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承非遺文化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三

作者:鐘永偉1

新年老人講好中國故事之三清山鬧花燈

傳承非遺文化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三
傳承非遺文化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三
傳承非遺文化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三
傳承非遺文化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三
傳承非遺文化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三
傳承非遺文化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三
傳承非遺文化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三

——傳承非遺文化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鐘永偉

“燈”者,如“丁"。故花燈,寓意人丁興旺也。而中國傳統文化春節之鬧花燈自古有之,正月元宵鬧花燈,花好月圓,花燈亦意味着五谷豐登,風調雨順, 阖家團圓,喜氣洋洋是也。然不同地域鬧花燈卻也不一,如吾家位于贛東北之三清山楓林,傳統習俗鬧花燈,約莫每年初四初五出燈,而于元宵佳節謝燈。楓林共有東南西北四鄉,輪流舉行鬧花燈事宜。故鬧花燈為公益大衆之事,群策群力,共同促進此發展,而花燈之種類亦繁多,有車燈,獅子燈,燈籠,馬燈,船燈,孔明燈等,而樟村有闆燈;亦有其他地域有龍燈,舞龍舞獅,進而有借助現代科技而層次不窮之各類巨型燈展也。

但凡楓林鄉民,輪流一片區,由片區組織人馬,籌集資金,登記造冊,繼而招兵買馬,制作燈具,培養弟子,有《鳳陽花鼓 》,《打鈴仙》,《補缸》,《賣棉線》,《賣草坉》,《推車》等流傳至今之徽派民間戲曲,亦有自閩南傳承之習俗。《鳳陽花鼓》為三位孩童扮演狀元郎與書童,而《打鈴仙》由車夫扮演并用道具鈴铛竹棍而制成,可敲打身體不同部位而發出聲響,變化造型。而《補缸》,《賣棉線》,《賣草坉》亦由車夫與女伴男裝之新娘而演繹,伴唱并有二胡奏樂。每年輪流北鄉舉行花燈,所有子弟培養皆由吾父親大人鐘明權先生是也。《推車》由車夫與女子合演,而有一媒婆由七十老漢扮演,此人亦是鐘氏人士,為同窗鐘永利之父。戲曲大都诙諧幽默,反映青年男女之婚戀現狀耳。

據史載,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親王将姚啟聖的功績上奏康熙皇帝,姚啟聖因而被破格提拔為浙江溫處道佥事。後随都統拉哈達剿平松陽、宣平縣的叛兵。康熙十五年(1676年),姚啟聖與副都統沃申、總兵陳世凱等協同平剿耿精忠,攻打石塘,将木城焚毀,斬殺衆多耿軍,乘勝收複雲和縣。同年十月,姚啟聖父子随康親王軍征讨耿精忠,軍隊攻入仙霞關,逼近福建,耿精忠投降。姚啟聖被提拔為福建布政使。當時鄭成功之子鄭錦占據漳州、泉州和興化,清軍前往征讨。吳三桂麾下将軍韓大任骁勇善戰,被成為“小淮陰侯”,自贛入汀試圖與鄭錦會合。姚啟聖将其說降,得到其部卒3000人編入親軍。

康熙十六年(1677年),姚啟聖随康親王攻克邵武和興化,完全收複漳、泉之地,鄭錦逃回廈門。總督郎廷佐上奏康熙稱姚啟聖與其子姚儀屢獲戰功,且養軍購馬、備置甲胄弓矢,先後用銀五萬兩都是自己籌措出資,康熙皇帝下诏嘉獎,晉升福建總督。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七月,姚啟聖偕同海澄公黃芳度從永福進兵,收複平和、漳平二縣。鄭錦麾下大将劉國軒等進逼泉州,立營于蜈蚣嶺。姚啟聖率壯士出戰,将軍赉塔、都統沃申等夾擊,連破鄭錦營寨,斬殺其部将鄭英、劉正玺等十餘人,劉國軒兵敗逃遁海澄。姚啟聖乘勝攻克收複長泰縣,因戰功被進封正一品。同年九月,姚啟聖派遣其子姚儀進兵同安,敵軍棄城逃遁。十月,姚啟聖偕副都統吉勒塔布、提督楊捷等進攻海澄,接連在江東橋、潮溝擊敗劉國軒。

康熙十八年(1679年),劉國軒等準備毀斷江東橋以攻取長泰。姚啟聖偕赉塔、楊捷及巡撫吳興祚協力追殲,大敗鄭錦軍隊,先後招降官吏400餘名、士兵14000餘人。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姚啟聖與赉塔及總兵趙得壽、黃大來等分兵七路合擊,破敵19寨。另派遣軍隊渡海,攻下金門、廈門,招降朱天貴、楊彪等,進封兵部尚書、太子太保。

而據《楓林鐘氏宗譜》記載,康熙十八年,時1679年,正為吾出生之三百年前整,吾鐘氏宗族由于閩收複台灣戰事,因而康熙聖谕福建泉州沿海三十裡内居民,内徙三百裡,而因誤傳為三百公裡,是以吾輩閩南後裔之鼻祖鐘國贊公遷徙至贛之三清山是也。夫三清山楓林鎮,古名為廿六都,以閩南後裔為甚,有鐘,李,劉,王,徐,黃幾大姓氏為主,現有儲存完整之鐘氏宗祠一座與古戲台也。而吾出生地正是三清山楓林鐘氏宗祠側。

故三清山楓林人士尚儲存閩南習俗與徽派建築,受浙贛吳越文化,閩南文化,徽派文化,畲族文化鄉土之影響為巨。無論是鄉音風土人情,民間習俗,婚嫁喜喪習俗,亦或者其他飲食,語言,信仰,情感皈依等諸多方面。鐘氏本為畲族少數民族,因了解放後認定少數民族,鐘氏已大都為漢族同化,無論服飾或諸多其他方面,而同地域之雷氏于引漿村仍保留完好。故三清山楓林鄉民自幼通閩南語(福建話) 以及玉山腔,而于同區域之其他處則大都不通閩南語而隻會玉山腔,是以為證吾等祖先均來自福建泉州永春也。

發展與繁榮,難以說清是喜或憂,價值觀之扭曲,金錢攀比之甚,暫時成功之不可一世,相比較大自然之蛻變,人心之蛻變或複原成本更巨也。或是不可逆也。身為三清山自然遺産傳承人,吾等責無旁貸,于現有條件下,盡力保護也。

三清山楓林之鬧花燈自初三四始,按地域劃片挨家挨戶前往人家鬧花燈,一同窗曰:鬧花燈一鬧,二民俗,次為花燈也。待到正月十五元宵佳節,于廟宇燒燈謝燈,祈禱一方水土風調雨順,保佑一方平安,五谷豐登,來年期待再延續。倘若有人家往年有辦喪事者,通常不接燈,為謝燈。而每逢燈會,便是鄉民雅集之所,于黑夜中,燈火忽隐忽現,照亮鄉民來年之希望,亦見證現之幸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