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愚公移山》复习资料

作者:周周的语文自留地
《愚公移山》复习资料

一、任艰人渺显“愚”

①所移之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任务艰巨)

②愚公本人:“年且九十 残年余力 ” (年老体衰)

③移山方式:“叩石垦壤,箕畚运渤海之尾” (劳动艰辛,工具简陋)

④移山人数:“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劳力稀少)

⑤移山路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遥远)

二、对话之中,愚公和智叟人物形象对比鲜明。

智叟:目光短浅,畏难而止,自作聪明,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愚公:有远大理想,不惧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高瞻远瞩,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①“愚”和“智”相对,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愚公的形象。

②“愚公”大智大勇,坚定执着而命名“愚”;“智叟”鼠目寸光,冥顽不灵而命名为“智”,增强了讽刺效果。

③“公”是敬称,相当于“老人家”,“叟”是一般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子”,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三、帝感其诚悟“愚”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而命令自己的手下的夸娥氏二子把山移走。

山被移走的事实说明,人自身没有能力创造奇迹,而人的信念之“诚”,做事情的决心和毅力能够创造奇迹。

以神话结尾增添了故事的瑰丽色彩,富有浓厚的想象力。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既赞美了愚公移山的诚心和坚定的意志,又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古代愚公不惧移山之艰,用诚心感动天帝,最终实现移山目标;当代愚公与命运抗争,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岗位,发光发热。“愚公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中华民族,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矢志不渝,奋勇前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