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豆皮:靈魂早點

将大米和脫殼綠豆混合制成的米漿,在大鍋均勻鋪開定型後,還要再加一層金黃的蛋液,制成金黃而輕薄的豆皮。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再鋪上一層蒸好的糯米,撒上提前腌制好的配料,香菇、筍幹、榨菜和肉丁等。

随着師傅推鍋、颠鍋,慢慢散發出鮮香,最後灑入特色鹵水化解油膩。

一筷子入口,蛋皮酥脆,糯米軟糯,臊子鮮鹹,那個味道簡直令人拍案叫絕!

用武漢話說,就是“到位,聽頭!”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面窩:中式面食

面窩是武漢獨有的特色小吃之一,建立于清代光緒年間,可謂曆史悠久。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名字裡有面,實則沒面,而是由粳米、黃豆等混合磨成米漿,加入蔥花、鹽等簡單調味後油炸而成。

四周厚中間薄,呈凹狀,“面凹”音如“面窩”而得名于此。外表金黃酥脆,内裡軟糯清香,一種食物兼具兩種口感,讓人愛不釋手。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糊 湯 粉

一種與油條相配的經典漢味小吃,野生的小鲫魚用文火熬上整整一個通宵,魚肉魚骨全化進一鍋濃湯,加入如絲線一般細的米粉。

吃的時候撒大量的胡椒,加上一根炸到酥脆的油條,油條蘸糊糊,一口酥脆配一口爽滑,是從來沒有過的味覺體驗。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雞 冠 餃

武漢特色小吃,因形狀如雞冠而得名,老面發酵,揉成形似雞冠的面團,裡面裹着大蔥鮮肉,或者粉絲腌菜。

炸好的雞冠餃外殼酥脆,内裡柔軟,頗有嚼勁。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蛋酒,過早飲料。不論是一碗熱幹面,還是一份豆皮,總免不了佐一碗蛋酒。香濃順滑,甜而不膩,還帶着清新酒味兒。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燒梅。全中國隻有湖北把燒賣叫燒梅,因為皮擀成梅花邊,蒸出來如同一朵朵綻放的梅花而得名。

在重油糯米中加入肉丁、香菇丁和筍丁,混合進足量的黑胡椒粒,鹹香軟糯。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油餅包燒梅。單吃燒麥,糯米、香菇、肉丁的香氣就足夠撩人了,加上油餅之後,松脆和軟糯碰撞,口感和味覺又都豐富了一層。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糯米雞。糯米蒸熟,五花肉、香菇、幹子等混合搓成拳頭大的球,裹上面粉入油鍋炸至金黃,外表普通,入口卻十分驚豔。

除此之外,還有糯米包油條、沒有汽水的汽水包、令人歡喜的“歡喜坨”、牛肉粉、财魚面、牛骨頭面、鳝魚粉、湯包、鍋盔、溜巴、千層餅、馄饨、苕面窩、水煎包、豆腐腦、桂花糊米酒......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種草了這麼多,唯一需要拔草的是,戶部巷和吉慶街上都是外地遊客,武漢本地人根本不會去。

好吃的過早店一定是在居民區周圍,挑一家人多的老店,或者跟着穿睡衣的本地人走,基本都不會讓你失望。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一碗熱幹面殺百鬼,一鍋豆皮燙神仙。

據不完全統計,武漢人外出過早的比例高達90%以上,無論是匆忙的上班族,還是時間緊張的學生黨,就連退休在家的老人也喜歡外出過早。

漢口的為了油餅包燒麥,可以清早坐輪渡去武昌;武昌的為了一碗牛肉面,不顧早高峰,硬是擠到漢口來。

過早battle,武漢從來沒輸過

重視早餐的城市很多,但把早餐發展成“過早”這樣獨特文化的城市不多。

隻有武漢這座城市對早餐的熱情和執着,才能撐得起過早的“過”字。

對于武漢人來說,過早已經不僅僅是一塊城市招牌了,它既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生難以磨滅的印記。

有人說,早餐是一個城市的良心,天南地北的食客來到武漢,味蕾都能得到滿足,從這一點看,武漢可以說是非常良心了。

走,克(去)武漢,過個豐盛的早!

來說說,你最想吃的早點是什麼?

留言區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