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漫长的谢幕:里根总统 一位保守主义者的崛起和冒险之旅

作者:齐林居
漫长的谢幕:里根总统 一位保守主义者的崛起和冒险之旅

里根被评为美国历史上最好的总统之一

政治家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因为生前大权在握而无法不显得重要但一转身就会变得无足轻重;另一种是在身后随着时间推移却愈发彰显重要。罗纳德·里根无疑属于后一种,逝世后,他被美国人公推与华盛顿、林肯齐名的伟大总统。

2011年2月2日-5日,盖洛普民意测验做了一次谁是最受欢迎的美国总统的调查。里根得到最高的87%支持率,接下来依序是约翰·肯尼迪、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和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此后,里根在每年的多个民调测验中继续被选为是最好的美国总统之一。美国人还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华盛顿的国际机场与海军的一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在20世纪后期,里根总统,还有英国的铁娘子玛格丽特•撒切尔、苏联的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等人一起改变了世界格局。

里根成长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北部小镇的一个低收入家庭,1932年毕业于尤里卡学院,成年后的首份工作是体育广播播报员。对自己的家乡,里根曾说:“我想,对任何想要进人政界的人来说,幼年在小城镇生活的经历都是一种良好的基础。你所认识的人都是活生生的个人,而不是某个特殊利益群体的成员或某个集团。”

1937年,里根搬至加利福尼亚州,并从那里开启演艺生涯,他后来被推举为美国影视演员协会主席,里根在其主席任期内以反共著称,并致力与联邦调查局合作清除左翼思想对好莱坞的渗透。20世纪50年代,里根从演艺事业转为电视业,负责通用电气的宣传推广。1964年,里根为保守派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巴里·戈德华特发表《抉择的时刻》演说,此举为这位刚踏入政坛的政治新人赢得了全美的关注,顺势成为刚兴起的新保守主义代言人。在赢得一定的支持者后,里根于1966年当选加州州长。州长任期内,里根选择提高税收,顺利将预算赤字转亏为盈。然而他提高税收的行为也引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生的抗议示威,里根以强硬的态度下令国民警卫队进驻校园镇压示威。

里根在1980年的决定性选战中击败当时民主党的总统吉米·卡特,共和党亦在同年赢得26年来首次在国会参议院过半数的席次。二战时期美国战略情报局的特工老手、银行家威廉·凯西主持了里根阵营的竞选计划,他的策略是瞄准“伊朗人质危机”议题;新闻媒体每天聚焦报道卡特政府在拯救德黑兰大使馆人质上的灾难性失败,分析家们认为这是导致卡特败选的主因。

此外,卡特也无法解决眼前高居不下的失业率和经济成长迟缓,动荡不安的石油市场使全美各地加油站前大排长龙,更让选民们察觉到美国在国防上的弱点。在1980年大选里谈到经济时,里根这样说:“我告诉你们我不能使用萧条这个字眼。让我来告诉你们这些定义,经济的衰退是指你的邻居失了业,经济萧条则是指你也失了业。而经济开始复苏指的则是—卡特已经失业的时候。”

里根在大选电视辩论上的表现有力提升了他的选情,辩论中他看起来比卡特更自在。1980年正是美国通货膨胀和银行利率急速高涨的时期,在回答观众的问题时他做了一个经典的回答:“你觉得你现在的生活比四年前要好吗?”

漫长的谢幕:里根总统 一位保守主义者的崛起和冒险之旅

里根和第一夫人南茜在第一次就职典礼舞会上

里根第一次就职年龄为69岁349天,是当选为美国总统之最年长者。而这一记录一直保持到2017年,才被同党籍的唐纳德·特朗普以70岁220天的年龄打破。

里根在1984年竞选连任时击败前副总统沃尔特·蒙代尔,赢得美国总统选举史上最多的525张选举人票,占选举团538张票的97.6%。这也是美国近代史上差距第二大的总统选举结果,仅次于小罗斯福在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对阵阿尔夫·兰登,小罗斯福那年赢得531张选举人票中的98.5%,即523张。

里根入主白宫后推行的经济政策为供应面经济学,被世人称为“里根经济学”。而按照这位总统自己的说法则是,“芝加哥经济学派、供应面经济学,随便你怎么称呼它。我注意到有些人甚至称它为里根经济学,直到它开始生效为止……”

1980年美国经济面临两位数的通货膨胀(这使得经济计划相当难以预料)和20%的银行利率(使得大多数人难以抵押贷款),将近800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劳工的平均时薪比起5年前下降了5%,但联邦政府征收的个人最高税率平均高达67%,国债将近1万亿元。

作为一个出了名的经济上的“自由意志主义者”,里根历来主张减税、缩小政府规模、减少对商业的管制。里根始终警告,他对联邦政府在处理重大问题上的能力抱持着怀疑态度,尤其是在经济问题方面。他的解决方式是撤回政府的干涉并减少税率和商业管制,以此让自由市场机制能自动修正所面临的问题。里根总统在1981年1月20日就职典礼那天说道:“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

但是,当时没有人清楚他准备如何推进“把所得税降低25%、减少通货膨胀、降低利率、扩大军费开支、增加政府赤字和国债,排除税赋规则的漏洞,继续对商业行为撤销管制……”这一系列经济政策,更不确定由民主党主导的国会众议院是否会支持他。

在1981年2月对全美的广播电视讲话中,里根明确告诫美国人,“解决数十年累积起来的问题需要时日,但我们大家拧成一股绳就会取得成功: 我们必须意识到,没有「一蹴而就的解决办法……但在完善经济复兴计划方面,我们不能丝毫耽搁,这一经济计划的目的在于降低税率以刺激生产,削减政府开支以减少失业和抑制通货膨胀。」”

针对所谓的滞胀(经济发展停滞加上高通货膨胀),为了复苏美国经济,里根首次就职总统后所下的第一道命令是停止联邦政府对石油价格的控制,以恢复国内在石油生产和探测上的市场动力。为解决两位数的通货膨胀,里根支持时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保罗·沃尔克以戏剧性手段提升银行利率来达成减缩货币供应量目标的计划。

20世纪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经济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评价,当年里根其实了解到“若要成功遏止通货膨胀,金融的管制和短暂的经济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里根利用紧缩货币供应配合全面减税的方法来刺激商业投资的做法,虽然被他的政治对手嘲笑是“巫毒经济”、“涓滴效应”和“里根经济学”,但里根却非常成功地展开了全面减税。他的政府在1981年推行的减税法案规模是美国史上前所未见的,减税不仅将所得税率大幅降低,也消除了税赋制度的很多漏洞。

为终结通货膨胀而紧缩货币的供应,致使美国经济在1981年7月进入急剧的衰退,并在1982年11月降到谷底,衰退几乎打破了大萧条的纪录。但美国经济历经1981年-1982年的衰退后,于1983年开始了强有力的复苏,这波经济成长还将维持好几年,直到里根任期结束前都未停止,从而成为美国史上为期最久的经济扩张,原本高涨的失业率到1984年中旬也降回至1981年早期的数字。

即便自1985年起,美国的经济增长因为面临日本和西德两大制造强国的竞争而有所减缓,但在后几年里透过美元贬值,失业率尚能持续下降。

漫长的谢幕:里根总统 一位保守主义者的崛起和冒险之旅

里根就经济政策发表讲话

里根政府大力减税帮助了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更多工作机会,最终将使联邦政府获得更多税收,从1980年代初的每年5,170亿美元大幅提升至超过1万亿美元。而里根政府新的军事战略大大增加了天文数字般的军事预算,导致联邦政府的预算赤字达到历史罕见的地步。

由民主党占多数的众议院,则坚持反对里根为扩军而大笔减缩社会福利和其他国内支出。一些批评家认为,里根这种将天文数字预算大幅投注军事产业的政策,事实上属于古典的凯恩斯经济学,并坚称接踵而来的经济成长并非减税造成的,是政府大幅度增加支出的结果。

里根关于预算赤字的说法是,“但在竞选期间,美国人民告诉我他们最大的担忧莫过于国家安全。我在全国各地呼吁平衡预算时,多次提问:「如果我们不得不在国家安全和赤字之间做出选择呢?」我每一次都回答说「我必须站在国防这一边。」每当我这样回答时,听众都大声欢呼。没有人愿意由一个第二流的陆军、海军或空军来保护我们的国家。”

与此同时,共和党的支持者们盛赞里根振奋了美国人在1980年遭遇的空前低落的士气与挫折感,并且让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超越以往政府的管制。在对外政策上,里根选择将对苏联的战略由原本的围堵转向为强硬地直接对抗,而不是像前几位总统,如理查德·尼克松、杰拉尔德·福特和卡特一样采取缓和政策。在假设苏联已经没有能力投注比美国更多军事预算的情况下,里根放手展开新一波的军备竞赛,他还设法使美苏冷战在经济上和表面上都激烈化。

里根总统两届任期完满结束后,副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在1988年的大选中挟著里根的超高人气而大获全胜。里根的总统任期深刻影响了1980年代的美国和世界,使得美国的80年代常常被历史学家称为“里根时代”,他那属于右翼及保守派的思想哲学至今依然是美国保守派最显著的标志。

不过,也有部分左派观点批评里根的经济政策为日后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埋下伏笔,尽管所有阶层的收入都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基督教右派和新保守主义在里根执政时期取得影响力,这将改变共和党未来的政治生态。

可以说,在西方保守派眼中,里根一生最大的勋业在于结束了冷战,他们称赞里根是美国得以拖垮苏联的大功臣。而历史学家对此却还没有达成共识,一些人认为里根是促使苏联于1991年垮台的主要推手;一些人则认为苏联于他任内开始的转变,只不过是时间上的巧合。

但不论怎样,当 1981年1月20日,里根就任第40届美国总统时,他即将面对的情势可谓相当不妙。彼时的美国被卡特4年软弱混乱的执政搞得筋疲力尽,越战、水门事件的阴影还没消除;国内经济受国际石油危机冲击一片衰退;伊朗霍梅尼革命把在德黑兰的美国人扣为人质。

相反,苏联兵出阿富汗,并在中东、非洲、拉美全面扩张势力。里根接手的美国,是一个已然衰颓的美国、缺乏自信的美国。这时,里根虽已是69岁的老者,可他与在二战危机关头出任大英帝国首相的丘吉尔一样,有一颗狮子般的雄心。他说:“伟大的美利坚应该从事与自己相匹配的事业。”

里根是一位坚定的保守主义者,他笃信基督教,虔诚的相信美国传统、政体和市场法则的优势,他反对大政府,希望充分发挥个人及企业的潜力,正如前述,他有一句名言:“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

里根是一位心灵简单的人,在他思想中可能并没有什么复杂、雄伟的战略体系,但他天性乐观,极擅长在大战略视野里准确把握出手的时机。在重大决断上,他相信自己的直觉,能够从复杂多变的大外交里做出清晰正确的抉择。他在重要外交场合虽然言辞犀利,却行动谨慎。里根属于历史上那种具有天降大任使命感的大政治家,他认为自己是应上帝的召唤,带领美国人民重拾信心、寻找失落的美国梦、勇敢进取、强化经济与军事实力、重振美国国威。虽然当时,里根并不知道怎样打垮苏联,但他迷信般地相信,他可以扮演苏联的终结者角色。

里根执政期间,最大外交课题是如何和苏联打交道,与他对手的是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先生,与他同呼吸的是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撒切尔比里根早两年拜相,比他晚一年退休。在欧洲盟国领导人当中,她是里根最关键也是最要好的朋友,两人同样是保守派,并推行相似的经济政策,撒切尔夫人长期支持里根对苏联的威慑态度。

漫长的谢幕:里根总统 一位保守主义者的崛起和冒险之旅

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在戴维营会晤

里根与撒切尔夫人在1975年结识时就一见如故,两人对莫斯科的憎恶更是一拍即合,在国防和经济政策方面也是步步亦趋。从1981年到1989年,白宫与唐宁街十号缔造了当代最牢固的盟国情谊,可与二战时期罗斯福、丘吉尔之惺惺相惜并论。里根曾褒扬撒切尔是“英格兰的人中龙凤”,撒切尔则说里根是除了她的丈夫之外,“我生命中第二重要的男人。”

里根对苏立场之强硬远远超乎克里姆林宫衮衮诸公的想象,上任伊始,里根即公开质疑克宫合法性、随即直称苏联为“邪恶帝国”,并大举扩充军备预算,开发“星球大战”战略防御计划。里根政府以“唯有实力才能获致和平”为名的国防政策发起二战后最大大规模扩军,这个名称是为了对照西奥多·罗斯福的强硬外交政策和他的名言“说话温和,手持大棒(意味军事实力)”。

里根还效法年轻的肯尼迪总统,在1987年6月来到举世闻名的柏林勃兰登堡门前,对着那道把欧洲分裂成东西两个阵营的柏林墙,向苏联领导人大声喊话:“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打开这扇城门。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把柏林墙推倒吧。”

里根政府新确立的对苏政策以赢得冷战为最终目标,这个战略被命名为NSDD-32(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s Directive),这个战略概述了里根计划在三个战线上对抗苏联:经济上—减少苏联获取高科技技术的机会并减少其资源,包括压低苏联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价值;军事上—增加美国的军事支出以巩固美国在谈判上的立场并迫使苏联转移更多经济资源至军事用途上;以及在政治上—秘密支援全世界的反苏联势力,从阿富汗的圣战者游击队,到波兰的团结工会运动(同时也得到罗马教廷和投资银行家乔治·索罗斯支持)。

在经济方面,里根的国内政策使美国经济走向复苏,并且在经济发展中出现了继“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革命:快速电脑化的经济、高科技的技术日益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但苏联在这方面却远远落后。相应地,里根进一步禁止美国及其盟国对苏出口高科技技术,使苏联的经济处境更加恶劣。有一段时间当石油价位极高时,这种落后因苏联输出了大量石油而得到掩盖,但这个暂时的优势在1980年代初期便彻底丧失了。

要与西方国家进行经济竞赛显然必须进行从上而下的改革,戈尔巴乔夫发动了这次改革,他期望新政策中的开放性和新思维能够重新复兴苏联经济,但这些改革却一直找不到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反而产生了更多的矛盾。

在军事方面,尽管里根执政时与克宫签署了《中程导弹条约》(INF)、进行了战略武器限制谈判(START I),但里根政府仍然毫不动摇地提出主动战略防御计划—部署以外太空为基础建立的导弹防御网,用环绕地球的军事卫星来拦截导弹,即俗称的“星球大战”计划。

星战计划通常被美国以外的国家视作是一种战略威胁,因为它或将抵消苏联对美国“保证互相毁灭”的军事能力,理论上将能使美国在发起核战的第一击后躲过接踵而至的苏联核反击。

批评家认为这项计划是不切实际的,而且也违背了美苏达成的反弹道导弹条约;支持者则相信星战计划能迫使克宫投入更多无法负担的军事支出及资源。事实上,莫斯科也曾经尝试着自行建立起一套类似的系统,或至少同时经由限武条约来减缓与华盛顿间的军事差距。最后众所周知的是,苏联在后者上表现的虽较为成功,但却因试着追上美国的军事和研究开发经费(不只是星战计划)而严重损害了原来已很不可靠的经济,这也被公认是让苏联帝国垮台的主因之一。

在里根政府推出“星球大战”计划后不久,由于真切感受到可能因此失去军备竞赛中的平衡地位以及全球的战略根基,克宫对冷战情势演变的前景越来越感到沮丧。里根的大规模扩军行动和他强硬的反苏言论,进而造成克宫对1983年北约例行举行的“优秀射手”演习产生近乎恐慌的反应,虽然这次核战危机随着演习结束而迅速平息,但这次演习也显示了里根总统的强硬态度所可能造成的危险后果。

1986年10月,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冰岛会面,峰会中戈尔巴乔夫急切的希望华盛顿取消星战计划这种防御性的但也是攻击性的导弹防御网。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在新当选的维陶塔斯·兰茨贝吉斯总统领导下宣布脱离苏联独立,其余的苏联加盟共和国也在1991年先后宣布独立。1991年12月25日,苏联正式宣告解体。撒切尔夫人对20世纪下半叶这一最为巨大的地缘政治变局描述道:“里根不开一枪便赢得了冷战。”

当然,里根也不是一味、盲目的追求对抗,他似乎可以从蛛丝马迹里凭借直觉,敏锐捕捉到深藏在厚厚宫墙内苏联领导人的微妙心理变化。一些历史学家,如贝丝·费舍尔在她所著的《里根的逆转》(The Reagan Reversal)里,就谈到了1983年那次危机对里根的外交政策有着怎样的深远影响,使得他的对苏战略从直接对抗转变为和睦友好的政策。

漫长的谢幕:里根总统 一位保守主义者的崛起和冒险之旅

里根和军方领导人检阅仪仗队

同对苏联战略的成就相比,在中东、拉美,里根政府遇到了一连串大挫败。

在中东,由于真主党在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后开始绑架美国公民并攻击平民目标,里根政府决定强力反击黎巴嫩的真主党。在联合国下令于黎巴嫩实行限期的多国部队托管后,8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被派遣至贝鲁特以撤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部队。在1982年9月16日于贝鲁特发生萨布拉-夏蒂拉大屠杀造成数百名巴勒斯坦平民死亡后,里根组织一支新的多国部队。在积极的外交行动后终于达成黎巴嫩与以色列间的和平协议。不久后美军部队撤离,但却在1983年11月23日发生汽车炸弹对美军军营的攻击,造成高达241名陆战队员阵亡。里根称那天是他的总统生涯里最悲伤的一天。

在拉美,里根政府支援尼加拉瓜反政府游击队的资金来自于秘密贩卖武器给伊朗的利润,后来引发“伊朗门”丑闻,使尼加拉瓜政府得以向国际法院提起控诉。里根总统坦承他对秘密军售伊朗计划并不知情,并迅速召集独立检察官办公室(Office of the Independent Counsel)实施调查,10名里根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及军事、情报幕僚被判罪而被迫辞职。国防部长卡斯帕·温伯格被控告作出伪证,但在审判开始前一天取得了接任的老布什总统的特赦。历史学家在2006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将军售伊朗丑闻列为“美国总统犯过的最严重错误”中排名第9的事件。

20世纪下半叶世界历史的转机,源于1985年11月19日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在日内瓦的第一次会晤,在这之前,美苏峰会已有6年停摆。当小他20岁的戈氏刚一抵达日内瓦湖畔,美苏首脑即直奔军控主题开始面对面交锋。中场时,里根便提议两人出去走走,说要“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一幕颇有戏剧性,“我的反驳结束之后,双方的军备控制专家们开始发表意见。趁此空闲机会我向戈尔巴乔夫提出,我们俩到下边的船屋去呼吸点新鲜空气,交谈一会儿。甚至没等我把话说完,他就从椅子上跃起身来。”

在主会场外面,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又单独交谈了一个多小时。里根在结束讲话时直言不讳地对戈氏讲道:“我们面临的选择要么是达成一项削减军备的协议,要么是继续军备竞赛。而且我要告诉您,如果还是要搞军备竞赛,您必须清楚那也将是一场你们无法取胜的军备竞赛,因为我们不会允许你们保持对我们的优势。”这也是扭转整个冷战美苏对峙僵局的一次关键对话。

数年后,里根在回忆这场历史性的会面时说:“一个多小时过去后,戈尔巴乔夫和我觉得我们该回到其他人那里了,于是我们走上了通往主楼的小路。走到半路,在停车场中央,我请他停一下,因为我有一种感觉:现在这样做正是时候。我邀请戈尔巴乔夫去华盛顿进行下一次会晤。他不仅接受了我的邀请,还邀请我去莫斯科举行第三次最高级会晤。”

美苏两国代表团的高官们原来以为他们只会出去一、二十分钟,结果他们一去就是一个半小时。更重要的是在回来之后,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对彼此都留下很好的印象,而且直接敲定了后续两场高峰会,华盛顿和莫斯科各一场。双方的幕僚得知后,差点没当场昏倒。事后,里根在自传中对此做了生动的描写:“当我们重新坐下来后,我们对谁都没提起这件事。但在会后,当我告诉我们代表团的成员戈尔巴乔夫和我已经同意再举行两次最高级会晤时,他们都惊讶得目瞪口呆。”

漫长的谢幕:里根总统 一位保守主义者的崛起和冒险之旅

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日内瓦会晤

里根在与戈尔巴乔夫的交谈中感觉,克里姆林宫并不是像想象中那样壁垒森严,戈氏是可以与之打交道的人。而戈尔巴乔夫的真实心理是不想再走老路,他试图在苏联实行变革,多年后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即使是新的苏联领导人也可依旧方式行事,但我们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因为我们看见了国家面临的严重问题,也了解到必须教人类从因核竞赛而被逼向的深渊边却步。”

而里根准确地把握了这一重大历史契机,险遭遇刺又使他对以往的人生经验、世界认知和对生命的热爱有了全然不同的体验。在第二任期,里根开始朝着“和平制造者”这一历史定位努力。

作为右派的强势领袖,拥有美国公众的信赖,加上美国总统掌控的巨大行政资源,使得里根在坚持个人信念之时并不武断生硬,他积极寻求机会和苏联领导人沟通与协作,在谈笑风声间化解兵戈。在日内瓦会晤之后,从1986年到1989年里根卸任之前,他和戈尔巴乔夫又举行了四次高峰会,分别是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华盛顿、莫斯科与纽约,两人之间的信任日趋活络,并且渐次达成裁减战略核武器、撤除欧洲陆基中程核导弹等重大共识。

2004年里根病逝后,戈尔巴乔夫在《纽约时报》发表纪念专文说:“在多年来我与里根私下融洽的相处让我体味到他的人性魅力。他是一位真正的领袖、一位言而有信且乐观进取的人。他的一生为人正直,而且勇敢的面对使他晚年陷入黑暗的残酷病魔。他在历史上和人们心中赢得了地位。”

里根的崛起,意味着保守主义在美国史诗性的崛起,并慢慢逐退肯尼迪那一代民主党人所代表的自由主义,成为美国政治和社会新的主要潮流。小布什政权,就曾被认为是里根主义的衣钵传人,小布什以强硬的立场在国际上出击,全面的调整军事战略和扩军,重视原则与承诺,在统御上着眼大局,放手小事。但小布什所欠缺的是里根的那种与生俱来的超凡沟通能力。

里根早期的好莱坞经历成了他从政后的财富,他在表达概念时的口才和带有的独特情感,被世人誉为“伟大的沟通者”。里根的修辞技巧是相当多变的,他善于运用强烈、甚至是意识形态的言词来指责苏联—特别是在第一届任期时。

里根本人在1989年对美国人民的告别演讲中修正了那种认为他只是一位伟大沟通者的简单化概念。他说:“过去的八年,别人送了我一个绰号,「伟大的沟通者」。不过,我从不认为是自己的风格或措辞使然:是内容使然。我不是一个伟大的沟通者,但是,我传递了伟大的理念,它们不是从我脑子里冒出来的,而是来自一个伟大民族的内心—来自我们的经验、我们的智慧,来自我们对指导了我们两百余年的原则的信仰。你们称其为「里根革命」。我接受这种提法,不过,在我看来,它似乎更像是一场伟大的发现之旅,即重新发现我们的价值观和我们的常识。”

但里根总统的确是一流的演说家,是美国政界最激励人的演说家之一。无论在椭圆形办公室对美国人民发表炉边谈话,在美国国会或英国议会发表正式演讲,还是对外国敌人发出直接挑战,他都游刃有余。这些口才技巧源自于里根担任演员、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和政治家时逐渐培养的经验。里根在演讲集《说出我心声》中欣然承认,他在好莱坞拍片和后来主持电视节目“GE剧场”时锻炼了说话能力。他意识到,自己在政治上的成功部分归结于出色的演说能力,这基于两点:“诚实地”表达自己,“跟观众紧密联系”。

漫长的谢幕:里根总统 一位保守主义者的崛起和冒险之旅

里根以“伟大的沟通者”著称

对演说技巧,里根说过,“我的影业生涯和多年来上千次演讲的经历,或许使我学会了如何把握时机和节奏,以及如何打动听众。我的公式是:通常以笑话或故事开场,首先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接着告诉他们我打算告诉他们什么,然后便告诉他们;最后我告诉他们我刚才告诉他们的是什么。”

身为总统后,他也雇用了技巧高明的演讲撰稿人以进一步发挥他的魅力。里根当选总统前夕,有位记者问,他认为其他美国人觉得他的魅力在哪儿,他回答:“如果我说,我觉得他们把我看做他们,看做他们当中的一员,你会不会笑。”他又说“我从来都无法对自己另眼相看或者认为自己跟他们有什么不同。”

里根强调,使他入主白宫的不仅是“我的言辞或演讲风格”,而是他演讲中包含的基本道理,这些道理是普通美国人直觉认可的,比如保护个人自由的必要性。他说:“我说的不过是普通人理解的东西。”

里根早年在艾奥瓦州做播音员时发现一条基本规则,这条规则后来跟随了他一生:“对着听众讲,不要讲他们理解不了的东西;不要试图使用某种特殊的播音语言甚至政治语言,日常用语就好。”

里根“笃信”政治演说,他解释说,因为你传达的信息最终“将嵌入集体意识”。他说:“如果你深信某种东西,那就值得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直到实现。此外,在这个过程里,你也表达得越来越好。”

他为支持亚利桑那州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戈德华特所做的著名电视演说《抉择的时刻》就是如此。1964年秋,他在加州各地反复发表这篇演说。里根称人民在总统大选里面临的选择很简单:“是相信我们有能力管理自己,还是放弃独立战争的成果,承认远在国会山的一小群知识精英可以比我们自己更好地规划我们的生活?”

里根引入了小罗斯福总统广为人知的用词“命运的结合”(rendezvous with destiny)。并在演讲中他称美国为“山巅上的光辉城市”(shining city on a hill,这个短语来自约翰·温斯罗普,他用这个短语描述自己想象中的美国);称美国人为“慷慨大方、具有理想的、大胆勇敢的、正派的和诚实”的市民并且拥有“梦想英雄目标的权利”。

对此,美国历史学家李·爱德华兹评论道,“有谁拿出过更简明的论说来驳斥进步主义的模式吗?”难怪听到里根演讲后,选民们纷纷带着电报、信件和总计100万美元的支票涌向戈德华特的竞选总部,迫切要求拿到里根演讲的副本,以便在自己的城镇和社区重放。

外界经常好奇里根演讲时那些信手掂来的引语、警句和摘录是从哪儿来的?它们有些来自总统的演讲撰稿人,但大多都来自总统自己的私人卡片。总统助手们早就听说过他有这些笔记,但直到2010年春,罗纳德·里根总统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才在一个写着“RR的书桌”的纸箱里发现它们。

历史学家、里根传记作者道格拉斯·布林克利特意把这些笔记整理出版,书名叫做《笔记:罗纳德·里根私人收藏故事与智慧》。

这些摘自书籍、杂志、演讲甚至诗歌的语句显示里根对工作、婚姻和家庭的坚定信仰和持久乐观。它们包括一些有趣的俏皮话,比如“奉承把单身汉打造成丈夫”,“金钱或许买不来朋友,却能帮助你跟你的子女保持联系”。

这些笔记还包括一些历史智慧,比如温斯顿·丘吉尔的看法:“当世界风云激荡之时,我们意识到自己是精神,而非动物。”他还说:“有些东西贯穿并超越整个时空,那就是责任,无论你喜欢与否。”

有些引语出处令人惊讶,比如19世纪的法国自由市场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蒂亚,他写道:“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政府机构代价高昂。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负担不可避免地落在他们身上。”

另外,有来自美国小册子作者托马斯·潘恩的话:“我们拥有让世界重新开始的力量。”还有些来自英格兰民谣。1976年,里根以微弱劣势输给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杰拉德·福特后对悲伤的竞选团队说:“我受了伤,但还活着。我会躺下,流一会儿血,然后起来再战。”

漫长的谢幕:里根总统 一位保守主义者的崛起和冒险之旅

里根在柏林发表演说

里根很有幽默感,讲话常爱临场发挥而且极富机智,对里根来讲,政治场合无异于一个表演的大舞台。他说:“我发现幽默总是吸引听众注意力的好办法。多年来我一直有意收集引语或笑话,以便把它们用于演讲中。”

或许正是里根的幽默,尤其是他的俏皮话,消除了他的对手的力量并使他广受大众喜爱。在1984年总统大选与前副总统、民主党候选人蒙代尔的电视辩论中,在讨论到他的年纪时他口出妙语道:“我不会以我的年纪来作为选战的议题。我不会以此作为政治目的,来彰显我的对手的年幼和缺乏经验。”谈到他的职业时他开玩笑道:“政治不是什么糟糕的职业。如果你成功了将会获得许多奖励,如果你可耻的失败了那你也可以出版一本书。”

里根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注意到他“开朗的乐观态度”,使他比前几任总统更受欢迎。如吉米卡特时常保持微笑,但却是严肃的笑容。里根有一次说:“领导者的教训是相同的;要辛勤的工作、了解事情的真相、乐于倾听并了解他人、坚强的责任感和智慧感,并替你所代表的人民作出做好的决定。”

1981年3月30日,里根遇刺,他在医院见到夫人南希的第一句话是他早年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亲爱的,我忘了躲避。”举凡上任不久遭刺杀、“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遇难、海军陆战队在贝鲁特遭袭、与苏联战略核武器谈判受挫,如此多般逆局都被里根一一积极转换成正面的力量,他十分善于把握民众心理、巧妙抓住台上台下情绪的起伏,他能够唤起普通人内心的热情,战胜现实里的种种恐惧和不快,直到曙光降临。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执行第10次太空任务时爆炸坠毁,7名宇航员丧生,通过电视直播亲眼目睹这场大悲剧的美国人举国一片哀伤。这一天,是里根总统在椭圆形办公室里度过的最艰难的日子之一。

里根在白宫及时发表演说,最后用这一句话来告此国殇、抚慰美国人民的心灵:“「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机组全体乘员以他们独特的生命历程给我们带来荣耀,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也不会忘记今天早上最后一次见到他们,那是他们正准备上路,挥手告别,「挣脱大地粗暴的束缚,去触摸上帝的脸庞」。”他并勉励沉浸在悲伤中的全体国民说:“我们将不会因此而放弃飞向太空的努力,而应该继续努力。一切并没有因此结束,我们的希望和太空旅行将继续下去。”

这篇感人的演说正如里根所言,一篇好的演讲必须真诚。它不可以迎合情感,而必须考虑到听众的情绪,指引他们的激情和想象力,同时使用普通人习惯的语言。

漫长的谢幕:里根总统 一位保守主义者的崛起和冒险之旅

美国政府为里根举行国葬

里根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执掌美国最高权力的最后一代人,也是以国家、社会作为己任的老一代美国人的经典形象。里根的高龄,不仅没有成为他的负面,反而在美国人民心中建立了父亲般观感:热情、可亲、开朗、安全。他很大的一个本领是不管面临任何严峻危机,从不会去迎合人民心中的恐惧,反而是激发起潜藏在大众心底的希望来凝聚士气。他的一句话曾经被广为流传:“假如我们不做,谁来做?假如现在不做,什么时候做?”

在里根看来,自己的总统生涯就是一个美国梦和传奇的化身。1989年1月11日,他最后一次以总统身份对全美发表电视讲话:“那么你们可以看出,对我而言,过去8年的经历和总统职位远远超出了个人忧患。这是一个更广泛经历的延续,是关于一个民族和一个理想的经历,—对人类自由的渴望、追求和实现美国式的传奇。”

1990年,里根离任一年之后,柏林墙倒塌;1991年,苏联解体。作为二战后参与创造世界历史进程的一代人,里根的所作所为势必将为他赢得持久的历史记忆。但盛名之下,晚年里根是落寞的。他的长寿与不幸染上老年痴呆症,让他昨日的辉煌显得那样无奈和伤感,他的晚年看上去仿若一场漫长的谢幕。

2004年6月11日,美国政府为6天前去世的这位前总统举行盛大国葬。也许,一位带着孩子去观看葬礼的普通美国母亲的话可以做为里根一生最好的注脚:“我要孩子看看,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荣耀的人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