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子荣牺牲后,家人被当成土匪家属,母亲至死不知儿子是战斗英雄

时间来到1974年的某一天,山东牟平县民政局的几名工作人员来到了嵎峡河村,寻找一位名叫杨宗福的老农民,他们此行是想让杨宗福辨认几张照片,好从中找到其弟弟杨宗贵的线索。

杨子荣牺牲后,家人被当成土匪家属,母亲至死不知儿子是战斗英雄

一听说是找已经失踪好多年的弟弟,杨宗福很是激动,工作人员当时给他看了七八张军人的旧照片,在翻到第三张时,杨宗福顿时就认出了弟弟杨宗贵,他哽咽的说道:这个就是我弟弟杨宗贵,他已经离开快3年了。

见杨宗福认出了弟弟,工作人员上前郑重的表示:老哥,我现在要郑重的告诉你,你弟弟杨宗贵在参军时用了一个化名,他就是战斗英雄杨子荣。

“杨子荣?”杨宗福对这个名字感到有些许陌生,但又好像在哪听过。

工作人员提醒他,就是《智取威虎山》中的那个杨子荣,这时杨宗福才反应过来,他百感交集,捏着手里的照片,突然跪地痛哭:娘!终于有宗贵的消息了。

此时,杨宗贵的母亲早已离世7年之久,这位英雄的母亲,至死都不知道儿子在哪里,当地一度流传杨宗贵当了土匪,他们也被误认为是匪属,在村里好几年都抬不起头来。

那杨宗贵是怎么成为杨子荣的呢?他一个山东人为何说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话,为何牺牲27年以后,家人才知道了他的消息?别急,笔者一个个给大家揭晓答案。

杨宗贵是1917年生人,其父亲是一个祖传的泥瓦匠,母亲则是一个典型的农家妇女,在那个年代,土地大多掌握在地主手里,杨家没有土地,只能给地主打长工,在杨宗贵4岁时,村里陆陆续续有人开始闯关东,后来他们家也不例外,一家子人都迁徙到了辽宁安东省。

到了东北,杨宗贵的父亲发现关外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甚至还比不上老家山东,杨父还能勉强依靠泥瓦匠的手艺挣点钱,这杨母却只能到处捡破烂补贴一点家用。

一家五口人日子过得很艰难,在东北呆了一段时间后,杨父与妻子商量后决定,自己带着大女儿继续在安东生活,而杨母则带着杨宗福和杨宗贵两兄弟回老家。

杨子荣牺牲后,家人被当成土匪家属,母亲至死不知儿子是战斗英雄

在老家,杨母一个人每天要做好几份工,靠着省吃俭用,含辛茹苦的把两个娃拉扯长大,可平静的日子没过几年,胶东就爆发了军阀混战,底层的老百姓苦不堪言,杨母无奈下,又带着杨宗贵去投奔了丈夫。

就这样,12岁的杨宗贵再次来到了辽宁安东,起初父亲还让他读了两年私塾,直到家里入不敷出后,杨父才让儿子去了面粉厂打工。

可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日本人占领了东三省,在局势无比动荡之下,杨宗贵直接被工厂给裁员了,失去了工作后,杨宗贵只能到处打零工,他在码头给人扛过大包,当过船工,甚至还能有钱人当过护院,总之什么能挣到钱,他就干什么活。

1938年,杨宗贵成了一名矿工,虽然收入比以前高了一点,但这个工作很危险,除此以外,他还经常要忍受日本监工和汉奸走狗的打骂。

在这种屈辱的环境下工作,让杨宗贵恨透了日本人,有一次见工友被日本监工殴打,他一时间没有忍耐住,直接与日本人发生了冲突。

在工友们的掩护下,他逃离了矿区,最终在1943年回到了山东老家。

在东北社会底层摸爬滚打十多年,让杨宗贵早就学会了一口地道的东北方言,连土匪的各种黑话,他都精通不少,俨然成了一个百事通。

此时,杨宗贵26岁,已经到了娶妻的年纪,母亲专门托人给他介绍了一门亲事,这女孩是邻村的姑娘,二人成亲后,杨宗贵租借了地主的土地,在家务农了一段时间。

因为之前在东北屡屡受日本人的欺辱,回到老家的杨宗贵依然能见到日寇的种种暴行,让他对日本人是恨得牙痒痒,于是但凡有抗日活动,他都表现得很积极,为此他加入了民团组织,给中国军队运粮。

1945年,杨宗贵以后勤运粮人员的身份,加入到了八路军收复牟平的战斗中。

杨子荣牺牲后,家人被当成土匪家属,母亲至死不知儿子是战斗英雄

接触到八路军以后,他认为这支军队与国民党军队完全不一样,这是一支真正拥护老百姓的队伍,抗战胜利以后,一听说八路军要扩编,杨宗贵立马报名参了军。

报名的时候,杨宗贵留了一个心眼,他怕连累家人,所以没用真名,只是在报名表上写下了杨子荣这个化名。

进入部队后,杨子荣被编入了胶东海军支队,成了一名炊事员,1945年10月,杨子荣随支队开赴牡丹江地区剿匪,部队改编后,他被编入军分区麾下的一个排。

在参与剿匪作战中,部队领导细心的发现,这个其貌不扬的伙夫,竟然是个东北通,这东北的各种黑话和地方方言,他都信手捏来,而且杨子荣还颇具指挥才能,就这样,他被上级调到了侦查小分队,成了一名前线作战人员。

在解放海林镇时,杨子荣仅仅带着30余人化妆成土匪的模样,靠着黑话和编造的身份混进了地主武装的阵营,依靠聪明才智直接说服了对方领头人缴械投降。

这一次行动的成功,让他在部队中名声大噪,紧接着在追击李开江部的战斗中,杨子荣又以三寸不烂之舌劝说了400名敌人放下武器投降,两次立功,让他获得了战斗模范的称号。

当然了,杨子荣最被人熟知的,还是智取威虎山,当时经过一年多的剿匪战斗牡丹江地区的匪患已经清除的差不多了,唯独以座山雕为首的匪众,还不知所踪。

这座山雕是大土匪张乐山的匪号,他15岁就当了土匪,是个心狠手辣的硬茬,而且为人十分狡猾,在几十年的土匪生涯中,他经历过清兵围剿、张作霖的奉军围攻,甚至日伪军都没能把他消灭,每次围剿过后,他总能卷土重来。

张乐山这么多年屹立不倒,靠的是他的狡猾和机警,而且他的人马向来行踪诡秘,几乎都分散在浩浩荡荡的山林之中,无处可寻。

在老蒋被赶到台湾后,座山雕接受了国民党的任命,摇身一变成了当地的保安旅长,而牡丹军分区同时接到了命令,必须消灭这股隐藏在深山中的土匪势力。

杨子荣牺牲后,家人被当成土匪家属,母亲至死不知儿子是战斗英雄

最终深入林海雪原,寻找座山雕的任务,落到了侦查排长杨子荣的肩上,他仅带着五名战士就摸进了山里,侦察敌情。

1947年2月,在探知了座山雕的行踪后,杨子荣靠着一口流利的黑话,打入了敌人内部,与外面的大部队里应外合,活捉了座山雕,因此次大功,杨子荣获了三等功,被东北军区授予了特级侦查英雄的称号。

可没想到,在17天后,一个噩耗随之传来,杨子荣与侦察排在追击一股溃散的土匪时,枪因天气太过寒冷,被冻住无法打响,冲在最前面的杨子荣面对敌人的子弹,完全没有躲避的空间,被击中胸口壮烈牺牲,年仅30岁。

杨子荣牺牲后,团部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而他所在的侦察排,也被命名为杨子荣排。

在杨子荣参军的这段时期,因为战事频繁,他没有时间给家里写信,村里人都知道杨宗贵是跟着八路军走的,所以当地对他家还颇有照顾。

不过事情到了1947年却迎来了转变,据一位闯关东回来的人描述,他在牡丹江遇见过杨宗贵,当时杨宗贵穿着个黑皮袄,腰间还别着枪,好像是当了土匪。

这个消息立即在村里传了开来,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村干部大为紧张,还把杨宗贵的母亲和妻子叫去了村公所盘问,但杨宗贵离家后音信全无,家里人也无法证明他脱离了部队当了土匪。

面对村里人的指指点点,杨母是一万个不相信,儿子会做出这种事情,她知道儿子当兵是想为穷人打翻身仗的,怎么可能会当土匪呢?

尽管杨母再三强调儿子的为人,但乡里还是取走了杨家门口挂着的军属光荣牌,还取消了杨家的军属补贴,一家人在村里直接抬不起头,时常会被人戳脊梁骨。

杨家人曾找到部队打听杨宗贵的情况,奈何当时解放战争正处于关键时期,当地的部队也无法核实东北的具体情况,只能告诉杨家人,让他们回家等消息。

新中国成立以后,杨家还不知晓杨宗贵的下落,这也更加证实了杨宗贵当土匪的嫌疑,如果牺牲了,部队肯定会通知家里的,如果他还在部队,怎么也得写封信回家啊。

杨子荣牺牲后,家人被当成土匪家属,母亲至死不知儿子是战斗英雄

但杨宗贵宛如人间蒸发了一般,而杨家土匪亲属的身份基本也被坐实了,此时杨宗贵的女儿因病夭折,他的妻子在不堪重压下,也一病不起,最终于1952年病逝,这个苦命的女子,至死也不相信,丈夫去当了土匪。

儿子生死未卜,孙女和儿媳又接连离世,让杨母遭受了巨大的精神打击,她很想一走了之,但想到儿子还没有下落,她始终放心不下,她多次嘱咐大儿子去县里反映情况,几年时间中,他们跑了上百次县政府,最终县政府在了解了详细情况后,认为仅凭一个村民的几句话,就将一名革命战士判定为土匪,实属证据不足,而且东北部队中,并无军人叛变的消息。

县里将杨宗贵断定为失踪军人,杨母也收到了一张失踪军人的通知书,次年她又收到了牺牲军人家属的光荣证,这个坚强的母亲用了整整十年,才彻底洗掉了儿子“土匪”的恶名。

1957年,根据杨子荣事迹改编的小说《林海雪原》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从此,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有一个英雄,他叫杨子荣。

杨家人虽然看过这个样板戏,但从没有把杨宗贵和战斗英雄联想在一起,1966年,带着对儿子无尽的思念,杨母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随着杨子荣的英雄形象不断深入人心,当地政府也希望多挖掘一些英雄的生平素材,但查阅档案后发现杨子荣的信息十分简单,连籍贯都不清楚。

1969年,中央下达了寻找杨子荣身世的指示,还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根据杨子荣战友的描述,他应该是胶东地区的人。

调查组来到胶东,翻阅了3000多位失踪军人的档案,还在报纸和广播中发布了寻人启事,可一直没有线索。

调查组撤走以后,这件事的调查还没有结束,随着一名山东牟平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在查询该县烈士抚恤登记时,发现杨宗贵与杨子荣的照片有极高的相似度。

他将情况反映给了上级,于是有关部门联系到了杨子荣早年参加过的胶东海军支队,根据老兵提供的重要线索,这才确认了杨子荣就是杨宗贵。

杨子荣牺牲后,家人被当成土匪家属,母亲至死不知儿子是战斗英雄

事情回到开头,在确认了弟弟的消息后,杨宗福跑到了母亲和弟媳的坟前,高声痛哭,他将积压在心中多年的悲痛说了出来:娘,弟媳啊!有宗贵的消息了,他不是土匪,是大英雄啊!

杨子荣的妻子和女儿早早便去世了,为了杨子荣有后,杨母便把侄子杨克武过继给了儿子,后来杨克武也当了兵,他退伍后选择了回家种地,而他的儿子又被他送去部队,三代人都从军,在他们村里也是独一份。

多年以来,杨克武一直住在杨子荣参军前住的老房子里,曾经有商人上门想把房子租下来,翻修一下作为一处红色旅游景点,靠旅游来赚取收入,70多岁的杨克武拒绝了这个提议,他想把杨子荣的精神传承下去,不想拿先辈的名号赚钱。

2019年,杨克武参加了一档关于宣传杨子荣事迹的节目,节目组邀请了杨子荣侦察连的全体官兵与现场连线,随着官兵们气势如虹地喊出口号并敬礼,杨克武也站起了身,回敬了一个军礼,这一幕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如今,杨子荣这个名字已经被后人所铭记,而他的精神也将一代代被传承下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