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思德牺牲后,毛主席亲临追悼会并且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

作者:文史不假

在1944年9月8日下午,毛主席在延安凤凰山下的枣园操场参加了一场追悼会。逝者既不是高层领导,也不是知名人物,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八路军战士,他的名字叫作张思德。

张思德牺牲后,毛主席亲临追悼会并且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

这是一场简朴但却隆重的追悼会,中央机关、警卫官兵和普通群众数千人参加,遗像旁边还悬挂着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致悼词结束后,伟人以沉痛的心情走上祭台发表了一段悼念讲话: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张思德牺牲后,毛主席亲临追悼会并且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

从此以后,“为人民服务”的声音传遍了延安,传遍了陕甘宁边区,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而“张思德”这三个字也有了新的意义和内涵,成为了“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成为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至今被人颂扬。

张思德牺牲后,毛主席亲临追悼会并且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剧照

张思德(1915年4月——1944年9月),四川省仪陇人,党和人民的好儿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在他牺牲后,平凡而伟大的事迹因为一篇《为人民服务》而被所有人熟知,更成功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15年4月19日,张思德出生于四川仪陇县六合乡(今思德乡)韩家湾的一户贫苦佃农家庭,小名“谷娃子”。张家祖祖辈辈都靠租佃几亩薄田度日,父亲张行品农闲时还要出去从事担盐挑煤和滑竿运物等体力劳动;母亲朱氏长期患病而又无钱调理,生下他几个月后就撒手人寰了。

母亲去世后,父亲张行品实在无力抚养谷娃子,只得将他过继给叔叔张行忠和婶婶刘氏。不过,叔叔家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儿,他时常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甚至还要外出讨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思德从小就非常懂事,总是尽可能帮助家里干活,尽可能维系这个贫穷的家庭。仅仅十一岁,其他的同龄人还在家中撒娇时,他就像成人一样可以耕田种地,双手都起满了老茧。

眼见孩子实在可怜,养父母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猪也贱卖了,开始供张思德前往私塾读书。对于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表现得非常珍惜,可还是在几个月后就不得不辍学了。

1929年,地主范友万强行收走了张思德家租种的两亩水田,故而再也无法继续维持生计。从此以后,他全力投身于抗捐、抗税和抗租的运动中,成为了当地农民运动的积极分子。

1933年上半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解放了立山镇,之后将其改名为长胜县并建立了县级苏维埃政府。张思德所在的六合场距离此地不过几十里路,他激动地前来寻找红军,希望能尽快解救自己家乡的贫苦百姓们。

在他的积极帮助下,红军终于解放了六合场乡并且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而张思德也因为意志坚决和行动积极被任命为少先队队长。

  1933年10月,四川的当地军阀刘湘和杨森为了配合蒋介石“围剿”中央红军,也向红四方面军发起了攻势。在此危难时期,刚满18岁的张思德却毅然决然参加了红军,被编入了长胜县独立团。

加入红军后,张思德开始随军四处作战,革命热情空前高涨。不过,随着红军撤离六合场,当地立即就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各种各样的还乡团纷沓而至,对苏维埃政权展开了血腥的镇压。

面对反动势力的疯狂报复,张思德的生父张兴平遭到杀害,养母也被打成了重伤,病饿交加的妹妹被活活逼死。听闻这些噩耗,他差点儿跑回家乡去报仇雪恨,经过组织的规劝才安下心来。

由于表现优异和作战勇敢,张思德在1934年被推荐进入川陕苏区的列宁模范学校读书。期间,他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更受到了马列主义理论的教育,坚定了自己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了配合红一方面军在川、黔、滇边境地区的作战,决定强渡嘉陵江西进。张思德一路上都屡建奇功,除了作战英勇,他还为了能够解决粮食严重短缺的问题而效仿神农尝百草,多次误食毒草都在所不惜。

随着红一方面军成功翻越了夹金山,终于到达了四川懋功达维地区,实现了两大主力的胜利会师。之后,中央政治局在懋功北部的两河口召开会议,强调了“北上抗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式确立了向北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方针。

不过,作为红四方面军的主要负责人,张国焘却萌发了军权影响党权的想法,意图向中央分权甚至是夺权。红一方面军北上后,他坚持南下川康并且在卓木碉建立了“第二中央”,意欲进行分庭抗衡。

张思德作为基层战士,虽然不懂得战略之争和路线之争,但是却始终牢记“党的军队听党话”和“党的战士听党话”这些浅显道理。渐渐地,红四方面军内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声,迫使张国焘做出了北方抗日的决定。

张思德牺牲后,毛主席亲临追悼会并且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

懋功会师

1936年10月9日和10月22日,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实现会师。至此,中国工农红军历时两年和转战14省的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也翻开了新的篇章。

由于在长征期间多次负伤,张思德没有随同主力部队前往抗日前线,而是被编入了八路军留守处警卫连担任副班长。工作中勤勤恳恳,学习上兢兢业业,他终于在1937年10月光荣入党,被调入中央军委警卫营担任通讯班长。

陕北的工作条件艰苦,许多文件和通报都需要人工进行运送,因而通讯班的工作十分繁忙。基本上,张思德很少能有休息的时间,不分昼夜都在途中。

张思德牺牲后,毛主席亲临追悼会并且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

由于抗战时期的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延安的各项条件都非常艰苦,甚至吃饭和穿衣都成了问题。到了1939年2月,毛主席提出了“生产自给、渡过难关”的口号,鼓励边区军民战胜所有的困难:

从古以来,人类究竟是怎样生活的呢?还不是自己动手活下去的吗?为什么我们这些人类子孙连这点聪明都没有呢?总之,我们是确信自己能够解决经济困难的,我们对于在这方面的一切问题的回答就是“自己动手”四个字。
张思德牺牲后,毛主席亲临追悼会并且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

此后,一场声势浩大和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起来,毛主席还亲自确定了“开荒100万亩”的目标。

1940年夏,张思德奉命带领一个班到延安的深山老林里去烧炭。苦战三个月后,他们经过了打窑、伐木、烧火、出窑和捆扎等工序,把数万斤烧炭运回了延安。紧接着,张思德又跟随警卫营一起开赴南泥湾,获得了粮棉的大丰收。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思德从杨家岭前往新安场执行任务时遇到一辆汽车陷入冰窟窿无法动弹,毅然跳入刺骨的冰水中推车。而这辆车上坐着的就是毛泽东本人,他从此记住了这个憨厚的战士。

1942年10月,军委警卫营和中央教导队合编为中央警卫团,张思德服从组织安排由班长变成了普通战士。对此,他不仅没有丝毫怨言,还积极表态:

过去当班长是革命的需要,今天当战士也是革命的需要。

  到了1944年夏,中央决定在1945年4月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故而开始提前进行后勤准备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储备木炭。为此,后勤部门特意组建了烧炭小队,因为张思德以前曾经烧过炭,更因为思想积极进步,遂被选为副队长。

  到了9月份天气已经转凉,由于烧炭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烧炭队的很多同志都返回了延安,仅有张思德等少数几人留守炭场。

张思德牺牲后,毛主席亲临追悼会并且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

期间,张思德为了能再多烧些木炭,一个人又砍掉几棵大树。不过,树倒后却恰巧压在了炭窑上,他不顾安危进行修复和加固,竟然被塌方压在地下而不幸牺牲,年仅29岁。

  由于张思德为人低调谦和,从来都是遇困难就上,遇荣誉就下,以至于生前都没留下过照片。这仅有的一张,还是他在窑口送炭时被新华社记者无意中拍到的。 

张思德牺牲后,毛主席亲临追悼会并且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同志

张思德同志牺牲后,毛主席的心情非常沉痛,连连表示“打仗死人没办法,搞生产死人不应该”。之后,还亲自作出了三点指示:

一、把张思德同志的遗体洗干净,穿上新衣服入殓; 二、搞一口好的棺材,把他运回延安来安葬; 三、要开追悼会,我要去参加,还要讲话。
张思德牺牲后,毛主席亲临追悼会并且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

1944年9月8日下午一点,毛主席在李克农等人的陪同下来到追悼会现场,不仅赠送了花圈,还向烈士的遗像敬了一个军礼。之后,发表了一段真情流露的讲话,被整理成为《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牺牲后,毛主席亲临追悼会并且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

建国后,《为人民服务》一文被正式录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这篇文章原来的标题是“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讲话”,毛主席认为还不能准确体现和突出精髓要义,故而在审稿时改名“为人民服务”。@文史不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