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作者:新氧

炼出第一炉钢的许鞍华,之前可以说是处于风暴中心的电影人了。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有人说,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拥有杜可风摄影、王安忆编剧、坂本龙一配乐、邝志良剪辑、和田惠美设计服装、杜笃之做音效的《第一炉香》,可以搞笑成这个样子。

张爱玲原著里阴柔、病娇的乔琪乔,原来是个阳光壮实、一口气能跑十公里的健身教练。

张爱玲原著里聪明伶俐但又拗不过人性,一步步坠落的葛薇龙,让人一秒入戏《梦里花落知多少》。

老奸巨猾的司徒协,原来是南下从商的范德彪。

男女主一调情,观众就发笑。

大概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去电影院看电影,能看出阖家欢乐的气氛。就差忍不住拍拍旁边的陌生观众说,“好好笑啊哈哈哈哈”。

要说“你最奇妙的观影经历”,这部电影一定能贡献不少实例。

于是诸如许鞍华晚节不保,许鞍华是个毫无才华的文青、许鞍华不配拿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就变成了最近常常能看到的说法。

那么许鞍华究竟行不行呢?

这次的确是不行,但她总体上是很行的。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就像《香港电影》创刊号里评价得那样:

“男女平等的口号喊了许多年,电影依旧还是男性为主的世界。香港电影近30年代,男人堆里总是默默站着一个目光坦荡的许鞍华——拍片不快,赚不到什么大钱,但就是愿意拍电影。虽然作品成就有高有低,但在香港,甚至在亚洲,几乎找不到一个女导演可以与之匹敌。”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总而言之,有了她,我们得以在电影这个极具公共影响力的媒介上,寻觅到一个“女性看待自己”的宝贵视角,而不仅仅是沉浸在男性导演/男性视角的女导演所营造的,“男性视角的女性世界”里。

以为女性谈恋爱谈深入了,就必定要去打个胎来证明爱意/恨意,表明心迹: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女性总会为情歇斯底里不惜伤害自己,总是要受情伤之后才会快速成长: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她不可以是对情感冷漠的,更不可以是只聚焦于自己的。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当如此这般的“男性视角的女性形象”铺天盖地时,作为女性就很难不问自己:

“我真的是个女的吗?我怎么没经历过这些、也没想过经历这些”

“或者下次分手我也要表现得更痛彻心扉一些?“

“都没为他伤害过自己,我这算爱吗”

这就是单一男性视角所带来的问题。他们总是难以抑制地,想要让与女性有关的一切显得drama,并且对女性的一般状态视而不见。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最可怕的是,连她的不愉快、不适,也总会被当成审美对象。

比如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说,“她生气的样子好可爱”,但几乎从未见到有人这样说过男性。

相信没有一个人,会觉得自己被“神经质”形容,是一个多么好的事。但在伍迪·艾伦的电影里,美丽且神经质的女性角色却一再成为了审美的焦点。

比如《蓝色茉莉》中,由大魔王扮演的茉莉。高挑、优雅、非常美丽。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因丈夫的入狱和自杀,变得一贫如洗,不得不投靠妹妹。

在这个人生低谷期,她一边应付着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一边不断讲述着过去阔绰生活的各种瞬间。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丈夫欺骗她,背叛她,儿子也在丈夫事发后离她而去。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只有妹妹向她伸出了援手,但妹妹也被描绘成了一个卑微的恋爱脑,总是跟各式各样不靠谱的男性坠入爱河。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茉莉的遭遇,显然对她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但整部影片浪漫的昏黄色调,以及对她神经质以及美丽外型的刻意表现,却难以避免地给了观众这样一种错觉。那就是——茉莉沦落到今天多少是她咎由自取,以及这些遭遇对她来说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纽约的一个雨天》里的由艾丽·范宁扮演的阿什利,是个积极热情的文艺青年。

在与男友的度假途中,遇到了挚爱的导演和编剧、并顺利得到了采访机会。阴差阳错,与一位大牌男星卷入了浪漫关系,但巧遇后者的女友回家。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只穿了内衣的艾丽·范宁,被关在了大雨滂沱的室外,既慌张又狼狈。

与此同时,配乐却显得诙谐而欢快,画面也十分复古唯美。

《爱在罗马》中,由大美人佩特洛普·克鲁兹扮演的妓女Anna,也被套进了同样的逻辑。

在影片中,她被描绘成了一名拥有迷之自信的宅男性启蒙导师。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她似乎永远美艳、性感、大胆,同时又很不合时宜,发言总是令人侧目。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与此同时,影片还专门安排了两分钟,来展示她在聚会中不断应付被老主顾们认出的尴尬。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大家感受到了吗,这就是男性视角。只要他愿意,女性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成为审美对象、或者被调侃。

他表现、他记录、他倾听,他甚至看上去很有耐心很真诚。但对于女性角色的遭遇,却总保持着一种隔岸观火的超然。

猎奇的兴趣,总会超过对女性命运本身的关注和同情。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所以我们能看到,伍迪·艾伦在拍完《傻瓜大闹科学城》之后,会对记者说:

“我经常渴望饰演自己笔下的各种女人,她们有权利‘情绪化、尖酸刻薄、花枝招展‘”。

作为女性,怎么听这句话都会觉得别扭甚至被冒犯,但伍迪·艾伦却把这当成了对女性的赞美。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许鞍华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也塑造了一个颇有几分戏剧化的女性角色,即斯琴高娃扮演的姨妈叶如棠。

但是许鞍华并没有像伍迪·艾伦那样,把叶如棠的神经质当成可供赏玩的景观。

她的尴尬、痛苦、纠结、善良、认真,都被一一正视。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在她更后期的电影《得闲炒饭》里,我们能更加清晰的感受到女性视角的不同。

比如同样是打胎桥段。周慧敏扮演的Anita在得知自己意外怀孕之后,会考虑作为高龄产妇,这是不是自己生育孩子的最后机会: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会认真询问孩子父亲家人的健康状况,来评估孩子可能的健康状况,以决定是否要留下孩子。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而不仅仅是把打胎的纠结痛苦,用一个看似情绪十足的唯美近景镜头来表现。好像这个女人只有情绪疼痛,没有身体疼痛。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对女性生活很重要的身体检查、照顾,也在这部电影里得到了很“正常“的表现。既不会渲染唯美,也不伤感。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作为女性,看完这些作品之后,能感受到一种无关欣赏与赞美的尊重。她的人生际遇、肉体是真实可感的存在,而不是拿来满足戏剧冲突的道具和用来欣赏的景观。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跟大家聊这些,当然不是要说服大家相信男人拍不好女人、男人拍得女人戏毫无价值、以后不要再看男导演的电影了。

也不是说,女性导演的作品,一定会是女性视角。

像李玉的《万物生长》,就拍得特别男性视角: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而是希望大家可以意识到,无论徐克、王家卫还是伍迪·艾伦。这些所谓会拍女人的导演,他们所表现的其实也仅仅是“男人眼中的女人”、“与男人有关的女人”,而非女性世界的全部,更不是“女人眼中的女人”。

我们当然可以欣赏青蛇、苏丽珍、克里斯蒂娜、十三姨们的美。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但也要意识到,这些角色在表现女性之美上的片面与局限。以及这些美丽意象,所掩盖得更重要的问题。

即男性天然缺乏女性生存经验,以及那些针对女性的文化偏见,使得他们总会忽略那些让女人如此容易慌张的深层原因,而只聚焦在反差、对比及女性的身体、外型等所带来的戏剧表现、视觉震撼上。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想来伍迪·艾伦曾不止一次地表达过,对女性身上分裂感的欣赏,他说:

“女人既可以是猎手,也可以是猎物。她们迷人又复杂,永远不应当把男性角色表现得比女人优越”。

“我欣赏女主角性格中善变的一面,欣赏她能够同时身兼麋鹿与狮子的特质”。

但却从未看到他试图回答,为什么女人总是身兼相互对立的特质,是她自己喜欢吗?

为什么他能欣赏女生不开心的样子?

从这个角度上,如果说男性导演总是难以抑制地,想让大家看到戏剧化的女人、把女人当成美学景观。那许鞍华所做的,就是让大家看见普通但真实的女人,把女人还原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