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传承非遗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三

作者:钟永伟1

新年老人讲好中国故事之三清山闹花灯

传承非遗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三
传承非遗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三
传承非遗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三
传承非遗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三
传承非遗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三
传承非遗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三
传承非遗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三

——传承非遗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钟永伟

“灯”者,如“丁"。故花灯,寓意人丁兴旺也。而中国传统文化春节之闹花灯自古有之,正月元宵闹花灯,花好月圆,花灯亦意味着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阖家团圆,喜气洋洋是也。然不同地域闹花灯却也不一,如吾家位于赣东北之三清山枫林,传统习俗闹花灯,约莫每年初四初五出灯,而于元宵佳节谢灯。枫林共有东南西北四乡,轮流举行闹花灯事宜。故闹花灯为公益大众之事,群策群力,共同促进此发展,而花灯之种类亦繁多,有车灯,狮子灯,灯笼,马灯,船灯,孔明灯等,而樟村有板灯;亦有其他地域有龙灯,舞龙舞狮,进而有借助现代科技而层次不穷之各类巨型灯展也。

但凡枫林乡民,轮流一片区,由片区组织人马,筹集资金,登记造册,继而招兵买马,制作灯具,培养弟子,有《凤阳花鼓 》,《打铃仙》,《补缸》,《卖棉线》,《卖草坉》,《推车》等流传至今之徽派民间戏曲,亦有自闽南传承之习俗。《凤阳花鼓》为三位孩童扮演状元郎与书童,而《打铃仙》由车夫扮演并用道具铃铛竹棍而制成,可敲打身体不同部位而发出声响,变化造型。而《补缸》,《卖棉线》,《卖草坉》亦由车夫与女伴男装之新娘而演绎,伴唱并有二胡奏乐。每年轮流北乡举行花灯,所有子弟培养皆由吾父亲大人钟明权先生是也。《推车》由车夫与女子合演,而有一媒婆由七十老汉扮演,此人亦是钟氏人士,为同窗钟永利之父。戏曲大都诙谐幽默,反映青年男女之婚恋现状耳。

据史载,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亲王将姚启圣的功绩上奏康熙皇帝,姚启圣因而被破格提拔为浙江温处道佥事。后随都统拉哈达剿平松阳、宣平县的叛兵。康熙十五年(1676年),姚启圣与副都统沃申、总兵陈世凯等协同平剿耿精忠,攻打石塘,将木城焚毁,斩杀众多耿军,乘胜收复云和县。同年十月,姚启圣父子随康亲王军征讨耿精忠,军队攻入仙霞关,逼近福建,耿精忠投降。姚启圣被提拔为福建布政使。当时郑成功之子郑锦占据漳州、泉州和兴化,清军前往征讨。吴三桂麾下将军韩大任骁勇善战,被成为“小淮阴侯”,自赣入汀试图与郑锦会合。姚启圣将其说降,得到其部卒3000人编入亲军。

康熙十六年(1677年),姚启圣随康亲王攻克邵武和兴化,完全收复漳、泉之地,郑锦逃回厦门。总督郎廷佐上奏康熙称姚启圣与其子姚仪屡获战功,且养军购马、备置甲胄弓矢,先后用银五万两都是自己筹措出资,康熙皇帝下诏嘉奖,晋升福建总督。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七月,姚启圣偕同海澄公黄芳度从永福进兵,收复平和、漳平二县。郑锦麾下大将刘国轩等进逼泉州,立营于蜈蚣岭。姚启圣率壮士出战,将军赉塔、都统沃申等夹击,连破郑锦营寨,斩杀其部将郑英、刘正玺等十余人,刘国轩兵败逃遁海澄。姚启圣乘胜攻克收复长泰县,因战功被进封正一品。同年九月,姚启圣派遣其子姚仪进兵同安,敌军弃城逃遁。十月,姚启圣偕副都统吉勒塔布、提督杨捷等进攻海澄,接连在江东桥、潮沟击败刘国轩。

康熙十八年(1679年),刘国轩等准备毁断江东桥以攻取长泰。姚启圣偕赉塔、杨捷及巡抚吴兴祚协力追歼,大败郑锦军队,先后招降官吏400余名、士兵14000余人。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姚启圣与赉塔及总兵赵得寿、黄大来等分兵七路合击,破敌19寨。另派遣军队渡海,攻下金门、厦门,招降朱天贵、杨彪等,进封兵部尚书、太子太保。

而据《枫林钟氏宗谱》记载,康熙十八年,时1679年,正为吾出生之三百年前整,吾钟氏宗族由于闽收复台湾战事,因而康熙圣谕福建泉州沿海三十里内居民,内徙三百里,而因误传为三百公里,是以吾辈闽南后裔之鼻祖钟国赞公迁徙至赣之三清山是也。夫三清山枫林镇,古名为廿六都,以闽南后裔为甚,有钟,李,刘,王,徐,黄几大姓氏为主,现有保存完整之钟氏宗祠一座与古戏台也。而吾出生地正是三清山枫林钟氏宗祠侧。

故三清山枫林人士尚保存闽南习俗与徽派建筑,受浙赣吴越文化,闽南文化,徽派文化,畲族文化乡土之影响为巨。无论是乡音风土人情,民间习俗,婚嫁喜丧习俗,亦或者其他饮食,语言,信仰,情感皈依等诸多方面。钟氏本为畲族少数民族,因了解放后认定少数民族,钟氏已大都为汉族同化,无论服饰或诸多其他方面,而同地域之雷氏于引浆村仍保留完好。故三清山枫林乡民自幼通闽南语(福建话) 以及玉山腔,而于同区域之其他处则大都不通闽南语而只会玉山腔,是以为证吾等祖先均来自福建泉州永春也。

发展与繁荣,难以说清是喜或忧,价值观之扭曲,金钱攀比之甚,暂时成功之不可一世,相比较大自然之蜕变,人心之蜕变或复原成本更巨也。或是不可逆也。身为三清山自然遗产传承人,吾等责无旁贷,于现有条件下,尽力保护也。

三清山枫林之闹花灯自初三四始,按地域划片挨家挨户前往人家闹花灯,一同窗曰:闹花灯一闹,二民俗,次为花灯也。待到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于庙宇烧灯谢灯,祈祷一方水土风调雨顺,保佑一方平安,五谷丰登,来年期待再延续。倘若有人家往年有办丧事者,通常不接灯,为谢灯。而每逢灯会,便是乡民雅集之所,于黑夜中,灯火忽隐忽现,照亮乡民来年之希望,亦见证现之幸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