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晚清老照片:科举考场前人头攒动堪比春运,李鸿章在国外打洋伞

12张晚清老照片:科举考场前人头攒动堪比春运,李鸿章在国外打洋伞

这些老照片都是后期上色的

晚清老照片:科举考场前人头攒动堪比春运,李鸿章在国外打洋伞

01、路上挑着担子的男子。看他的穿着不像是穷苦的百姓,他肩上扁担两头的箩筐被塞得满满当当的,里面也不知道放的是什么东西。唯独能认出的就是左边箩筐外面挂的那顶西式礼帽。

晚清老照片:科举考场前人头攒动堪比春运,李鸿章在国外打洋伞

02、这张餐桌上摆满了大盆小盏,这顿饭的档次不低啊。看看这些人的穿着,虽然说不上华丽,但他们个个穿的都是长衫。在清朝穿长衫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种人要么是读书人要么就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富裕家庭。那时普通百姓一般穿的都是短衫。

晚清老照片:科举考场前人头攒动堪比春运,李鸿章在国外打洋伞

03、正阳门箭楼前的景象。此时的正阳门箭楼毁坏很严重了,城楼上面到处是断壁残垣的。城门处,百姓正进进出出,有的骑驴,有的坐马车,有的步行,熙熙攘攘的。从这张老照片可以一窥百年前京城百姓的生活。

晚清老照片:科举考场前人头攒动堪比春运,李鸿章在国外打洋伞

04、清末城外的一个集市。这个集市位于城墙之外,在这里依稀可见巍巍城墙。这个集市热闹得很,两旁摆满了各类摊子,这些摊位一眼望不到头。放眼望去,这个集市内满满当当的人 。

晚清老照片:科举考场前人头攒动堪比春运,李鸿章在国外打洋伞

05、在进行官话培训的男子们。这是一个官话培训班,黑板上清晰可见“官话班”三个字。这个所谓的官话应该就是当时的普通话吧。看来当时要想在朝廷当差,首要的一个条件就是会说“官话”。

晚清老照片:科举考场前人头攒动堪比春运,李鸿章在国外打洋伞

06、集市上的肉摊。肉摊的老板面对镜头露出一脸憨憨的笑容,边上的那只狗狗应该是被肉香吸引过来的,一直赖在这里不走。肉摊,当时普通百姓光顾得少,要知道那时候好多人连饭都吃不饱,哪里消费得起肉啊。

晚清老照片:科举考场前人头攒动堪比春运,李鸿章在国外打洋伞

07、身穿铠甲的清朝将领。这个男子身穿铠甲,骑在马背上,边上还配了一个牵马的随从。感觉这身穿铠甲的将领还没有那个牵马的随从有霸气。大家觉得呢?

晚清老照片:科举考场前人头攒动堪比春运,李鸿章在国外打洋伞

08、在打麦子的男子。这男子打麦子的方式很传统,就是通过摔打的方式。像这样打麦子,一是效率低;二是麦子打得也不干净,麦秆上会有很多麦子的残留,要进行二次劳作。

晚清老照片:科举考场前人头攒动堪比春运,李鸿章在国外打洋伞

09、在游玩的富家公子。这些男子有坐着的,有站着的,有斜躺着的,他们摆着各式的造型。他们手中都拿着一把纨扇,这种扇子古时候女人使用很常见,当时男人手中一般不都是拿的折扇吗?

晚清老照片:科举考场前人头攒动堪比春运,李鸿章在国外打洋伞

10、码头上背驮着一头大肥猪的男子。这头大肥猪怎么的也有上百斤吧,就这样徒手驮着行走,不但要有力气还要有技巧。这名男子应该是一名背猪工,他的工作就是把一头头的大肥猪背到船上去。这份工作又累又脏的,收入仅够温饱。

晚清老照片:科举考场前人头攒动堪比春运,李鸿章在国外打洋伞

11、在国外的李鸿章。李鸿章坐在一辆马车上,手里打着一把洋伞。李鸿章代表清廷出使过很多国家,那时候出国都是坐轮船的,漂洋过海实属不易。他先后到过俄国,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他去过的这些国家比如今很多旅游达人都要多吧。

晚清老照片:科举考场前人头攒动堪比春运,李鸿章在国外打洋伞

12、等待进考场的考生们。贡院前,考生们扛着大包小包的东西等待进入考场。这现场人头攒动,这场面堪比如今的春运啊。之所以要扛着大包小包地进入考场,是因为当时考生要在考棚内待好几天,这期间的吃喝拉撒睡都要在这里,那时候的考试环境还是蛮艰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