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汉高祖刘邦一生两首诗力压乾隆的四万首

作者:何由之

刘邦农民后代,家中四子,排行老三。

自小性格大胆、顽皮、豁达、天生一双识人惠眼,好结交朋友,最终成就了千古一帝。

正因父母是目不识丁的农民,刘邦小时候没上过学,青少年时期属于“文盲”没错。

中国历史上众多皇帝中,刘邦一生最为传奇,草根出生,秦朝的“村长(亭长)”,抓住机遇完成逆袭,改写了中华历史。

纵观古代帝王们,大多都有喜欢舞文弄墨写诗的嗜好。其中留芳百世的佳作如:隋炀帝的《春江花月夜》,李世民的《入潼关》等等。

最喜欢写诗的皇帝非乾隆莫属,一生写了4万首,他八岁开始写诗,按此计算日均1.4首。

很可惜,乾隆虽则才高八斗,家世骇人,打小接受最顶级的精英教育,遗憾的是写诗4万首,却没有一首能留传千古。

乾隆帝吃饭写诗,睡觉写诗,走路写诗,高兴写,失意写。总之写诗如痴如狂,但就是没有一首上乘佳作。只有一首简单的小诗《飞雪》入选小学课本。

“文盲皇帝”刘邦就谦虚的过于低调,他一生只写两首诗,且惜字如金,一首《大风歌》,另一首《鸿鹄歌》。

汉高祖刘邦一生两首诗力压乾隆的四万首
汉高祖刘邦一生两首诗力压乾隆的四万首

喜欢古诗词的朋友们都知道,虽然刘邦的诗产量很低很低,不过质量绝对无可挑剔。

“文盲”如何能写出留芳百世的诗呢?

诗歌反应作者人生历程,生活经历,更是个人胸怀、人生抱复的写照。,

刘邦一生即平凡又波澜壮阔。

话说刘邦是“文盲”一点没错,出生农家小院,又深受父母疼爱,属于家穷惯养的那种。

自幼不爱劳动,还有好吃懒做的毛病,但个性又很强,父亲的指责全当耳旁风,从小表现像个与年龄不符的“老油条”。

刘邦年轻时候,一不务农,二不经商又无文化,这样的人即便活在当下,也会让人嗤之以鼻“废材”一个。

不过他虽然一身毛病“混混”一个,但他的社交能力是妥妥的高材生。

而这正是他能够成就伟业根源所在。

触碰刘邦人生大转变是秦始皇,当时,刘邦就是个“村长”,他送几十个体检合格的年轻人去部队,半道上看到秦始皇的巡游车队太为壮观,有感而发“大丈夫亦当如此”。

从此后,刘邦开始虚心学习了,不懂就问,特别善于倾听高人指点。

久而久之,刘邦的文化素养大有长进,也就有了出口成章、留芳百世的两首诗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