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操为何杀了吕伯奢一家?又说出这样的话?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操的这句话,可以说为世人所熟知。老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曹操这样的说辞,确实是将自利摆在了明面上。

那么,为什么他会说出这句话呢?董卓入京之后,又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操为何杀了吕伯奢一家?又说出这样的话?

这句话其实是曹操在出逃过程中说的。

当武夫董卓入京之后,武力统治,不少人屈服于他的权势暴虐,但也有很多世家子弟如袁绍曹操等不愿与之为伍,因此逃出洛阳。

而这句为后世万人所知的俗语,正是曹操出逃时有感而发。这句话也成为他后来很多行为的准则。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操为何杀了吕伯奢一家?又说出这样的话?

当时他路过成皋故人——吕伯奢家,奔逃一路,又饥又渴。吕伯奢又正好不在家,他的五个儿子见了曹操来,非常热情地邀请曹操下榻休息,自己一家在外面杀鸡宰羊,准备好好款待曹操。

但杀鸡宰羊免不了磨刀霍霍,正在房内休息的曹操听到磨刀声,心中生疑。

再想想,杀鸡宰羊,几个人肯定得商量商量,怎么捆起来,怎么好处理。

本来曹操就是个多疑之人。先是听了磨刀声,又是听到他们几个这样说话,误以为这一家五人要害自己,于是趁机杀了吕伯奢一家。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操为何杀了吕伯奢一家?又说出这样的话?

就在杀完之后,曹操马上醒转过来自己杀错了。因为厨房里鸡鸭猪羊都被处置得妥妥当当,只等下锅上桌款待他了。

后悔之下,曹操便说出了这句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即“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算是后悔,算是凄怆,也算是开解自己。

曾刻画曹操生性多疑,因为这种性格误杀了不少人,这也只是他因多疑将人置于死地的诸多事件中的一次。也把他这句人生信条贯彻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想起被孔明空城计劝退的司马懿来。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操为何杀了吕伯奢一家?又说出这样的话?

【演义中的另一个版本】

关于这段逃跑和灭门经历,《三国演义》中情节更加丰满。其中描述,曹操杀完人之后心中迷乱,一路狂奔。结果在路上,又遇上出行归来的吕伯奢,思索之下,他担心吕伯奢回家之后发现家人被自己杀死的事实,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将吕伯奢也刺死当场。

甚至在新版《三国》剧中,杀完吕伯奢全家后,他还折回吕家中,将鸡鸭猪羊烹熟后饱食一顿,而后才匆匆离开,继续踏上逃亡之路。

从吕家出来,曹操一路奔逃。到了中牟县,被中牟县亭长认出,一声令下十多人将曹操控制住,就押回了县里。

其实董卓此时追缉曹操的命令已经下到了中牟县,但在一个功曹的劝说下,中牟县将曹操放走了。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操为何杀了吕伯奢一家?又说出这样的话?

为什么一个小功曹都知道曹操威名呢?其实还是得益于当时曹操在洛阳打死宦官,以及当时与大将军何进交好,更是身为西园八校尉之一,有掌兵实权。

在《演义》之中,曹操出逃是因为刺董,而被天下人所敬重也是因为刺董义举。但真实历史上是否有刺董一事,还是有待考证的。而中牟县被放走,《演义》中是陈宫加以劝说,其实并不属实。

这一段逃跑经历,还没搬上了戏剧舞台,改为《捉放曹》,在民间广为流传。后来经过史书、演义记载,和后代人的口口相传再到翻拍成各种作品,自然也就传开了。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操为何杀了吕伯奢一家?又说出这样的话?

再后来,曹操回到老家,散尽家财征兵。伪造圣旨,发布天下,让诸侯到酸枣会盟,组成了讨贼联军。

《演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阅读体验肯定比正史类更好,但还是要注意区分哦~

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收藏】【 评论】【分享】 哦

关注→【族谱网国学】←,查看更多历史|古籍|传说|传统文化文章,

更多图文阅读,免费视频课程,微信或头条搜索【族谱网小程序】,认准我们的头像标志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