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湖评论:要想端牢饭碗,就得下硬功夫

作者:荆楚网

“仓廩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粮食丰足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和平稳定,民族昌盛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国家粮食安全观的概念。湖北省对助力粮食应急体系建设,充分体现了“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核心要求。要想构建好粮食应急体系,端牢饭碗,就要下硬功夫增加粮食产量,抓好“四个关键”。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耕地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基础,保粮食安全必须保耕地安全。根据相关部门测算,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必须要稳定在95%以上,才能够真正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所以,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强化耕地保护。耕地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严”字当头。禁止非法占有,做好土壤流失、污染的预防,有计划地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并依法对建设所占用耕地做好占补平衡。湖北省实施耕地保护红黄牌制度,对保护不力的地区亮出“黄牌”警告或者“红牌”叫停,有效的压实了耕地保护主体责任。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个关键。目前,农村青壮劳动力涌入城镇,种地农民相对减少。想要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要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政策上通过调控平衡农民收入,稳定加强粮农补贴,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推进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适度推进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给粮农吃上“定心丸”。譬如,杭州市专门出台《高质量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行动计划》,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民收入,让乡村也能充分享受到优质普惠的教育、医疗、养老、幼托、社保、文体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让乡村再次活起来。

改进粮食种植模式。传统种植品种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要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市场竞争力,就要不断改进粮食种植方式,提升生产科学技术。要通过政府扶持,引进农业企业投资,将传统农业逐渐向经济型农业发展,采取温室化、生态园化、智能机械化、新型高收益作物种植化等种植模式,引导更多的科技人才从事农业方面的研究,努力构建良好的粮食科技人才工作环境,突破各项技术瓶颈,做好农业机械、农业药物、生物技术等关键成果转化,实现“科技兴粮”。江苏省充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等先进技术,研发出耕种管一体智能机“无人化”田间作业成套装备,促进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生态化,组建智慧种植产业体系,提高粮食种植效益。

疏通粮食流通渠道。疫情期间,我国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可见,稳定粮价、稳定粮食流通供给对国家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为保证粮食供给充足、流通顺畅,粮食丰收时,可以通过流通存储余粮,避免压低粮价,粮食欠收时,可以通过流通放出存粮,避免哄抬粮价。稳定了粮价也就稳定了农民收入,保证了农民群体基数的稳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开展全国粮食流通“亮剑2021”专项执法行动,稳定粮食价格,震慑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要做到丰仓廩实,确保粮食安全不出问题,就要在多个方面下硬功夫。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人民节约意识的培养,倡导“光盘行动”,采取多方面举措保证粮食产业的稳定,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实现中国强盛打下坚固的基础。

稿源:荆楚网

作者:周怡(宜昌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