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看《八角亭谜雾》时,总想喝点绍兴黄酒

作者:中国广告

可能绍兴人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会有这么多游客来到家门口,不是因为鲁迅,不是因为水乡,只是因为看了一部剧,便千里迢迢跑来,要去八角桥打卡,要去黄家台门拍照,还一定要喝黄酒奶茶。

《八角亭谜雾》的热播再次带火了取景地绍兴。这部剧除了不疾不徐、扑朔迷离的剧情吊足观众胃口,也带出了小桥流水、古宅老店的绍兴场景。

为什么看《八角亭谜雾》时,总想喝点绍兴黄酒

《八角亭谜雾》之于绍兴,像《隐秘的角落》于湛江,《戏剧新生活》于乌镇,给了我们一种新的方式看见城市的魅力。你会想去湛江的赤坎老城,走一走七号码头,去朱朝阳家附近的士多店喝一罐冰汽水;也会想去乌镇街头,猜测这会不会突然有一场即兴话剧上演,黄磊、刘晓邑或丁一滕突然在街角出现。

透过影视剧的镜头,我们得以触摸一座城市的肌理、看见异域风情的生命体验。跟随镜头打卡,收获的是深度旅行的难忘体验。

为什么看《八角亭谜雾》时,总想喝点绍兴黄酒

“客官,您要几分醉?”

在绍兴点奶茶时,店员不仅仅会问多少冰、几分甜,甚至还会问到,“您要几分醉?”一句话道出了绍兴黄酒奶茶的特别。

不仅仅是奶茶,绍兴人将这份醉意藏到了各种甜品饮品中——黄酒棒冰、黄酒奶茶、黄酒莫吉托、黄酒双皮奶、黄酒巧克力、黄酒牛轧糖……老黄酒被他们玩出了新意。

为什么看《八角亭谜雾》时,总想喝点绍兴黄酒

对了,还有“醉”龙虾。似乎任何外来物,来了绍兴,配上黄酒,就有了那股“绍兴味儿”。到了夏天,用黄酒制作的冰醉小龙虾是本地年轻人青睐的夜宵。鲜美清甜,带着一点点回甘,是属于绍兴的醉意。

黄酒在绍兴各种新式饮食中的融入并不稀奇,它甚至贯穿了绍兴大段历史脉络之中。越王勾践、王羲之、鲁迅、丰子恺……在他们广为传颂的历史典故里,一口绍兴老酒都成了重要的灵感助推剂。

《吕氏春秋》记载有越王勾践“投醪劳师”的故事,越王勾践在出师伐吴前,百姓献酒,祝越王旗开得胜。勾践“跪受之”,并将酒洒在河中,让士兵们迎流而饮。

为什么看《八角亭谜雾》时,总想喝点绍兴黄酒

还有绍兴人鲁迅,《在酒楼上》一文里,“我”进酒楼后,先和堂棺要了“一斤绍酒。——菜? 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孔乙己如此穷困,在鲁镇的酒店里,也要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丰子恺闲来无事也会温一壶绍兴黄酒,说这口绍兴老酒是他离不开绍兴的原因。

有酒,可以气盛,然后作战;可以放肆,然后作诗;也可以融入一日饭菜里,让人活下去,活的有滋有味。《八角亭谜雾》里,老段大早上在店里吃着包子,就着小菜,旁边还放着一瓶老黄酒,也是生猛。

为什么看《八角亭谜雾》时,总想喝点绍兴黄酒

绍兴的美食也绕不开酒。地道的老味道里,除了茴香豆,霉臭的蒸菜,酱鸭、糟鸡、咸鱼鲞等各式各样卤味都是些下酒好菜。绍兴人擅长在储存食物时,将时间发酵的鲜美锁进食物之中,于是绍兴菜显得味道更为浓烈,吃起来,口腔里热热闹闹,再“咪”上一口自家酿的黄酒,又是沉醉的一餐。

也许正是因为有酒,让绍兴这个地方,透显出不同于其他水乡的 “温柔”。绍兴更沉静,但又足够热烈。

为什么看《八角亭谜雾》时,总想喝点绍兴黄酒

王小帅导演看到了绍兴的这种特别。

为悬疑剧选择江南水乡拍摄,本就是一种大胆的决策。编剧杨翌说,剧组最早勘景时,王小帅考虑过在自己长大的贵阳拍摄,但待了一天,觉得并不适合故事本身的氛围。“要往水乡走。”这是剧组为了找寻契合故事的“氤氲”氛围,所定下的大方向。

直到来到绍兴,这座水乡的腔调让团队感觉一切都对了。

为什么看《八角亭谜雾》时,总想喝点绍兴黄酒

如果说绍兴的内核里有一份黄酒般的幽深、沉静和爆发力,那从外部的色调、氛围来看,江南烟雨下的白墙黑瓦,青石板和乌篷船,透着点水墨画般的侠气和神秘。

来到这样河道纵横、小路交错的绍兴,王小帅意识到,来对了,“要的就是南方这种氤氲烟雾里的紧张和恐惧感!要的就是慵度流光中的暗流涌动!”他的苍老,他的年轻,都是故事天然肌理的一部分,就像长在这里。这个故事只能发生在绍兴,发生在其他地方,都显得不够自然。

为什么看《八角亭谜雾》时,总想喝点绍兴黄酒

演员也同样直观地感受到绍兴的神秘气质。在剧中饰演昆剧团长丁桡烈的演员邢岷山,聊起拍摄时的梅雨季节,“连天的雨雾笼罩下的小城营造出一种压抑而晦涩的氛围,让剧组所有演员一下子就进入到剧情规定的情绪中去了。”

烘托这种神秘氛围的,除了江南氤氲的气候,还有这里的历史沉淀。

《八角亭谜雾》美术总监吕东这样评论绍兴——“烟雨蒙蒙,弯水石桥,白墙黑瓦,小巷悠长,台门比比,极具江南水乡特征,是中国城市中难寻的对历史建筑群保存相对完整,有其独特城市特征的地方。”

为什么看《八角亭谜雾》时,总想喝点绍兴黄酒

的确如此,在绍兴街头,抬头经常能看到路标上写着某位名人故居距离多远。在河边吃饭,对面可能是王阳明故里;在巷子里走一走,便能感受到王羲之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氛围,望见不远处就是蔡元培故居……瞬间,你就能和明代湖北人袁宏道共情——他在《初至绍兴》写了这么一句,“士比鲫鱼多”。

当然,历史感还显露在最日常的部分,就像剧组美术总监吕东所说,“过个桥,都是宋元明清”。

《八角亭谜雾》里反复出现的八字桥,是绍兴老城的地标。八字桥建于南宋年间,四通八达,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主角家中的拍摄场地,便设在绍兴八字桥四楼三底的老屋——黄家台门。黄家台门,其实是绍兴人晓东的祖宅,今年春节期间接到《八角亭谜雾》导演王小帅的电话,得知剧组希望借用他家闲置的祖宅作为主场景的拍摄地,他便从南京赶回绍兴,和八字桥周边的居民住户,一同进行改装。

为什么看《八角亭谜雾》时,总想喝点绍兴黄酒

(图源:绍兴晚报 —八字桥取景拍摄《八角亭谜雾》杀青)

最终,老宅呈现为剧中的模样在第一集中亮相,祖峰饰演的父亲穿过老屋来到女儿的房间,一场争执随即发生。一家人的关系呈现、故事从这幢木质结构、具有年代感的老屋的一角徐徐展开。也借由老桥、老宅、河道,为《八角亭谜雾》剧集氛围奠定了基调。

还有让人忘不了的戏曲。吴越在剧集里饰演了一位昆剧团老师,带出了不少戏曲戏份。

在绍兴,戏曲文化浓厚,无论老少,大多绍兴人迄今还有看戏的传统。过年时候,村子里都会搭上戏台,演上几日,每逢有戏了,家家户户都会将自家的长板凳搬到戏台前,坐等好戏上演。如今,在绍兴新昌西坑村,还能看到明清时的戏台。青石上,当年的图案还清晰可见。

为什么看《八角亭谜雾》时,总想喝点绍兴黄酒

《八角亭谜雾》剧组给老城绍兴带来了新的故事。走在八字桥、书圣故里、广宁桥、西街等地方,想到的不仅仅是沉静的历史,慢悠悠的生活,脑海里也会浮现出那个有点眩晕和诡异的迷雾故事。时空叠加下,是特别的迷醉体验。

而对于当地人来说,取景地就在家门口,自然会有 “误入”拍摄现场的奇妙感觉。有当地网友发微博,感叹“谁能想到我们的生活离影视剧这么近,我们自己住的家都能被拍进影视剧里,成为永恒。”

为什么看《八角亭谜雾》时,总想喝点绍兴黄酒

有将日常生活和剧情互动起来,“每次到府山横街的早餐店吃早餐,都像是走进了玄家的包子铺,感觉下一秒祖峰老师就要走出来飞踹我一样,哈哈。”。

旅行者的视角和热情也带给绍兴人新的刺激,让他们用新的角度重新打量自己的家乡。总是出现在课本里的绍兴名人鲁迅,如今成为了绍兴人@衡门栖迟创作里的重要元素。在她的文创作品中,最受欢迎的是“鲁迅”主题的文化衫。“我觉得在当代,鲁迅精神值得依旧推崇,所以年轻人依旧喜欢它。他的很多金句仍被引用。”

为什么看《八角亭谜雾》时,总想喝点绍兴黄酒

(图源:@衡门栖迟)

@衡门栖迟是一个93年的女孩,大学毕业后,从上海回到家乡开了自己的工作室,做当地文创和艺术品周边。《八角亭谜雾》拍摄时,剧组的工作人员偶尔会到她的工作室歇歇脚。

像她这样,选择回到老城、留在老城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互联网缩小了地域之间的信息差。老城的慢生活、低成本,同时拥有和外界交流的渠道,这让自我意识更强的年轻人愿意前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坐在店里喝茶,看着外面两座800多年历史的老桥,原住民过着朴素的生活,大爷大妈住在小河边,发发煤炉、聊聊天,慢慢悠悠、不急不躁。当地文旅人@猛犸先森说,绍兴是个足够需要深度感知感受才能懂它的城市。走一走安静有烟火气的街道,尝一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雪糕,再散步去西小路的河埠头吃一顿,可能还不够,再依循些和绍兴黄酒般恒久不变的传统——喝茶,咪酒,看戏,逛早市,坐着乌篷船,在那些名人故居里转悠悠,然后,读读书,念念诗,静静感受这一切。

为什么看《八角亭谜雾》时,总想喝点绍兴黄酒

(图说:绍兴小城的下午茶,图源:小红书@MOAC猛犸先森)

一部剧让更多人看到了绍兴的古朴,也看到老城里,年轻血液涌入后,新鲜事物在生长。“剧中城”的声入人心,让更多“城中剧”开始发生。

当地媒体《绍兴晚报》认为,“从观影到观景,从线上到线下,从虚拟到现实,网剧让八字桥外景地偶遇更多知音,起到了为绍兴古城引流的作用。”一部网剧让老城再度走红,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文旅、新华网浙江、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微博等媒体均对此报道。热议背后,是人们内心对文化寻根的探索,一种家乡自豪感油然而生。

过去,海明威用《流动的盛宴》向全世界安利巴黎,森山大道用他的相机呈现了战后东京街头,如今,我们身处视频时代,影视剧中的城市真实且完整。无论是外来者还是当地人,都能在一部剧中,再次看到这座城市的景观,看到她的历史与当下,看到里面的人和故事,看到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 · · · · ·

为什么看《八角亭谜雾》时,总想喝点绍兴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