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转:「翻译」阿兰-休斯顿亲笔信:绝杀出手之后

作者:挡客
转:「翻译」阿兰-休斯顿亲笔信:绝杀出手之后

“休斯顿出手...球砸中了前框...”

“颠进去了!!!”

我在99年季后赛对热火的比赛中投中压哨球之后,现场解说员格斯-约翰逊发出了这一声怒吼。这句话将会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

时常会有人让我再度想起那一投,每周至少有一次——无论是我在机场遇到的人,还是杂货店排队时挨着的人,凡此种种。

我总会想起这一球对我来说的意义,以及,当然了,还有这一球对纽约的意义。

但我得说,在投进这球20多年之后,有这么一件有趣的事情:这些年来,每当我回忆起这件事或者和年轻人讲起这件事的时候,我都不会去提到当时的情况,或者说当时紧张的气氛。我甚至没有向他们强调我投进压哨球这件事本身。

相反,我的重点放在准备和执行上。

以及……后续的落实。

这也是一个关于人生的比喻。

在那个球弹进篮筐时,我的脑海里全都是关于那一刻的想法:我们刚刚在如此盛大的舞台上击败了我们的最大的对手、东部联盟的头号种子热火。但是几秒之后,我却发现自己的意识闪回到了我在路易斯维尔的老家,回到了我七岁的时候对着父亲为我在综合车库门上做的篮圈投篮的场景里。幼小的我一直幻想着——或者说梦想着——能够投出这种球来。

是所有这些刻苦的努力,才让我从那个连框都投不到的瘦弱七岁小孩变成了高一时就能打校队首发,然后夺得州冠军、成为全国前五高中生,之后去田纳西大学为我父亲打球,然后获得学位,入选全美最佳阵容,最后成为NBA的乐透秀。

我现在理解了,那一球,是在每一个环节上的准备、执行和后续落实所累积而成的产物。

就连我能有执行那一投的机会——也就是我能够有幸来到纽约,并在尼克斯与热火激烈竞争的年代为他们效力——都是这三件事同时发生的结果。

说到我是如何来到尼克斯的,故事的完整情节应该没有多少人知道。实际上,那是从一通电话开始的...

是一个叫“帕特-修伊(Pat Huey)”的人打来的电话。

我在纽约的24年——包括各种起伏,战斗和关键时刻投篮,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从那个电话开始的...

根据我当时的未婚妻传达给我的发音,那人的名字就叫“帕特-修伊”。

让我重建下当时的情景。那是1996年,当时我还不知道尼克斯想签下刚刚从活塞队获得自由身的我。有一天我正待在位于密歇根的家里时,电话响了。

几秒之后,我的未婚妻,也就是我现在的妻子——她是我最爱的人,但是当时她只认识活塞的球员,不认识联盟里的其他人——走到了起居室,拿着电话对我说:“嘿,有个叫‘帕特-修伊’的人找你——也可能是叫帕特里克-修伊,反正我听不太清楚……”

我眯了眯眼,头歪到一边,给她一个“这是哪位?”的眼神,才接过了电话。

之后我接通了电话……不成想,居然是个大人物。

那人的名字不是“帕特-修伊”。

而是“帕特里克-尤因(PATRICK EWING)”!

转:「翻译」阿兰-休斯顿亲笔信:绝杀出手之后

嗯,你要知道...82年(NCAA)四强赛,我在超级巨蛋(Superdome,即路易斯维尔的超级圆顶体育馆),亲眼看到“大约翰(指前乔治城大学男篮主教练约翰-汤普森)”和帕特击败我父亲执教的路易斯维尔红雀队。我亲眼看着他如何统治了球场。我大概从11岁起就对这个人满怀仰慕,而现在他竟亲自打给我打电话,请我去尼克斯和他并肩作战?

太不真实了吧。

所以,帕特里克和我大概聊了10分钟,之后,也就是几天后——他乘着私人飞机来到了底特律,接我和我父亲一同去纽约城逛了一圈。

我进门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坐在沙发上,摊开身体,然后将球队为我预留在酒店的一卷录像带放到电视里。我按下了播放键,然后——我永远不会忘记接下来的场面……

“可伦坡”出现在了屏幕上。

译注:可伦坡(Columbo ),美国侦探剧《神探可伦坡》(Columbo)主角,此处指该角的饰演者彼得-福克(Peter Falk)。

可伦坡?

没错,就是那个可伦坡。

他直视着摄像机,他大概说:“你好,阿兰!你是我们缺失的拼图!我们需要你来纽约!来麦迪逊广场花园为尼克斯效力吧!”

我记得,之后出现在电视上的人是斯派克(李),他大概说了这样一番话:“哟,阿兰……你可是我们最后的拼图,哥们!我们需要你来纽约。你能帮我们走上巅峰,现在我们很接近了,而你会是带我们爬上去的人。这里是麦迪逊广场花园,哥们。这里是篮球界的麦加。一起来吧,阿兰!!!”着陆之后,尼克斯队把我们安排在曼哈顿的圣瑞吉斯酒店。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套间。

之后的视频里还有好多名人。他们都在对我说:

“球队需要你,阿兰。加入大家庭吧!”

这也太疯狂了!!

而且,不管是什么原因,这段视频的内容我至今一直记得很牢。

实话说,这也是尼克斯招募我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一环。我总是想:他们请来了可伦坡!他们打的居然是可伦坡这张牌?开什么玩笑?我的妻子也许不认识尤因,但她一定认识可伦坡。

我最后选择了尼克斯,因为他们让我感觉到自己是球队未来以及争夺冠军途中的关键角色。那次旅行让我感觉自己和纽约有了联系。他们让我觉得我的存在对他们的未来很重要,对纽约的夺冠大业也很重要。

我知道我会迎接一些质疑,但我觉得自己如同身处一个大家庭一般。这对我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家庭和社区的感觉,是我自从记事以来就放在中心地位的东西。

小时候,路易斯维尔西区的大道是我的第一个家。那里是我的街区,我的世界,我的身份。我妈想让我难堪的时候,总会提起这条街上的一件趣事。 “这条大道上已经出了两个奥运冠军了。”她会说,“他们在一条街上长大的,只相隔两扇门。他们就是阿兰-休斯顿和穆罕默德-阿里。”

我是说,穆罕默德-阿里曾是我的邻居!

我在路易斯维尔长大的时候,从哪里都能受到启发。但,实话实说,我在人生旅途上只需要父母的激励就几乎足够了。我的父亲一直是风度、尊严还有领导力的终极代表,熟悉我家庭的人也都知道我母亲是整个家庭的心脏。她不仅是我父亲身边坚强的妻子、三个孩子慈爱的母亲,而且在创立国内最大的一家少数族裔公司的时候,她甚至像是我和所有队友的母亲一般。她一直是将我们凝聚在一起的粘合剂。回首过去,我感觉只要有这些人,这样的社区培养我长大,我不取得成功都几乎不可能。

尽管如此,我在这一路上还将要学习很多。我从田纳西大学拿了非裔美国人研究学位毕业后,在选秀大会上以首轮第11顺位被活塞选中,我已经为人生下一阶段做好准备了。但我还不知道我要做什么。底特律是我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现在回顾往事,我是需要球场内外的人来推动我,挑战我的。我经历了“坏孩子军团”时代的末世,见证了队友间以及球员和管理层间的各种争吵。

转:「翻译」阿兰-休斯顿亲笔信:绝杀出手之后

但我有幸受到了NBA史上最佳的后场组合的教导。伊赛亚-托马斯和乔-杜马斯去哪儿,我就跟着去哪儿。我观察着他们的习惯,倾听他们交谈,学习他们对比赛的准备工作。

他们是传奇——他们都入选了篮球名人堂,是严肃的、成熟的人。

这些人教导我怎么做职业球员,怎样把篮球当成工作。他们为我提供了职业生涯的愿景,对我的职业和人生有着长远的影响。你会忍不住地向他们学习各种东西。我敢说,当时我就觉得道格-柯林斯教练大概总会和乔-杜马斯说:“今天让阿兰吃点苦头。”

之后乔就开始不断地敲打我,足足敲打三个小时。

不过,你知道吗?我挺爱这种感觉的!

我见识过乔是怎么对位迈克尔-乔丹的。我见过他怎么与对手竞争。我非常尊重他。对,他那时已经是个老家伙了,但是他的身体很强壮。他还可以打球。他依然是联盟最好的全能型选手之一。

于是我接受了这些挑战。我知道我会从中变得更好。这是为我前往下一阶段做准备。

到第二年,也就是我们选中格兰特-希尔的时候,我已经学到很多了。格兰特加入了我们,给我们带来了难以置信的提升。柯林斯教练执教过MJ和斯科蒂(皮蓬),他总是和格兰特还有我说他是怎么激励这两个人的。所以我们全盘接受了。

一切都离不开刻苦训练,而其他那些队的球员……也教给了我珍贵的一课,让我知道当时的联盟有多么灰暗。因为,哪怕是向我的活塞队友们那般技术出众的人,也是每天带着午餐盒来训练,而且一点也不会浪费。当然,他们也是世界级的斗士。

所以,你知道吗?我来纽约的时候,尼克斯和热火的季后赛恩怨已经越发疯狂了...

而我也准备好了。

同时,我得承认:我之前从没见过冲上赛场拉架的教练。这可是书里才有的情节。

另外,没错,我猜看到队友互相推搡着坐板凳也是一件新鲜事。我真没见过。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尼克斯和热火之间厮杀的“肮脏”程度是可以预见的。那两支球队几乎就是彼此的镜像。

杰夫-范甘迪曾在帕特-莱利身边担任过多年的助理教练。虽然他当上教练后明显加入了自己的东西,但是热火在很大程度上和我们用的还是一套方法。尼克斯现任主教练汤姆-锡伯杜是位饥渴感十足的助教,会在健身房花几个小时训练我们的技术。这其中还有那么多的私人恩怨,那么多的历史——帕特里克和“大佐”(阿隆佐-莫宁)两代乔治城大学中锋的对决,“大妈”(拉里-约翰逊)和“大佐”在夏洛特的往事,还有莱利曾在尼克斯执教,了解这个队的所有人——最足以产生完美的风暴。

就像两兄弟打架一样,你甚至知道对方将会使出什么招数把戏,怎么打过来。能否挡住这些拳头是另一回事,但是你知道拳头什么时候会挥过来。而且和兄弟打架的时候是最要较劲的。

所以,当P.J-布朗在1997年那轮系列赛的第五场比赛(当时我们3-1领先)中推搡查理-沃德的时候,我真实的反应是这样的:

“过了这么久才打起来,我真不敢相信。”

我们两队见面没多打几次,我都觉得挺惊奇的。

那次斗殴的事情大家现在已经说烂了,但这些年来依然困扰我的并不是打架本身。

我现在还在想联盟对我们队的五个人实施禁赛决定——五个人!——我们最好的五个球员分别在之后两场里遭到了禁赛,在一个即将拿下的系列赛中遭到了禁赛。

我们觉得——直到现在还觉得——是联盟将胜利从我们手上夺走了。

帕特里克、查理和我是在第六场禁赛,而当我们三人回归打第七场的时候,约翰-斯塔克斯和“大妈”又得禁赛。

他们一口气罚了我们五人……却只罚了对面一人。

不像话。

我不得不坐家里的沙发上看第六场比赛了。

开什么玩笑?

我能做的只是对着电视摇头。

当然,第二年我们就能看到范甘迪教练在赛场上被“大佐”拖着走的名场面了,就好像在阻止他拿下第一个达阵一样。我们又打起来啦!

大家一直记得这件事,因为它很荒唐——这可不是每天都能看到的。

但对我们,也就是杰夫的球员而言,他的这一举动并不意外。

这只是教练在做教练该做的事情而已。

他总是乐意当面点出球员的问题,或者说为了表达明白自己的观点,他什么都愿意做。但这些行动总是出于对我们的关爱,他渴望帮助每个人做到最好。他有一颗难以置信的心。

我在杰夫手下效力的时候,他有个很知名的特点:他会手写一些小纸条,塞到你酒店房间的门底下,就比如...

“你的防守动作好多了。继续保持杀伤力,多上罚球线。苦功终有回报。”

有时他会插一句 “我需要更多的篮板”,或者“下场比赛,要盯紧你的人——你被掩护挡住太多次了。”

而这些笔记……是手写出来的。不是发邮件,也不是让助教递来打印稿,全是他亲自用纸笔写的。多么老派的风格!

这就是我们认识的杰夫。当然,有时在训练中他也会和球员争执不下,但都是出于对球员的爱。我发现,在这个时代能成熟地处理纠纷并化解之的教练和球员要比之前少了,因为在社交媒体下,一切都会变得公开化。争执是生活和关系的一部分,而知道如何处理逆境、解决问题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对他处理矛盾的方式非常敬佩。

个人方面,我有个没和别人说过的关于范甘迪教练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我加入尼克斯几年后。一天我正在健身房锻炼,突然看到教练走进来。

他立刻找到了我,走到我面前。

“嘿,哥们。我想让你知道一件事,我们也许会交易来米奇-里奇蒙德。”

喔!米奇?当真!!!

“我想让你先从我这里听到这个消息。因为我不想让你之后在听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感到太过惊讶。”

所以,我就想:不得了,爽到。米奇是当时最好的后卫之一。赶紧动手交易吧!!还有,教练,你能事先给我提醒真是太好了——诶,难道说……

我突然明白了。

嗯,对,一开始我确实感到有些伤心。但我知道这就是生意。

杰夫和我总是坦诚相待的,当时他只是想实话实说。

当然,管理层那边没人和我说这件事,而且大家也知道这桩交易最后没成功。但我这么说绝不是要针对什么人。我只是对杰夫愈发尊重了,至今仍旧如此。

我也确定其他人对他有同等的敬意,并且同样尊重他的激情和热情。这就是他。

再举一个例子:又过几年后,也就是99年我投中那记制胜球后不久——那应该是我在球场上最为伟大的时刻——我们的教练却发了一回脾气。

对这事,时至今日我想起来都会笑出声。

转:「翻译」阿兰-休斯顿亲笔信:绝杀出手之后

那记众人皆知的投篮?我在系列赛第五战中,面对头号种子热火花了三秒钟打进的那一球?虽然大概很多人不记得了,不过那球弹进后时间还剩0.8秒。之后是热火的球权,特里-波特仓促完成了投篮,裁判没有吹超时,教练一下就火了。(如果你看了这段视频就会发现,比赛结束后我们都在庆祝的时候,杰夫却去找裁判质疑为什么没吹这球无效……其实这球也没进。但这是原则问题!我的好教练!)

尽管对世界上的其他人——或者至少是纽约人来说——那一刻想到的只是单纯的庆祝。

我们在赛季末的8场比赛里赢了6场,才以第八名的身份挤进季后赛,面对的是东部的头号种子。算上之前季后赛紧张激烈的战斗,一切在那一刻都融到了一起。之后,当计时器响起的时候…整个纽约陷入了狂欢。

对我来说,就是纯粹的欢欣——那是我一生最为快乐的时刻。

当然了,本来我很想让这段经历成为冠军之路上的一部分,但我已经习惯于不让输掉总决赛的事实减少这一球的特殊意义。而纽约的体育迷,无论结局好坏……他们都不会遗忘的。

让我说说最打动的事情。当我在街上时,有人会找到我,说“你好呀,看看这里吧:这是我头上缝的针,就是你投的那球造成的,因为我从椅子上跳起来,撞到了天花板上的电扇”,或者“我因为你而崴了脚,不得不去急诊室呢。因为我那时想冲到外面大喊,结果一脚踩空了。”

就感觉...这样的疯狂只会发生在纽约。

听好,我明年就要50岁了。我的人生也快要到站了。我某个时候就会离去,而这个城市里的人可能仍会一直对那一球津津乐道。

尼克斯的球迷们...天哪,他们就是最好的球迷。他们是真实的,真实到触手可及。他们对球员的期望…只有一点,那就是诚心相待。

我也尽自己可能做到真实、可信,并向他们尽可能多地表达我对他们的爱。

我的篮球生涯已经结束多年,但我从没忘记回馈的重要性,因为这是这么多年来我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后续落实”的一部分。

自我于2005年退役后,曾在尼克斯担任过各种不同的职务,但我最终都是要去帮助球员管理好作为一名尼克斯球员的一切。不仅是分享比赛相关的建议,还有如何在纽约建立强大的认同感,如何形成清晰的愿景,还有最大限度提升他们在尼克斯队的体验。我知道一个球员要经历的起起伏伏。我不会有所保留,而是尽量将我知道的事情都分享出来。

早在我成为尼克斯人之前,这样的愿望就已经萌发了。20多年前,我的父亲、家人还有我就开始投身于指导并帮助一些家庭的工作,并希望帮他们营造出能够永续传承的财富。我们为加强父亲和他们的孩子以及家人的联系,成立了一座名为“父亲最懂了(Father Knows Best)”的休养所。作为一个从父亲的指导、生活经验还有关爱中收益良多的人,我现在想要帮助全球各个地方的青年人和家长们在彼此之间建立起支持、教导等关系,并促进这种关系的健康化。如今的我将其视为一生中最伟大的事业。

这也让我有了创办FISLL的愿景。FISLL是个社会影响品牌,通过提供数字学习内容(包括我出品的30分钟短片“Coachable”)、商品和其他产品,为教导、领导力培养和人生指导提供一个社区平台 为指导、领导力发展和生活辅导提供一个社区平台。FISLL提倡信仰、正直、奉献、领导力和遗产的价值观,以吸引和并让年轻人和成年人参与其中,让他们更为成功,产生影响。

最近我们和NBA合作,推出一个提倡社会正义的系列,其特点是传达与FISLL价值观一致的授权和希望。最为一家100%由黑人拥有的公司,产品于非洲生产,收益不仅用于支持下一代领袖和导师,同时也将通过直接支持黑人拥有的产业和企业,支持黑人社区经济。我们还发布了“后续时代”(Time To Follow Through)的倡议,因为这个时代将会充满挑战。人们需要支援,而许多其他伟大的人和运动员也在加入,通过我们的平台采取行动。我们乐意请你加入我们,加入FISLL团队一同努力。

哦对……我在文章最后还要留一句话:别忽视锡伯杜教练和尼克斯的年轻人们哦!

转:「翻译」阿兰-休斯顿亲笔信:绝杀出手之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