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进埃及记———马达游记

作者:悠闲老马讲故事

原创 马达 达叔的小院 今天

我常常庆幸自己生在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她的文化是如此灿烂,哪怕我这样一个愚钝、无知的人,在领略到她一点光华后,生命也会显得不那么鲁莽了。当然古文明也不是中国仅有,我有时也会眺望另一个遥远的文明——埃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也积累了一点见识,便更加热切地想要去领略一下能与中华文明相媲美的古埃及文化。

今年春节在与朋友小蔡聊天时,我们谈到了旅游,说定暑假两家子一起去埃及。小蔡是我十多年前的同事,那时她大学刚毕业,长得瘦瘦高高的,戴着副眼镜,看上去很文静。工作了大概两三年吧,她就辞职去上海创业了,没想到这样一个斯斯文文的女孩子竟然打拼得很成功,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因为是同行,我们一直有业务往来,作为老大哥我也很赏识她,后来又认识了她的爱人刘生,这次约好两家同行,也可以让两家的孩子有个伴,增加些乐趣。

出发那天,我们订了同一趟高铁去北京赶飞机,他们从上海上车,我们从南京上车,一早起来,我做了蛋炒饭,一家一大盒做午饭,在火车上吃,竟然颇受欢迎,愉快的旅行就从蛋炒饭开始了!

埃及时间比北京时间晚六个小时,我们经过一夜的飞行,清晨降落在开罗国际机场。这次旅行是事先让当地旅行社定制的路线,因此有人接机,先送到宾馆休息。宾馆座落于尼罗河的东岸,阳台正对着尼罗河。一提到尼罗河我们就会想到它定期泛滥,一想到泛滥总会联想到河水漫无边际、泥沙混杂的样子,可真正看到了尼罗河却完全不是那样,眼前的尼罗河岸堤整洁,河水清冽,河面上飞鸟翔集,不时有游轮驶过,如一幅安逸的图画。

我们在宾馆稍事休息便去埃及历史博物馆。埃及曾经被西方人长期殖民,古埃及文物流失非常严重,后来一个叫马里埃特的法国人,帮助埃及人建立了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一百多年前建的,所以看上去已经很陈旧了,设施也比较简陋,甚至连空调都没有,好在馆藏大部分是石制的,不易损坏。

博物馆分为两层,一楼主要展示古王国时期的文物,二楼主要是新王国时代的文物。量特别大,许多都没有加防护设施,可以让游人零距离接触,甚至可以用手直接触摸,这在我们的国家博物馆里是不可想象的。这些文物主要来自法老的陵墓,包括图特摩斯三世、四世、阿蒙诺菲斯二世、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等。在二楼有两个小展厅,一个用来陈列图坦卡蒙陵墓中发掘出的文物,有黄金面具、人形金棺、黄金御座等;另一个专门陈列木乃伊。整个博物馆只有这两个小展厅是有空调的,博物馆条件比较落后但展品绝对都是价值连城的,这就象今天的埃及社会,陈旧的外表下包裹着一颗高贵的心。

儿子刚有了自己的微信号,他参观完博物馆后发了个“朋友圈”,我觉得他一句话写得很好,就借用过来,“古埃及历史博物馆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古埃及历史的大门,为现代人展示了古埃及的富强和法老的权威。”

从古埃及博物馆中的文物很容易看出,古代埃及的确是早熟的,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文化都极其发达,它率先摆脱野蛮,迈进文明社会。馆内保存最多的是雕像,它们的眼睛很多是用宝石做的,栩栩如生,与它们对视简直能摄人心魂。这些雕像往往充满了隐喻,比如哈夫拉的雕像,这座4500前的杰作,表面上看它是第四王朝第四王哈夫拉的雕像,实际上它也是三合一的神王像:其一是埃及主管地狱之神——奥西里斯的形像;其二它头后雕刻的鹰,又表示它是王权的保护神——荷鲁斯;其三它王座上的象形文字表示它还是生育女神——伊西斯。

馆中最精美的当然是从帝王谷图坦卡蒙墓中发掘出来的物品了,其中金面具最为惊艳,它由11公斤重的黄金与宝石做成,宝气冲天!它当时被固定在图坦卡蒙的木乃伊头上。图坦卡蒙是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第十二位法老,继位时间约为公元前1333年,他19岁就死了,木乃伊被发现时,在他的后脑勺上有一个洞,因此怀疑被谋杀,但那也可能是死后为做木乃伊而开的。近年通过DNA和CT扫描研究,发现疟疾可能才是他真正的死亡原因。除了雕像、金面具外,博物馆中的文物还有各个时期的甲胄权杖、甲、宝座、棺椁、钱币等等,无一不是精美绝伦的。

进埃及记———马达游记

古埃及文明形成于公元前3100年,上下埃及统一,这比我们黄帝时期还要早大约500年,大致经历了早王朝、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后王朝几个时期,共31个王朝的统治,数百位法老。

按历史分期而论,古埃及前王朝的500年,中国尚无史书记载;古王国与五帝(黄帝至舜)时同期;中王国与夏同期;新王国与商同期,当然这样的比较是很粗略的。

参观博物馆好像是我们埃及旅游的目录,后面我们就将进入详细的章节了。

(一)古王国的金字塔

从开罗出来,十多公里就到达吉萨,最著名的胡夫大金字塔就建在此处。非洲的太阳是炙热而强烈的,照射在金字塔上,远远就看到它们反射出太阳耀眼的光芒。景区门口的警卫都带着枪,我随手拍了张照片被他看到了,被勒令删除!在后面的日子里再也没敢拍,不过后来看到持枪的人随处可见也见怪不怪了,几乎所有的宾馆、商场、景区都要安检,警卫人员都带枪,城市的进出要道口更是有机关枪、装甲车、火箭筒布防。

金字塔在各种图片中看得太多了,是很熟悉的,然而当我站在金字塔脚下,仰望它的时候,其巍峨壮观的气势还是震撼到我了!描述金字塔的数字是枯燥的,但为了说明建造它的不可思议,还是说一说吧。胡夫金字塔现高136.5米,相当于40层大厦高;塔身是用230万块巨石堆砌而成,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它的入口正对着北极星,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于是有人说这样的工程一定是外星人做的!可是如果你了解了金字塔的由来就会觉得外星人说是无稽之谈了。

古埃及人认为,人死后在地下世界会继续生活,所以必须有维持生活的食品及各种用品。从第一王朝时,王公贵族就建造了豪华的坟墓,这种坟墓分上下两部分,地下深三、四米,有若干个小间,用来存放尸体与陪葬品,地上建筑为长条形,也分为多个房间,上下两部分之间有阶梯相连,这种坟墓被称为“马斯塔巴”,马斯塔巴的意思是“长凳”,这就是金字塔的前身。古王国时期,第三王朝的左塞王是个伟大的法老,他在修建自己的坟墓时,为了体现君主的威严,以马斯塔巴为原形,将地面建筑四周扩大,再以此为基础向上叠加多层,并且逐层向上缩小,外观上就形成了阶梯形的金字塔,在内部修建甬道,直达地下28米深的墓室,这就是最早的金字塔。

从此后历代法老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金字塔,在尼罗河西岸,以古王国首都孟菲斯为中心,形成了一大片墓地,从开罗附近的吉萨至上埃及的赫拉克利奥坡里斯一带分布着大大小小110座金字塔。金字塔建成阶梯形,是为了驾崩的法老能够凭此登上天堂与他的太阳神爸爸会面。后来又发展出了光滑倾斜平面的标准金字塔,这种平面象征着太阳的光线,去逝的法老可以借助太阳光线升天了。

金字塔在第四王朝发展到顶锋,这次我们看到的胡夫金字塔就是最杰出的代表,胡夫为了建设自己的金字塔,把全国的神庙全都关闭,集中全国的财力来建设金字塔,看来他是个秦始皇式的强人国王;此处第二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夫拉的,哈夫拉金字塔虽然稍小一点,但它因为其前面的狮身人面像更加有趣;第三座是哈夫拉的儿子孟考拉的,孟考拉继位后打开了神庙,容许人们去奉献祭品,他让百姓安居乐业,所以他的统治时期社会比较稳定,也许因此,他留下的金字塔也比他爷爷和爸爸的要小得多。

如今这三座金字塔成为全球人追捧的旅游热点,景区还有许多其它游戏项目,我的儿子跳跳与小蔡的闺女洋洋最开心,他们都是第一次看到沙漠,跳跳骑着骆驼、洋洋坐着马车,感受了一下沙漠旅行,两个小家伙开心极了。

进埃及记———马达游记

(二)中王国的卡纳克神庙

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水平最高,虽然以后的法老们还在陆续建造金字塔,但都已大不如前,比起吉萨三王时期要逊色得多,技术与用料都很粗糙,甚至出现泥砖的金字塔。吉萨三座金字塔代表着古王国的辉煌,但它们也耗费了国家大量的财力,导致古王国的崩溃。此后国家分裂,地方贵族掌握了本地的政权,所以地方神开始活跃起来,比如战争之神孟图、鳄鱼神、眼镜蛇神等。中王国从南方的底比斯发展起来的,因此当地的阿蒙神,他原是创造神之一,或叫“神秘之神”,其地位随着上下埃及的统一,逐渐得到了提升,成为全国尊崇的神。

为了表达对神的崇敬,法老很早就开始修建神庙,但最伟大的神庙多集中在上埃及,即埃及的南方。我们从开罗飞到南部的阿斯旺去追寻神庙的遗迹,这儿已接近北回归线,此时正是七月!一出飞机舱门,那热浪扑面而来,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在阿斯旺我们住在尼罗河上的游轮里,入住时已是傍晚,我们租了一只小帆船,泛舟河上很是惬意,这种小帆船桅杆是倾斜的可以灵活转动,能在风里全方向行驶,洁白的船帆镶嵌在蓝天中格外好看,水鸟不时从船舷掠过,偶而一条小鱼跃出水平荡起一圈圈涟漪,船至河中央时,驾船的两位埃及小哥也很助兴,敲起小鼓唱起了歌,虽然听不懂他们唱的什么,但欢快的节奏感染了我们所有人,在歌声中,夕阳渐渐西下,河岸远方的山丘被染得一片橘红,河面洒满了金色波光,尼罗河的落日是如此美丽!

进埃及记———马达游记

在游轮上休息与饮食条件都很好,让我们得到了很好的休整,能有充沛的体力冒着高温去游览神庙。从阿斯旺上船后,游船就是开开停停的,因为埃及的众多神庙都是沿尼罗河建的,一般船开到一处神庙就停下来,我们上岸参观,回头还是住在船上。埃及现存最古老、最大的神庙要算献给阿蒙的卡纳克神庙,那天我们下船后是坐马车去的,埃及的马车很多,也很漂亮,景点外面都会有一排席棚,供马儿在下面躲太阳。卡纳克神庙非常非大,从中王国时期开始建设,后来经过了很多代法老直到新王国时才建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规模。这里最早贡奉的是底比斯三神,即阿蒙神、他的妻子穆特女神和孩子洪苏神。

卡纳克阿蒙神庙进门处是塔门,不过因为这座神庙由多位君主陆续修建,所以塔门达6座之多。塔门看上去非常雄伟,它不是一道垂直于地平面的墙,而是一种上薄下厚的结构,这样设计使得塔门看起来更加高大,塔门上刻有巨大的浮雕人物和象形文字,充满了神秘感。顺着路往里走,第一塔门与第二塔门之间是露天庭院,这是一个空旷的广场,是全部敞开的空间;第二塔门与第三塔门之间是列柱大厅,这儿有134根非常巨大的石柱矗立在那里,起到了遮蔽的作用,空间明显狭小了很多;第六塔门之后是神殿,空间非常小,几乎是全封闭的。整个神庙沿着东西方向的轴线对称分布,层层递进,显得很深邃。在古代越往里,能进入的人的等级越高,露天庭院内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进入,列柱大厅的牌子上标明某些人方可入内,神殿只有高级祭司可以进入,而且进入神殿祭祀需要进行复杂的净化仪式。

卡纳克神庙从第一塔门开始,地势逐渐升高,神殿是神庙的最高点,整座神庙完全是由巨大的石头建成的,显得气势恢宏,对于我们这些看惯了砖木结构的中国人来说,真是非常震撼,不过我觉得,这种“大房子”(“法老”的意思就是大房子),虽然气派但住着怕是不舒适吧。

当然神庙的主要功能不是生活用的,而是用来宣扬“王权神授”的思想的。法老与神庙的关系非常紧密,通过僧侣的祈祷与颂扬,来强调法老统治的合法性。法老直接任命高级僧侣的职务,免除神庙租税义务,还向神庙捐赠大量财物,从食物、牲畜到田地、城市,应有尽有。所以神庙可以看作是王朝的一个特殊的政府部门,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宣传部吧。

进埃及记———马达游记

从卡纳克神庙出来,我们又去了附近的卢克索神庙,这也是中王国时期开始建的,风格、作用与卡纳克相当,就不细说了。

(三)新王国的祭庙与帝王谷

在游轮上继续我们的旅程,后面看到的历史足迹的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变化了。中王国结束,又经过了200年的分裂与战乱,直到18王朝统一全国,开启了新王国时期,对外战争使埃及扩张成为横跨亚非的大帝国。这时期法老已不再建设金字塔,而是建筑了大量瑰丽宏伟的祭庙与石窟墓。

阿布辛贝神庙,是新王国19王朝拉美西斯二世的葬祭庙。19世纪初被一个叫阿布辛贝的小男孩首先发现,它是法老祭庙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岩窟庙。拉美西斯二世是埃及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法老,他活了96岁,多次发动了对小亚和叙利亚的远征。神庙位于埃及南部接近苏丹,路挺远。凌晨三点我们就起床了,四点准时出发,可能是边境不太安全吧,好多车在出城的路口集合,一起出发。路口停着装甲车,军人全副武装抗着火箭筒,拿着AK-47。

车行三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神庙面向纳塞尔湖,非常开阔。庙门顶上是太阳神像,两侧是4座巨型拉美西斯摩崖雕像,每尊高近20米,像旁还精心塑造着他的母亲、妻子、子女的小雕像,颇为生动。庙的主体是深入到山腹的洞窟,进深有60多米,高30米,宽36米。一条通道由大门贯通到最里面的圣殿,通道两侧有巨大的石柱支撑着洞顶,洞窟侧墙上雕刻着拉美西斯二世同赫梯人激战的壮观场面,以及其它的神话题材的浮雕,非常精致漂亮。

进埃及记———马达游记

穿过三道石门,步入最深处的圣殿,并排有四尊石像,从左至右分别是普塔赫神、阿蒙·拉神、拉美西斯二世、拉·哈拉赫梯神。最奇妙的是,阳光会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2日和登基日10月22日这两天,从神庙大门射入,穿过60米深的庙廊,射在右边三座雕像的全身上,并照亮整个庙堂,而最左边的普塔赫神为冥界之神,所以设计让他永远躲在黑暗里,实在是太精巧了!

那天我们来的很早,到中午时游览就结束了,天实在太热,我们便开始赶回游轮休息。第二天还要起早,三点去乘热气球看日出。跳跳这些天表现真是不错,早晨起得来,这么热的天跑这么多路完全没问题,能吃也能睡,小体格杠杠的!

乘热气球要到河对岸,天不亮就起来,又是车又是船,到了乘坐点,天还是黑的。给热气球加热首先要用鼓风机把气球吹开,然后炙烈的火焰便向热气球里喷射,慢慢的热气球抬起了头,陆续带着吊蓝升空,球冠都是彩色的,被火焰照射地异常鲜艳,陆续飘起的热气球将漆黑的夜空装饰得绚丽多彩!当热气球升到了600米高空不久,在天尽头,太阳瞬间跃出地平线!天也渐渐亮了起来,我们俯视着大地,一切尽收眼底。尼罗河蜿蜒流向天边,河的两岸布满整齐的田野,庄稼如碧绿的地毯平辅在尼罗河两岸,在远离河岸的地方成了另一翻景象,一旦没有了尼罗河水的滋润,大地便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了。西边的一片山丘被阳光染成了金色,甚是壮观。从热气球上远眺,能看到面向尼罗河的山坡上有一处神庙,那就是著名的女王庙,山的另一面则是帝王谷。

热气球降落后我们就开始了这一天的游览,实地进入女王庙和帝王谷。我们先去的女王庙,这是18王朝的哈特舍普苏特的祭庙,哈特舍普苏特作为先王之妻篡夺了图特摩斯三世的王位,当政期间她穿男装,带假胡须,把自己打扮成男人,她祭庙里的雕像也是这个样子的。这座祭庙建在陡峭的山麓下,三面高山环抱,共三层,看上去气势磅礴,当时哈特舍普苏特为了宣扬她继位的合法性,编造了阿蒙神是她的父亲的神话,并将此故事雕刻在祭庙的柱廊和后墙上面。这些浮雕至今天还可以看到,但她的图像以及名字都被涂抹或铲除破坏了,这都是在她死后图特斯三世复位后干的,可见当时宫庭斗争的激烈。

从女王庙出来,绕到山的背后,就是帝王谷了。新王国期间法老们完全停止了金字塔的建造,改在底比斯尼罗河西岸的山谷中,开凿了很多洞窟。这种比较隐蔽的岩窟墓,现在已发掘出六十多座,因此这个山谷也被称为“帝王谷”。大多数都没有对外开放,我们参观了其中的三座,规模不同,结构基本一样,都是从山崖开一条墓道,倾斜向下,在洞底开凿一个墓室用来存放棺椁,在洞壁及顶上都绘有精美的壁画以及象形文字,而且这些图画及文字都是彩色的,确实很漂亮。这种墓葬形式在中国也有,我曾经在徐州看过狮子山汉墓,式样与法老墓是一样的,但要小很多,通道只有一人多高,逼仄多了,而且墙上也没有装饰,狮子山汉墓要比法老墓还要晚1000多年,不得不承认古埃及的工程能力及水平之高。

进埃及记———马达游记

(四)马其顿时期的城市与神庙

古埃及走过三千年的历程后终于结束了,它的后期曾经有两次被波斯帝国统治,共计两百年左右。公元前332年,马其顿大帝亚历山大征服了埃及,赶走了波斯人,终结了“法老埃及”的时代。这时遥远的东方,中国正处在战国后期,各诸侯国厮杀正酣,再过100年强大的秦朝就将横空出世了!

亚历山大是以解放者的身份统治埃及的,与波斯人的残暴统治不同,他进入孟菲斯后对埃及的神表示崇敬,并去锡瓦朝拜了阿蒙神庙,他被僧侣宣布为“拉之子”、“阿蒙的宠儿”,因此得到了埃及人的拥戴。亚历山大亲自选定了一块土地建设新都,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他死后,其手下将军托勒密成为埃及总督,并在做了18年的总督后宣布自己为国王,托勒密王朝就正式成立了,共统治了275年。托勒密二世加强了亚历山大城的建设,使之成为地中海世界的贸易和文化中心。亚历山大是我们刚到埃及就去的,但为了大致按由古到今的时间顺序来叙述,所以将这一段行程,拖后到这里记述。

亚历山大距开罗220公里,地处地中海南岸,进城就看出它的城市建设比起开罗要时尚得多,在马其顿时代,由建筑师迪诺克拉蒂斯规划与建造了这座城市,当时就做了很多“现代化”的设计,不仅有商场、体育馆、竞技场,还有便于市民生活用的供水系统。我们入住的宾馆外面就是海滩,埃及白天是很热的,但到了晚上,我们坐在沙滩上吹着海风,喝着啤酒还是很舒服的。

由于亚历山大图书馆是如此闻名,我们专程前往。当然这是在原址上建的现代化图书馆。在图书馆的地下一层是一个小型的博物馆,介绍亚历山大的历史,我本希望在此能找到古代图书馆的蛛丝马迹,然而一无所获。相传它始建于托勒密一世统治时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馆内拥有丰富的古籍收藏,但这座举世闻名的古代文化中心,于3世纪末被战火全部吞没,连一个石块的遗留物也没有留下,大量考古发掘没发现任何线索。我觉得它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因为这次来埃及亲眼看到这里的建筑都是由巨大的石头磊成的,我无论如何不相信比卡纳克神庙年轻得多的图书馆会被烧的连石头也不剩一块,它多半是西欧白人为了虚构其历史文化杜撰出来的,因为他们总说他们的文化典籍存于此,然后流散于世,后来在文艺复兴时被重新发现,完全是编造之说。

所以我们还是说神庙吧。在托勒密王朝,统治者没有阻止埃及人继承自己的历史传统,相反,为了巩固统治他们还笼络僧侣,扶持神庙,因为他们知道,仅用武力是不能彻底征服一个民族的,对他们进行心理控制比武力更有效,所以托勒密王朝争取到了僧侣阶层的支持,从而也得到了人民对他们的忠诚。统治者在埃及各地建了很多神庙,其中菲莱神庙和荷鲁斯神庙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要说这两座神庙崇拜的神,得先介绍下古代埃及的神氏系统。

古埃及人对世界最原始的认识有一个独特的创世论,他们对宇宙起源、神和人以及万物形成的神话传说的核心是太阳神崇拜。他们认为早晨的太阳叫凯普利,中午的太阳叫拉、晚上的太阳叫阿图姆。而阿图姆是造物主,创造了诸神,他独自生出了大气之神舒和湿气女神泰富努特,这二者结合生出了大地之神盖伯和天空女神努特。天空女神努特的脚站在东方的地面上,双臂下垂到西方,她的身体弯曲在大地上造成了天空,大地之神盖伯平躺在下面就形成了大地,他们夫妻最终创造了天地。

之后盖伯与努特又生出奥西里斯、伊西斯与赛特、涅菲悌丝四个儿女,他们分别结为两对夫妻。传说两兄弟之间发生了王权之争,赛特篡夺了哥哥奥西里斯的王位,后来奥西里斯之子荷鲁斯长大成人后,手刃赛特,替父亲报了仇,并成为新的埃及帝王,这正是《哈姆雷特》的情节!不知莎翁是否受此启发啊?

菲莱神庙与伊德富神庙分别祭祀的就是上面神话里的伊西斯与荷鲁斯。菲莱是尼罗河中的一座小岛,我们弃车登舟,船行不远就看见岛上的这座神庙,它是为纪念伊西斯而修。上面我们说到,赛特垂涎于他兄长的王位,将其兄杀害。在这里,神话变得更加丰满,传说赛特将奥西里斯的尸体分成了十多块,分别扔到埃及的各个城市,伊西斯在神灵的帮助下,获得一对翅膀,飞遍整个埃及,终于把丈夫的尸体都找全,拼在一起,她的眼泪使其丈夫复活成为阴间的神。为了纪念这段爱情故事和伊西斯女神,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二世修建了这座神庙。所以这座神庙也叫做伊西斯神庙,伊西斯女神是古埃及掌管音乐和生育的女神,深受埃及人喜爱。埃及神庙的结构大体是相同的,菲莱神庙也不例外,通过一座雄伟的塔门进去就一个宽阔的庭院,庭院两边是高大的石柱,与之前时代的风格不同,这里的石柱有着浓郁的希腊风格,再过一座塔门进入内庭,最后是全封闭的圣殿,但不同之处是这里的浮雕更加精致,圣殿四壁刻满了精美的浮雕,中间有一个半人高的祭台,站在这里我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感!

进埃及记———马达游记
进埃及记———马达游记
进埃及记———马达游记
进埃及记———马达游记

后来我们又来到伊德富的荷鲁斯神庙,因为荷鲁斯的形象是一只老鹰,所以塔门前站着两只高大的戴着王冠的老鹰石像,看上去威风凛凛,游人们争相与之合影,传说荷鲁斯与赛特决战就发在伊德富,所以托勒密三世在此修建了荷鲁斯神庙,埃及人每年都会在这里庆祝荷鲁斯战胜了赛特。它与其它神庙也是大同小异,但比较有意思的是圣殿外面的一圈围墙的浮雕,描述了关于荷鲁斯杀死他叔叔赛特的故事,这是一组连环画,非常传神精妙。

托勒密王朝的统治者有意将埃及的神与他们来自希腊的神合一起来,比如将阿蒙认同于宙斯;荷鲁斯认同于阿波罗。但目的也还是一个:通过僧侣的祈祷和颂扬来宣扬“王权神授”。

(五)伊斯兰世界的城堡与清真寺

托勒密王朝创立不久,它便和罗马形成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越来越依赖罗马的支持,最后成为罗马庇护下的被保护国,公元前31年埃及沦为罗马的一个行省。这样一直持续到公元6世纪,641年罗马人的统治结束,埃及开始了阿拉伯时代。新的统治者并没有强制埃及人改变宗教信仰,但他们对皈依伊斯兰教的民众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待,于是伊斯兰教渐渐的在埃及得到了普及,一直持续到今天,大多数埃及人是虔诚的穆斯林。清真寺在城市、乡村随处可见,诵经声昼夜不歇。甚至在飞机上,我都看到埃航的空乘(男性),跪在飞机走廊的末端做礼拜!

阿拉伯化的埃及是富足的,农业与手工业都很发达,而数学、天文等科技水平也很高,同时期的欧洲人生活在阴冷、落后的北方,对埃及的财富垂涎三尺,他们终于忍不住发动战争开始对中东及北非进行抢劫。他们的借口是救助穆斯林统治下的基督徒,这就是所谓的十字军东征。到了11世纪教会强制人们去耶路撒冷朝圣,声称身犯重罪的人都可以借这种方式得到救赎。1096年正式发起了十字军东征,教堂将参加十字军的人及他们的家人都置于保护之下,宣布对这些人免税,并且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债主不得追究他们的债务(以便让他们专心抢劫,回来还债),于是社会上的渣子们如小偷、强盗、杀人犯都参加到了十字军中。

我们在开罗东郊,参观了一座非常著名的城堡——萨拉丁城堡,不过因为在维修,不能遍观全景,只是看到了城堡的一角,搭着脚手架,但从外面的围墙看,它的规模是非常坚固庞大的,这儿曾经是抵抗欧洲十字军的重要战场。公元1168年,十字军入侵埃及后,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向西亚吉赞王朝的苏丹求助,萨拉丁受命率军前往救援。他在开罗的东郊建立了这座城堡对抗十字军的入侵,保住了开罗。公元1171年萨拉丁推翻法蒂玛王朝,自立为苏丹,建立阿尤布王朝。

十字军在第二次东征时占领了耶路撒冷,对穆斯林进行屠城,杀死七万多人!并大肆抢劫穆斯林的财产,他们约定谁第一个占领了某栋房屋,谁就可以拥有这里的财产。新王国在萨拉丁的治理下恢复了强大,他发起了对十字军的反攻,萨拉丁收复耶路撒冷后没有对基督徒进行报复,他不但允许他们回欧洲还允许他们带着自己的财产离开,不过萨拉丁并不是一个滥用仁慈的君主,他饶恕了大多数敌人,但作恶多端的“圣殿骑士团”不在赦免之列,其200多名成员被处死。可见萨拉丁才是一位真正的骑士,而那些只知杀人越货的十字军实在只是些下三滥而已。

进埃及记———马达游记

如今萨拉丁城堡看上去显得颇为寂寥,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早已远离,但我坚信英雄的灵魂一定还驻留在这片大地上。

萨拉丁城堡已归于沉寂,但它的一角还有一座非常抢眼的清真寺,不过它不是萨拉丁时代的,而是建于1830年,我们走过一个长长的走廊就来到入口处,里面是一个院子,雪花石铺地,七月的大太阳把地面晒得发烫,进门不能穿鞋,两个孩子光着小脚一蹦一跳地窜到阴凉处。院子中间是一个石制的亭子,精雕细琢而成,非常精美,亭内有一个蒙古包状石屋,下面是一圈水龙头,原来是供穆斯林礼拜时做小净(洗脸、手、脚)用的。清真寺主建筑呈正文形,它的顶由一组穹窿组成,中间是一个大圆穹顶,高52米直径21米,四周是一些小穹顶,它们共同撑起了巨大的空间,穹顶旁边有两个宣礼塔,笔直地刺入云霄,整座清真寺显示出恢宏的气势。进入大殿后,由于空间宏大,人一下子就觉得凉爽了,抬眼看去,顶上是大型的枝型吊灯,色彩斑斓;往深处看是精致的讲坛,庄严肃穆。地面全部铺着地毯,人们三五成群,或坐或跪,小声地说着话,整个环境显得很静雅。我们两家围坐成一圈,听导游讲这座清真寺的故事:它的修建者叫穆罕默德·阿里,是埃及近代史上著名的穆斯林君主,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进行了全面改革,为埃及奠定了现代化的基础,清真寺的一角被一圈黄铜围栏围了起来,里面就阿里的坟墓。走出清真寺我们再次欣赏外部的走廊和镶嵌在墙上的各种浮雕与经文,虽然对容不甚了解,但还是能感受到它的美。

进埃及记———马达游记
进埃及记———马达游记
进埃及记———马达游记
进埃及记———马达游记

(六)时尚红海

十多天的游览,古埃及的遗迹终于看的审美疲劳了,好在最后两天时间在

红海边。我们从阿斯旺下了船,乘车一路往东,前面两小时一直行驶在乡

村公路上,路况比较差,几乎要晕车,后面几个小时是沙漠公路,非常炎

热枯燥。中途中在一个小休息站休息,那其实就是路边的几间房,外面支

一个篷,有个厕所再加上一个小柜台卖些小食品与水,但在沙漠中,却显

得弥足珍贵,可以给我们调节下心情,也补充点饮料。突然我发现在篷子

下有一个小铁笼,里面竟然关着两只小狐狸,虽然很小但看上去很凶的样

子。跳跳与洋洋跑过去给它们喂些吃的,孩子们遇到点有趣的事便忘记了

疲劳。

三百公里的路我们走了五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了红海!在大沙漠的映衬

下,海水显得异常得蓝,靠近岸边的海水绿得发亮,大家的倦意一扫而

光,都兴奋起来,伸着脖子往外观望。这儿的风景真是很奇异,一边是无

边无际的沙漠一边是浩瀚辽阔的海洋,它如一个美丽而寂寞的仙女,长久

地伫立在天边。在沿海公路上前行,房屋慢慢的多起来,大多都是宾馆和

度假村,我们订的citadel azur酒店藏在一座临海的小山里,确切地说,它

是一个度假村,数十栋房子依山而建,连接各楼之间的走道是在山腹里挖

出来的,给人带来难得的清凉。从屋子出来一下台阶就是沙滩,各种休闲

娱乐设施齐全。游泳池是必不可少,池边的椰枣树象一把把大伞,挡住了

炙热的阳光,吧台的饮料免费供应,孩子们最喜欢了,他们还认识了几个

小伙伴,一起在水中尽情地玩耍。晚上的自助餐非常丰盛,因为伊斯兰国

家禁止饮酒,之前十多天去的饭店都没有酒水供应,但这个度假村里顾客

外国人居多,所以酒水不限量提供,海鲜、烤肉加啤酒这是我的最爱,十

分过瘾!

酒饱饭足回房间,我们有一个大阳台,小蔡一家便一起过来坐,泡上国内

带来的红茶,一通神聊,我和刘生聊天一直到深夜。

第二天的活动是乘游艇出海,船驶出两个小时到了一处珊瑚礁停下来,这

是一个浮潜的好地方,海景美、水更清。大家穿上装备纷纷下水了,船的

尾艄专门有舷梯下去,人漂浮在水面上,头埋在水中,清楚地看到下面的

鱼游来游去,感觉人是飞在空中一般。跳跳象一只出了笼的小猴子,在船

上水中上窜下跳,一会攀缆绳一会抓礁石,愉快的时间过的总是很快,下

午船开始返航。船上座位被设计成酒吧卡座的式样,所以结伴的人们一组

一组地聚在一起,有吃零食的、有抽香烟的,说说笑笑很热闹。

我们邻座是一家埃及人,祖孙三代来玩的,小孙女两三岁的样子,圆圆的

脸上镶着一双大眼睛,眼窝深深的,棕色的小卷发上别着一只粉红色的小

发卡,胖嘟嘟的小手,手指甲涂成红色,实在是太可爱了!我妻子从上船

开始,抱着她就不肯放手了,恨不得要拐走!那个小宝贝嘟嘟哝哝地说着

阿拉伯话,妻子啰啰嗦嗦地说着汉语,两个人看上去聊得很投机。当孩子

被抱回去后,一转身就会踉踉跄跄地走过来找她,很有缘分啊!妻子和小

蔡两个翻箱倒柜地想找点吃的或玩具什么的给这个小姑娘,把包掏空了也

没找到吃的,后来小蔡翻出来一个檀香木的小挂件,上面刻着一个繁体汉

字“乐”,妻子就把它拿给小姑娘,小家伙抓过来就往嘴里塞,她奶奶连

忙抢过来给她收着,大家一起笑起来。船就要靠岸了,游客们也将各奔东

西,小姑娘的爷爷走过来同我们告别,当得知我们是中国人时,他握手的

力量都加大了。

埃及之行就这么结束了,回国后,我们把带回来的工艺品一件件地拿出来

细看,无论是沙草画还是眼镜蛇香熏,或是银饰,还有儿子买的甲虫挂

件,觉得每一件都无比精美,边看边赞叹,小蔡一家打电话来说,遗憾买

少了!大家一致同意,以后找机会再去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