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百里奚儿子为什么叫孟明视?百家姓90%本不是姓,3分钟看懂先秦人

作者:汉史钩沉

百里奚的儿子为什么叫孟明视,秦孝公的儿子又为什么叫樗里疾?我想这曾是许多人的困惑,要弄懂春秋、战国时代“不守规矩”的人名,我们首先要弄清一个人都有哪些称呼:

百里奚儿子为什么叫孟明视?百家姓90%本不是姓,3分钟看懂先秦人

首先,我们从小学起作业本封面,班级一栏下边是什么?姓名,这个姓名拆开分,就是你姓什么姓、叫什么名。除了姓名,我们还会问陌生人,你叫什么名字啊?这个名字,就是名和字的统称,比如周瑜:姓周、名瑜,字公瑾。

此外,常言道:姓甚名谁,何方人氏?这前半句是问你姓名,后半句是问你什么地方的人、是干什么的。因此,姓、名、字、氏,就是一个人各类称呼的集合。

弄清楚了这些,我们就能回过头来看百里奚的儿子为什么叫孟明视了。首先,百里奚是虞国大夫,虞国是姬姓封国,按理说百里奚应该姓姬;但他不是虞国本地人,是成年后在齐国受不到重用来到虞国的;齐国是姜太公封国,所以百里奚其实应该姓姜。

百里奚儿子为什么叫孟明视?百家姓90%本不是姓,3分钟看懂先秦人

而在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所以百里奚就算姓姜,也不能叫姜奚。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出生、居住地,以百里为氏叫作百里奚。就像吕不韦是姜太公二十三世孙一样,姜太公姜姓名尚,可姜尚只是后人的叫法。人家是吕氏,他本人和子孙都是以吕尚自称的,叫姜尚是非常不礼貌的。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姓分血统,氏辨贵贱。拿“姓”字来说,左边是个女字、右边是个生字,意思是这个姓的人都是同一个女子生下的后代繁衍而来。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妊,全部都有“女”字的组成部分,这就说明姓是母系社会的产物。

母系社会女子占据主导地位,一个母亲无论与任何男子生出后代,他们的血统都被认为是统一的,因此“姓”的产生本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先秦时代讲究同姓不婚,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不能互相婚嫁,所以“姓”对女子非常重要。

百里奚儿子为什么叫孟明视?百家姓90%本不是姓,3分钟看懂先秦人

以成语“秦晋之好”为例,秦国、晋国历代连续联姻,为什么能被世人称颂?因为秦国是嬴姓、晋国是姬姓,秦国、晋国联姻是同姓不婚原理的。如果晋国和卫国、虞国、郑国联姻,那就都是“姬”姓封国,姬姓嫁姬姓,肯定是会被唾骂的。

所以秦穆公的女儿是嬴姓,嫁给了晋怀公,自己的姓加上丈夫的谥号就叫怀嬴。晋怀公不听话,秦穆公对这个女婿不满意,又从楚国接回重耳是为晋文公。然后又把女儿怀嬴,改嫁给晋文公,就也叫文嬴,所以怀嬴和文嬴是一个人,只不过是嫁过不同谥号的君主。

除了本姓加丈夫的谥号为名,春秋、战国女子还可以用母国成名。比如:晋姬、秦嬴、褒姒,姬、嬴和姒是指这个女子的姓,晋、秦和褒则是她的母国。但这种以母国为名的女子,仅限于周室公主和各诸侯之女。所以当你听到晋姬、秦嬴、褒姒(烽火戏诸侯女主)的时候,就应当知道她们是晋国、秦国、褒国的公主了。

百里奚儿子为什么叫孟明视?百家姓90%本不是姓,3分钟看懂先秦人

大多数女子婚前是以“孟仲叔季”为序,加上自己的姓来成名。比如“孟姜女”肯定不姓“孟”,而是说她是老姜家的大女儿;如果“孟姜女”有妹妹,那就叫“仲姜女”、“叔姜女”、“季姜女”以此类推;老姜家的二女儿、三女儿、四女儿……

婚后则是以丈夫的氏,加上自己的姓成名。比如: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姬”是伴随武王伐纣以来周朝的大姓,“赵”则是秦始皇先祖跟随周天子征战有功,被封在山西赵城而来的氏。所以“赵姬”就是嫁给了,赵氏男子的姬姓女子,而非歌姬之意(赵姬本就是吕不韦买来的富商之女)。

这就是女子以姓为名的原因,她们要嫁人、又不能嫁给同血缘的人,所以辨别血统的姓对女子非常重要。男子则不然,男子讲究成家立业,任何时代男子都被赋予繁琐的社会属性。你叫什么、你家是哪的、你家是贵族还是穷人,你本人是有能力还是才能平庸,这些都是旁人对一个男子各色目光考量的标准。

所以,姓对男子不重要,比如:百里奚姓姜,齐国最尊贵的姓,但没人用他时、他在齐国吃口饼都要靠人施舍;去了秦国、秦穆公看重他,直接就名垂青史了;所以男子没本事姓什么都没用,祖上再辉煌也救不了你现在的邋遢。

百里奚儿子为什么叫孟明视?百家姓90%本不是姓,3分钟看懂先秦人

相反,以居住地、身份、封地、官职为根据,形成的氏对男子非常重要。比如,商鞅是卫国人,卫国是姬姓封国,所以商鞅姓姬;商鞅的父亲是没有继承国君之位的公子,那他爷爷是卫国国君,他就是公的孙子,自然就是“公孙”氏了;他又是来自卫国的王族,以冠以母国自然叫卫鞅;等到在秦国变法后,为秦国争夺河西之地受封在商地,自然就有了“商鞅”之称。

所以,通过商鞅不断变化的氏,是能够看出这个男子社会地位变动的。比如最早的公孙氏,你能够知道公孙鞅肯定是一位公爵的孙子;后来的卫鞅,你听名字就又能知道他是卫国的王族;最后的商鞅更不用说了,直接以商地封赏,可以说天下何人不识君了。

这就是男子称氏的原因,氏能够时时刻刻反映一个男子的大致地位,这也是人们说姓分血统、氏辨贵贱的原因。但不可能所有人都功成名就,那部分没落贵族怎么办,以居住地为氏、至少知道你是哪的人。比如百里奚的百里,就是贵族没落时以地名为氏。

百里奚儿子为什么叫孟明视?百家姓90%本不是姓,3分钟看懂先秦人

讲到这里先秦时代,男女姓、氏的命名文化就很清楚了,任何一个史册上的人都可以推导。比如:百里奚姓姜、百里氏;那他的儿子孟明视,也姓姜百里氏;所以孟明视叫百里视肯定是对的,这是男子最通用的名字;除了叫百里视,先秦还有名和字混合的叫法,百里视名视、字孟明,因此也叫孟明视。

类似于关羽、字云长,放到先秦时代那也叫云长羽。换到另一个难题上,秦孝公的儿子为什么叫樗里疾?秦孝公肯定姓嬴、赵氏,叫渠梁。那他的儿子应该继承赵氏,所以从秦惠文王到秦始皇,叫赵驷、赵政肯定是没问题的,只是史册更多以王相称,比如秦王政罢了。

而樗里疾肯定也姓嬴,但问题就是樗里疾既不是秦孝公的嫡子、又太出色了,所以就自成一脉、形成新的氏了。比如樗里疾足智多谋,人称“智囊”,当过秦国左丞相,还能带兵打仗、是个能文能武的奇才。

百里奚儿子为什么叫孟明视?百家姓90%本不是姓,3分钟看懂先秦人

这和秦孝公主脉,祖先追随周天子征战有功,受封山西赵城而成嬴姓赵氏何其相似?所以,本应继承秦孝公赵疾的“智囊”,因出生、居住在樗里这个地方,就像百里奚一样能够以樗里而成氏了。不过樗里疾功劳太大,晚年又像商鞅一样被封在了四川严道县,所以以“严”为氏更尊贵,这就是樗里疾又叫严君的原因,也是如今百家姓中“严”姓的起源。

千百年后,“严”就自成一氏,最后氏、姓合一,变成了一个姓。你说从血缘上,出自樗里疾的“严”氏,和秦孝公的“赵”氏血缘是否相同?这是肯定的,但你能说“严”氏的人,和“赵”氏一个宗族吗?不能,最多说起源于此,这就是氏和姓最大的区别,不以血缘为考量关系,社会、人文属性更浓郁。

百里奚儿子为什么叫孟明视?百家姓90%本不是姓,3分钟看懂先秦人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我们提起诸葛亮,立刻会想到智慧。诸葛二字一出,一种带着智慧感的复姓认知随之而来,就好像司马一样自古以来就是复姓。但实际上,诸葛原本都是葛氏之人,只是生活在诸城罢了;后来诸城的葛氏族人,迁到了阳都县(于今山东临沂);阳都县本就有是葛氏,为了加以区分“诸葛”由此诞生,意思是来自诸城的葛氏之人。

到后来随着诸葛亮流芳百世,诸葛逐步演化成了一个复姓。但从血缘上,诸葛不就是来自诸城的葛氏族人吗?可是再也不会有人把诸葛,与葛姓放到一起,这就是氏和姓最大的区别。

同类的还有司马,司马、司马这是一个官位,当过司马的人都能以此为氏。比如“武庙十哲”中的田穰苴,又称司马穰苴;写《史记》的司马迁,是秦国伐蜀名将司马错;这两个都是司马氏,后来姓氏不分后都成了复姓司马,但你说血缘上田穰苴和司马错的司马能是一个司马吗?

这就是“ 姓”与“氏”最大的不同,我们今天百家姓中的100多个姓,为什么五花八门?因为它们本质上绝大多数,都不是以血缘为核心的上古之姓,而是各类氏在姓、氏合一后被笼统的挂上了姓的标签。比如东郭,就是住在外城墙角东边的一户人家的意思,这个以地名成形的东郭氏变成姓后,可不就是东郭先生叫这那么逗的原因。

百里奚儿子为什么叫孟明视?百家姓90%本不是姓,3分钟看懂先秦人

今天的百家姓名为姓,其实更多基因来自先秦的氏,血缘内核已经是微乎其微了。就像秦孝公的儿子樗里疾,被封在严道县,形成“严”氏演化为“严”姓之后,你能说“严”姓和秦地原本的嬴姓赵氏那枝没血缘关系吗?

可是他们就是成了不同的姓,同理司马是个官位,当过这个官的都能以司马为氏,你能说复姓司马血缘一致吗?这就是同姓不婚原则失效的原因,今天的百家姓和先秦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姓是完全不同的,更多是传承于社会属性浓郁、种类繁多的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