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4年张爱萍访美,回国后却主动向邓小平提出辞职,这是为何?

作者:谈史演说会长

1984年6月,张爱萍将军奉命带领代表团前往美国进行访问,当时正在我国主持政务的邓小平也随时关注着他的动向,期待张爱萍将军能够带回好消息。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几天后,一则名为“张爱萍大闹美国国务院”标题的报纸被送到了邓小平的手中。

1984年张爱萍访美,回国后却主动向邓小平提出辞职,这是为何?

邓小平看报纸

邓小平看到这份报纸也是十分疑惑的,他和张爱萍共事几十年,也了解他的为人,知道他不会无缘无故做出这种事,背后必有隐情。

最让邓小平没想到的是当张爱萍回国后,竟然主动向自己提出辞职请求。张爱萍在信中说自己身为国防部长却违反了中央的规定,理应辞职。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最后邓小平如何处置这件事呢?

随着战争年代的远去,现代人对张爱萍将军的认知往往仅限于共和国的开国上将,其实张爱萍一生传奇,建树颇丰。张爱萍不仅是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更是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的创建者。

除此之外张爱萍还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总指挥,“两弹一星”大协作和大会战的领导者。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以刘志丹的陕北骑兵为基础,创建了第一支在中央军委直接领导下的骑兵部队,也被称为军委骑兵团,而张爱萍则担任骑兵团的团长。

那么中央军委为何要创建这支骑兵部队呢?其实原因非常简单,那是因为红军战士在长征后期不断遭受敌人骑兵的追袭。不难看出,在那种艰难的环境下,中央决定建立骑兵团是下了多大的决心。

1984年张爱萍访美,回国后却主动向邓小平提出辞职,这是为何?

张爱萍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被中央寄以厚望、张爱萍将军也倾注全部心血的骑兵队,却在几个月后的一次战斗中意外失利。

1936年2月,陕北靖边县青阳岔,张爱萍走了“麦城”。当时为了配合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东征,张爱萍率领骑兵团一举荡平了盘踞在北部三边地区的马匪武装。

这场仗虽然打得很辛苦,但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张爱萍还在马背上赋诗一首,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在骑兵团回师的时候却被埋伏了。

骑兵团回师途中路过青阳岔,在得知我边区政府遭到一股游匪的袭击后,张爱萍命令第一营留下断后,剩下的战士则跟随自己前去剿匪。这帮游匪见红军战士穷追不舍,只好扔下抢来的物资逃之夭夭。

如果事情到这里结束那也算完美,但被俘虏的干部群众忍不下这口气,一个个强烈要求活捉匪首,下面的部队指挥员也是这个想法。张爱萍见群众和战士们如此要求,便下令将游匪的窝给端了。

等张爱萍带领战士们打进游匪的窝后才发现,原来匪首早就带着大批人马出去打猎了,土匪窝没有几个人。既然如此的话,那不如撤退吧。这边张爱萍刚带领战士们返回,那边匪首就听说自己的老巢被端了,他身为此地嚣张的匪首,怎么能忍得下这口气呢?

1984年张爱萍访美,回国后却主动向邓小平提出辞职,这是为何?

于是匪首在红军返回的途中设下埋伏,而张爱萍预先安排留下断后的第一营由于等的时间太久,放心不下,便擅做主张离开了警戒的位置,向主力部队靠拢,殊不知这一举动却给游匪们留下设伏的条件。

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骑兵团几乎全军覆没。

回到瓦窑堡后,军委决定召集连以上的干部针对这件事开批评会。第二天军委下令通报全军,张爱萍撤职查办并给予处分。当时周恩来担心张爱萍心里不舒服,主动找他说:“军委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处罚是有点重,但你要知道,你是中央派到陕北红军的。”

就在张爱萍自我反省的日子中,他遇到之前和自己共事的凯丰,凯丰调侃他说:“张爱萍,你这出《落马湖》唱得好啊!”《落马湖》说的是施公率领黄天霸等人擒寇,回归途中不小心被落马湖水盗给擒了的过程。

被凯丰这样一说,张爱萍冲动道:“胜败不过是兵家常事!”没想到这句话却被毛主席给知道了。

1984年张爱萍访美,回国后却主动向邓小平提出辞职,这是为何?

毛主席和张爱萍

两天后张爱萍接到通知,毛主席要见他。毛主席见到张爱萍走进来,将手中的书往桌子上一扣,说:“怎么,你还不服气?”

张爱萍低着头说:“我没有不服气,我接受组织的处罚。”下一秒毛主席的一句话令张爱萍的头不敢抬起来,只听毛主席说:“接受处罚?胜败乃兵家常事,对吧?”

张爱萍没想到自己一句气话竟然被毛主席知道了,他说:“主席,这是一句气话。”

毛主席却说:“这句话没有错,哪有百战百胜的将军?但这句话不能从你嘴中说出来!”

张爱萍知道是自己说错了,他只是低着头没有回答,毛主席见张爱萍不说话了,自己的态度也缓和下来。

告别的时候,毛主席问他:“还有什么想法吗?”张爱萍十分诚恳地说:“这些年来,我都是猛冲猛打,以后有机会还是要好好学点东西的。”

张爱萍的态度令毛主席很是高兴,他说:“红军大学就要开学了,我给你当介绍人,你就去那里学习吧!”

1984年张爱萍访美,回国后却主动向邓小平提出辞职,这是为何?

1936年6月,红军大学开学,张爱萍成为第一期学员。

直到晚年,张爱萍始终记得那次毛主席对自己说过的话:“不管什么时候,都不应该被部下的意见和情绪所左右。”

尽管骑兵团几乎全军覆没不是张爱萍指导失误导致的,但他身为骑兵团的团长,却要负很大的责任。

在渡江战役开始前,毛主席决定由第三野战军筹建人民海军,并亲自任命张爱萍为华东区海军司令员。

百万雄师过大江后,张爱萍于1949年4月23日带领李进、黄胜天等13人连夜渡过长江,并在次日上午抵达江阴城,进驻原来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开始组建人民海军。

当时我军既没有军舰,也没有航海方面的人才,大多数官兵都不懂海军兵种,甚至有不少人连大海和军舰都没有见过,因此想要建立海军还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

大家都知道上海是国民党海军的大本营,为了做好上海解放后对国民党海军的接管工作,张爱萍兼任上海军管会海军接管部的部长,主要安排原国民党海军的事情。

1984年张爱萍访美,回国后却主动向邓小平提出辞职,这是为何?

张爱萍到上海的第二天就接见了中共秘密党员,同时也是原国民党海军司令部办公厅主任金声同志。金声向张爱萍介绍了国民党海军的情况,也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消息。

掌握这些消息后,张爱萍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他立刻召开党委会,通报了这一情况,并定下了两条招贤纳士的渠道:第一是从解放军中选,第二则是从原国民党海军中选。

除了公开招募外,对重点人才则选用上门邀请,而原国民党海军司令部办公厅的副主任徐时辅就是张爱萍首先邀请的人。

徐时辅曾在海军学院读过书,积累了许多关于海军的经验。不过徐时辅曾在陈果夫的手下工作过,也当过陈诚的计划科长,还和桂永清是结拜兄弟。因此尽管是金声亲自上门邀请,徐时辅还是有些顾虑的。

6月下旬的某天,张爱萍在金声的陪同下来到徐时辅的住处。这几天一直在纠结的徐时辅见到张爱萍的身影后,既有震惊又有些惶恐,他连忙将张爱萍请进房门,说:“您怎么亲自上门了,真是罪过罪过。”

张爱萍笑了笑,说:“如果不能将你请出山,才是我最大的罪过啊!”

金声在一旁笑着说:“张司令准备‘三顾茅庐’请你呢!”

1984年张爱萍访美,回国后却主动向邓小平提出辞职,这是为何?

徐时辅

徐时辅十分不好意思地说:“岂敢岂敢,我过去的经历比较复杂,怕不适合到海军工作……”原来徐时辅不是不想为张爱萍效力,只是担心自己过去的经历。

张爱萍说:

“过去的事情是历史造成的,而今天的选择则在个人,再说经历本身就是财富。听说你曾经从美国开回来一艘4000多吨的修理舰,桂永清曾让你和他一起去台湾,你却留下了,这些足以证明你适合在人民海军中工作。而且我们海军正在初步阶段,很需要你这种专家!”

徐时辅没想到张爱萍对自己的过往如此了解,而且给予自己充分的肯定,他的心头瞬间涌出一股暖流,并不断增加。徐时辅连连点头说:“好!我愿意为人民海军的建设奉献出一份力!”

这段时间张爱萍每隔几天都要组织一次欢迎会,欢迎会每当开始的时候,他都会亲自出面,并致欢迎词。

经过一段时间的招募和上门邀请,连同原来国民党第二舰队起义官兵,到9月份的时候已经高达4000多人,再加上三野派来的人员,已经形成一支相当可观的队伍。

1984年张爱萍访美,回国后却主动向邓小平提出辞职,这是为何?

1960年11月张爱萍在西北导弹试验基地,成功组织指挥了军国第一枚国产地对地导弹的发射。不过由于当时处于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因此要不要继续搞原子弹引发了不小的争论。

反对者的意见是现在最好暂停,等到国家紧急好转后再搞,各方面的条件和准备也能更加充分。但赞成继续搞的人却认为应该从战略上看问题,值得为长远的核盾牌多些投入,队伍一旦解散,重头再来的话会很困难。

当时支持继续搞的有陈毅、聂荣臻、叶剑英等几位元帅,刘少奇则建议先把原子能工业的基本情况搞清楚再说。于是陈毅找到自己的老部下张爱萍,向他交代任务。

张爱萍虽然支持继续搞,但他并不懂原子弹,担心自己不能胜任。陈毅直接说:“谁一生下来就会搞的?你不懂不会去学吗?”

就这样张爱萍接受了任务,他先去找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等人,随后又找来不少物理学家,组成一个调查班。调查结束后,张爱萍向林彪汇报,林彪和其他几位老帅的意见也是一致的,支持搞下去。

1984年张爱萍访美,回国后却主动向邓小平提出辞职,这是为何?

1964年6月,张爱萍又成功组织了我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的首次试飞,并创造了“连中三元”的佳绩。

张劲夫曾回忆说:“爱萍的身体很是不好,但尽管如此他还是带着氧气瓶下去检查,大到焊接点,小到一颗螺丝钉,他都会亲自检查,因此事故发生的次数也是很少的。”

为了保密,因此只有张爱萍一个人知道所有部件生产工厂到底在哪里。

负责核爆取样的飞机正常能够飞到6000米,但取样却要求飞到8000到10000米。飞机改装后,只能飞到8500米。

张爱萍得知这件事后说:“那让我去坐坐那架飞机。”北京空军作战部副部长恽前程说:“您不能上去!”原来想要张爱萍上飞机试验的话,是需要获得军委批准的。

张爱萍说:“如果我不上去,怎么知道这架飞机行不行呢?我来试飞是最公正的。”张爱萍让恽前程不要上报,但恽前程不敢拿张爱萍的性命开玩笑,最终还是上报了。

吴法宪得知后,说:“他想去你就让他去吧,不过要好好检查飞机,一定要确保他的安全!”

就这样张爱萍穿了一件棉大衣,在高度8500米的上空飞了一圈。下来后,张爱萍对恽前程说:“飞了一圈后,我心里踏实多了。”

1984年张爱萍访美,回国后却主动向邓小平提出辞职,这是为何?

1964年9月,中央开始考虑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机到了。10月4日正式试验用的“596-1”原子弹装置全部运到马兰试验基地的主控站装配工房,作为备份的“596-2”原子弹装置则被放在乌鲁木齐的专列上待命。

10月9日原子弹试验委员会根据当时的天气预报,建议将正式试验的时间定在10月15日到20日之间。

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7年7月邓小平主持军委工作,当时他找来张爱萍,希望对方能够协助自己工作,不过由于张爱萍此时正担任副总参谋长和国防科委主任,面对更高的职位,他没有心动,而是向邓小平推荐了罗瑞卿。

可能有不少人会抵挡不住高官俸禄的诱惑,但张爱萍却不一样,他对这些并不在意,只希望国家能涌现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如果出现许多优秀人才的话,他完全不介意“让位”。

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了洲际导弹。

1984年张爱萍访美,回国后却主动向邓小平提出辞职,这是为何?

1984年6月9月,张爱萍带领代表团抵达美国机场,这也是我国第一次派出的最高级别的赴美军事代表团。

第二天上午,中美国防部长进行了一次会谈,这也是两位国防部部长第一次进行会谈。会谈不知不觉进行了一个上午,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说:“到吃饭的时间了,我们下午继续。”

当张爱萍等人走出大厅的时候,迎面走来几位穿着整齐的老人,张爱萍很是疑惑,他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

一旁的温伯格见到一脸疑惑的张爱萍后,笑着对他说:“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他们?”

说话间,走在最前边的那位已经来到张爱萍的面前,先是恭恭敬敬地朝他敬了个军礼,然后十分激动地上前拥抱,说:“救命恩人!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我?”

张爱萍猛然想起当年那件事,说:“你是我41年前救下的萨沃埃吗?”

萨沃埃连连点头说:“是是是,我就是您当年营救的人,谢谢您还记得我!”他刚说完这句话,两行热泪已经从眼眶中流出。

1984年张爱萍访美,回国后却主动向邓小平提出辞职,这是为何?

张爱萍和温伯格

一旁的温伯格对张爱萍说:“真不好意思,事前没有征得你的同意,走吧,请你参加他们组织的一个小活动。”

温伯格说完便带着张爱萍走进另一个大厅,厅内有不少记者,温伯格专门为了这件事组织了一个新闻发布会。

温伯格开口介绍说:“这位是中国国防部的部长张爱萍上将,今天会见他41年前救下的3位美军飞行员……”

紧接着萨沃埃在台上向记者们讲述了张爱萍当年是如何救助自己的,又向大家讲述当年和新四军一起生活的日子,最后向张爱萍表示了最诚恳的感谢。

张爱萍说:“要说感谢的话,应该是感谢你们,40多年前你们不远万里派兵支持我们攻打日本侵略者,今天我们更应该携起手来,建设一个美好的明天!”

张爱萍说完将自己手中的小礼物送给了温伯格,温伯格打开一看,原来是当年5名飞行员和新四军的照片,不禁感动万分。当温伯格向全场展示的时候,参加会议的人无不为之赞叹。

美国电视台当天下午就报道了这一活动,美国各大报纸相继以最显著的位置和版面推送了这一画面。

1984年张爱萍访美,回国后却主动向邓小平提出辞职,这是为何?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种友好的时刻没有维持多久,因为不久后张爱萍就接到了美国国务院的邀请。尽管张爱萍不知道对方想要干什么,但他一点也不害怕,而是面带微笑地接受了这次邀请。

6月12日张爱萍前往美国国务院和对方进行交谈,刚开始的氛围还算好,但快要结束的时候,对方竟然说在巴基斯坦的浓缩铀加工厂里看到了中国人的身影,并让张爱萍在一个会议记录上签字。

张爱萍怎么肯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呢,他说:“这件事我听都没听过,既然你们说看到了,为何不将对方抓起来审问呢?”

张爱萍这句话令在场的人哑口无言,但他们不会善罢甘休的。对方提高声音说:“如果张部长不在上面签字的话,恐怕会影响中美之间的关系!”

张爱萍也不是好脾气的人,他说:“我此次前来的目的大家都清楚,但您却提出这样的要求,恕我不能照办!”然后转身离开了。

1984年张爱萍访美,回国后却主动向邓小平提出辞职,这是为何?

张爱萍这一举动令在场的人都想不到,他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要知道当初邀请张爱萍就是为了商量中美之间的军事合作,如果因为这件事搞砸的话,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国务院的人没有办法只好去找国防部长温伯格帮忙,最终在温伯格的协调下,双方的矛盾被解决,中美也达成了合作。

与此同时这件事也被美国记者所得知,他们“添油加醋”写成了一篇名为《张爱萍大闹美国国务院》的文章。之后便发生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这篇文章被送到邓小平的手中,他十分了解张爱萍,因此并不相信张爱萍会做出这种事情。最后邓小平派人调查真正原因,在得知张爱萍是在维护我国利益才无奈做出这件事后,他对此很是欣慰。

然而令邓小平没想到的是,当张爱萍回国后竟然交上了一封辞职信,说自己身为国防部部长,却违反了中央的规定,理应被撤职。

邓小平早就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给调查清楚,因此面对张爱萍的辞职,邓小平并没有答应,反而夸奖他是为国家、为人民着想的英雄。

1984年张爱萍访美,回国后却主动向邓小平提出辞职,这是为何?

邓小平和张爱萍

张爱萍一生光明磊落,坦荡无私。1987年张爱萍去四川视察军工企业,当地有关部门调动了一些警力沿途执勤,他知道这件事后十分生气,说:“赶紧将这些警力撤了,浪费资源!”

不久后车队很快进入达县市,一到驻地他就来到大街上散步,亲切地和群众交谈。当地政府考虑到张爱萍已经58年没有回过家了,便安排了几桌菜,将他的亲属都邀请过来,和大家见见面,没想到这一举动却令张爱萍十分生气。

张爱萍说:“怎么可以用公家的钱招待我的亲人呢?这绝对不行!”

事后张爱萍的心里十分难受,有很多亲人大半辈子没见过面了,他们大老远跑来见自己,却连顿饭也吃不上就要离开,这令张爱萍心里十分不安。

于是第二天张爱萍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一家一户拜访亲朋好友,这也让当地的父老乡亲十分感动。

不久后张爱萍退居二线,尽管如此他还是十分关心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2003年7月5日,张爱萍因病逝世,享年93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