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60年代相声艺人工资,4位大师加一块,比不了1个京剧马连良

作者:大而不当

相声行业现在非常火爆,有了饭圈,催生了一批相声“偶像”。相声的地位,隐隐超过了以京剧为代表的其他曲艺,稳坐魁首。

60年代相声艺人工资,4位大师加一块,比不了1个京剧马连良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声的地位其实是非常低的,非但比不了国粹京剧,就是跟大鼓、单弦比也差着一个档次。这一点有当年的报纸佐证。

1950年“红风曲艺社”赴燕乐升平表演,刊登了这样一份报道:

60年代相声艺人工资,4位大师加一块,比不了1个京剧马连良

字体较大、更为醒目的内容留给了京韵大鼓、京剧、评戏,相声则跟快板、梅花大鼓、单弦等曲种夹杂在一块,强如马三立,也只是跟高元鈞并列。说到底,主要卖点不在相声。

跟京剧比相声就更不入流了。当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三流京剧演员办堂会可以请一流的相声演员,一流的相声演员办堂会请三流的京剧演员门都没有,人家根本不会去。相声艺人见了京剧演员是要作揖请安的,见了谭鑫培这样的大家甚至要下跪。

60年代相声艺人工资,4位大师加一块,比不了1个京剧马连良

相声京剧地位之悬殊,反映在工资上就更明显了。

50年代后民营社团改公办,天津有天津曲艺团,北京有北京曲艺团,曲艺名流纷纷入团有了编制,开始领工资。

相声艺人拿多少钱?只看4位大师就可以了,这里以60年代为例。张寿臣、马三立在天津曲艺团,张寿老的工资是每个月200块,当时寿老身体不怎么好,演出较少,所以工资就相对少了点。

60年代相声艺人工资,4位大师加一块,比不了1个京剧马连良

马三立任副团长,工资是天津曲艺界最高——253块。这点马志明先生多次谈到过,马三立的工资比市长都高,跟骆玉笙边边齐。

60年代相声艺人工资,4位大师加一块,比不了1个京剧马连良

这就很了不起了!相声艺人工资比肩骆玉笙,这在建国前想都不敢想。

刘宝瑞、侯宝林在北京,刘宝瑞在中国广播说唱团担任艺术指导,侯宝林在曲艺文工团担任队长。刘宝瑞的工资是4个人中最低的,只有170块。老头喜欢美食好热闹,家里几乎就没断过人,所以他的工资经常不到月底就花完了。

60年代相声艺人工资,4位大师加一块,比不了1个京剧马连良

侯宝林的工资正好是刘宝瑞的两倍——340!这很了不起,当时曲艺界只有两个一级演员,一个侯宝林,一个高元鈞。高元鈞大伙可能不熟悉,唱山东快板的。当年曲艺同仁赴抗美援朝慰问演出,最受战士们欢迎的是高元鈞的《武松打虎》,相声还得靠边站。

60年代相声艺人工资,4位大师加一块,比不了1个京剧马连良

170也好340也罢,在当时绝对是金领级收入——当时的大学生月薪才55块。这才是实际意义上的大翻身,经济上、地位上全面翻身。

4位大师的工资都不低,一个人养活8口之家绰绰有余。但是跟京剧演员相比就完全不够看,不是一个级别的。

马志明相声《卖挂票》经常提到一个人——李少春,马志明调侃自己是给李少春蹬三轮的。说是调侃,骨子里满满的谦卑。为什么?人家有地位。李少春60年代拿1330块钱工资,顶5个马三立。

60年代相声艺人工资,4位大师加一块,比不了1个京剧马连良

豫剧艺术家常香玉、评剧大师新凤霞、越剧大师袁雪芬,当年的工资全部碾压相声艺人,月入500——1000不等。

京剧名家的工资更是高得不可想象。周艳芳、程砚秋每月1500块外加分红,谭富英、裘盛戎分别1600、1500,工资最高的当属马连良,就是郭德纲嘴里的“马连良.梦露”,每月1700块。张寿臣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4位大师加起来,比不了人家一个。确切地说,只比人家一半多那么一点点。

60年代相声艺人工资,4位大师加一块,比不了1个京剧马连良

乍一看有点尴尬,实际已经算高攀了。解放前相声艺人跟京剧名家比收入,估计连张寿臣都不敢想。

现在的情况不知怎么样了,马志明退休工资9000多块,应该是曲艺团最高了,京剧方面没有研究,想来至少不会比相声艺人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