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再给甥男一封信

作者:超越意识
再给甥男一封信

昊天:

昨天,是我只读而没有写作的一天,所以,也就没有发送文章给你。原因在于,我埋首于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于其中的《小引》《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中陶醉自己了。

《朝花夕拾》这个篇名,与你现在每天的作为还真有一点关系:你于大学生涯中每天写日记,不就是一种“朝花夕拾”?大学毕业后,把这些日记合订成册,则又是一种“朝花夕拾”。希望你把这两种作为做得更好:每天的“夕拾”要“拾取”得更细致,在时间利用、自我管理上卓有成效;毕业后于其中见到自己“意志力”的顽强、素质能力的卓越长进。

读《朝花夕拾•小引》时,我采取“并联”方式,把《鲁迅画传•在广州》《鲁迅画传•在厦门》两个篇章以“串联”方法一并读思了,因为这个《小引》作于广州,涉及厦门。当然,也因为《鲁迅画传》中这两个篇章比较短,只关涉鲁迅人生的七个故事片段。读思《朝花夕拾•范爱农》时也是这样“并联”与“串联”法,将《鲁迅画传•在杭州、在绍兴、在南京》的两个人生故事片段一并精读了一遍。

《朝花夕拾•范爱农》《朝花夕拾•藤野先生》都关涉鲁迅先生的留学日本,故而我同样要读《鲁迅画传•在东京》。刚翻开《鲁迅画传》,即想到就此给你写封信了,所以,放下书,拿起手机即开写了。

读《范爱农》,即关涉两个文本中只提及名字而未详细讲述其故事的人物,即徐锡麟、秋瑾。为此,我于昨天上午专门在【百度】上“搜读”了这两个革命先烈人物,两人在英勇就义时,年龄分别是35岁、32岁。联想今日人生种种,真是让人大为感佩!其中的核心即在于坚定的志向、顽强的意志。这是最为值得学习的价值点。无论多么艰难,志向不变,意志顽强,斗志昂扬。这该是今天之人更为需要的素质与能力,你的未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奋斗和发展自己的人生,当是在今天的大学生活中打好这样的坚实基础,务求扎实且不断夯实。

读思《藤野先生》,我想起了鲁迅先生所说的“走异路,去寻求别样的人们”。这话,在青年鲁迅来说,首先是指“在南京求学”的,我们今天想想,青年周树人的留学日本才是真正的“走异路”,也才真正寻求到了“别样的人们”——“百来篇外国小说”。我仅读了其中一篇俄国作家安特莱夫的《静默》,便初窥了其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我由此想到的是:你的读好大学四年,亦应当是“走异路,去寻求别样的人们”的!——首先是“学法”上的“走异路”,即是非同寻常方法地学习自己的课业,而不能只是“随堂学”“随大流地学”。这方面,我与你谈过许多了,希望你有自己的创造。特别在大学第一学期或第一学年。有了自己的“创造性学法”,在后续学期、学年中,才能真正“寻求别样的人们”——阅读更多的中外名家名著,并因此“异样自己的人生”。在这方面,青年周树人以日语、德语大量搜求阅读的勤奋刻苦精神是最值得学习和发扬的。于你来讲,有一个直接的考验与挑战:能否在大学四年中训练自己以英文阅读各种学习资源的能力呢?望你好好想想这个问题。道理总是一个:非超凡学习和学习能力,不能杰出人生的。

我要读思《鲁迅画传•在东京》了。就写到这里,止笔。

祝“日三省吾身”,长进自己!

大舅

2021年11月25日下午于白洋淀边城

再给甥男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