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入冬后,为缓解旱情、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江西等地气象部门在黑龙江飞机人工增雨团队支持下,全力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2021年3月1日15时许,一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飞机在江西省吉安市垣山村附近坠毁,正在机上作业的黑龙江省气象局的单良、李鹏和江西省气象局的彭亮三位同志不幸因公殉职。
单良、李鹏和彭亮,他们是全国气象工作者的优秀代表和先进典型。工作中,三位同志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视灾情为命令,冲锋在第一线。他们鞠躬尽瘁、以身报国,不忘初心、忠诚为民,恪尽职守、舍己奉公,甘于奉献、不畏艰险,出色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抗旱减灾、森林火灾扑救等保障任务,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气象人的精神品质。
只问耕耘 不问收获
——追记黑龙江飞机增雨团队成员单良
庚子年腊月二十三,当大多数人都从外地赶着回家过年,黑龙江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者却接到了赶赴闽粤赣抗旱增雨的任务,单良爽快地说:“赣州我过去,让兄弟们在家消停过年。”在他心中,这不过是一如往常的外场作业,在外地过年没什么。正月十五已过,大家期盼他如期归来,为了免除同事舟车劳顿之苦,他毅然选择了继续坚守。2021年3月1日,江西吉安,因增雨飞机在作业中发生意外坠机,单良鲜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7岁。
2018年,国家高性能增雨飞机B-10GD入驻北大荒,单良便肩负起外场作业任务,与增雨飞机朝夕相伴,全年一半的时间在外场度过。松嫩平原、三江腹地、大小兴安岭的天空上常常投射出他忙碌的背影,为富足的黑土耕云播雨,他也曾奔赴青藏高原、祁连山脉、六盘山区、五岭丘陵开展飞机观测科学试验,也曾为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重大活动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2019年8月底,飞机增雨作业团队被调派保障重大活动奔赴天津进行外场作业。第二次联合演练中,团队在预设航线上飞行过程中进入了雷雨区,突遇强烈气流,飞机剧烈颠簸,机舱内物品掉落,一片凌乱,所有探测设备死机,北斗通信设备中断,空地传输中断。在只有单良一名作业人员的情况下,他沉着冷静、果断处理,经过了“漫长”的十余分钟终于脱离雷雨区险境。气流略平稳后迅速重启设备、恢复海事电话通信。当别人讲述此次经历的惊心动魄时,单良却笑称“有幸成为了与闪电和雷鸣最接近的气象工作者”。
把困难留给自己 把方便留给大家
——追记黑龙江飞机增雨团队成员李鹏
“咱们两个探头比较的话怎么比?入云时间怎么算?以哪个为准?需要考虑一下。”
“先分析,晚些再说。”
“好的,晚上吧,今天下午我飞行。”
这是2021年3月1日上午李鹏开展增雨作业前,与同事在微信上的一段关于机载设备数据分析问题的讨论。他们原定执行任务后,晚上继续探讨。类似讨论是李鹏工作的日常,可是这次约定却成了永远不能兑现的遗憾……
1983年9月,李鹏出生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一个偏远小城呼玛县,2001年以全县高考理科第二名、总成绩629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他毕业后在黑龙江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业务科研科工作了14年,从事人工影响天气飞机(运12)作业指挥工作。从一名见习生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从选择大气科学专业到参加业务科研科工作,他深知作业指挥工作对增雨天气时机选择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老专家学习,这使得本就基本功扎实的李鹏在实践应用方面得到了快速提升。
兑现承诺 实干中展现人生价值
——追记江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飞机作业科彭亮
照片中的小伙子坐在人工增雨作业飞机的机舱内,戴着防噪耳机,低头在表格上做着记录。他正是江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飞机作业科副科长彭亮。而这张拍摄于今年2月9日的照片竟是他鲜活人生的最后留影。
彭亮1982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绵竹市,200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是彭亮多年的理想,2002年10月,步入大学校园不久,彭亮便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05年5月,彭亮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在入党志愿书中,他写到“祖国培养了我,需要我贡献力量”,并决心“在工作中展现人生价值”。十余年来,彭亮践行着入党时的庄严承诺,一步一个脚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奉献和实干中挥洒青春、成就事业。
2006年6月彭亮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毕业进入江西省气象部门工作,其后两年他先后在龙南县气象局、赣州市气象局从事地面观测和中短期天气预报工作,2008年8月进入江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从事飞机人工增雨工作。2013年12月,任江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飞机作业科副科长。2019年12月成为气象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