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琳——洪炉照破夜沉沉

作者:梦香寒冰

还记得李广吗?作为刑天英雄的早期人员,李广的历史地位可谓人心赞服。在后世,有一位被称为再世李广的人,他就是南北朝的王琳。

王琳,字子珩。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和北齐时期的名将。

王琳是国舅出身,姐姐是萧梁湘东王萧绎(即梁元帝)的宠妃。所以王琳的仕途初期很不错。但是王琳有一个超乎常人的能力,那就是过目不忘。王琳能够记住他遇到的每一个人,所以作为国舅在外带兵时,王琳对于手下上千名将士都能熟悉姓名,而且情况烂竹于胸。这让王琳在兵士中威望极高,而且王琳对于麾下兵士非常够义气,让兵士对他十分信服。

王琳——洪炉照破夜沉沉

王琳

梁武帝萧衍晚期接纳了南北朝知名枭雄侯景,此人比董卓还要可恶,自称宇宙大将军。侯景来到梁武帝的势力范围,很快就开始了侯景之乱,侯景把持朝政,迫害梁武帝,不久梁武帝去世。此时,侯景承认的萧梁皇室继承人在萧梁国内得不到承认,所以萧梁皇族纷纷起义。作为湘东王,萧绎自然也有争夺皇帝的资格。于是萧绎发兵,讨伐侯景,他委派大将王僧辩和王琳对抗侯景,侯景大军的领兵人员是宋子仙,双方展开激烈大战。

此战中,王僧辩和王琳表现都非常出色。王琳作战时,对手宋子仙曾绑住王琳的哥哥王珣到城墙上,让王珣全向王琳。对此,王琳的答复是:“哥哥未能报全国家,还来劝降我,真是不知羞耻。”说罢,王琳举起弓箭就进行射击,王琳军大为振奋,很快攻克城池。不久,王琳就与王僧辩合兵一处,活捉宋子仙,基本平定侯景之乱。

王琳——洪炉照破夜沉沉

王琳的主上是梁元帝萧绎,但是萧绎是一位非常有争议的皇帝。萧绎是一位大才子,却因为长相原因——萧绎的一只眼先天有眼疾——他的妻子就给他戴绿帽子,他的妻子徐氏,专门露出半边脸,用来讽刺萧绎的独眼,所以有徐娘半老的成语。萧绎本来是一个文化人,给人感觉非常有涵养,但是没有人觉得他会当皇帝,可是历史就是这么可笑,萧绎父亲死于恶人之手,作为皇室宗亲的萧绎举起讨伐叛贼的旗帜,上天还给了他三员大将,一人叫做王僧辩,一人叫做王琳,还有一人叫做陈霸先。王僧辩是忠臣,王琳是亲家,陈霸先是反贼。用人成了萧绎永远的痛。

萧绎是为大才子,在得知王琳深得军心,内心十分惶恐。趁着一次王琳手下不顾军纪屠城的错误,萧绎命令王琳进京认错,然后趁机监禁了王琳。此举让王琳手下十分愤怒,起兵攻击萧绎的军队。无奈之下,萧绎只能让王僧辩带着王琳去招降王琳旧部,作战期间,王琳旧部看到王琳,全部扔下武器,乞求王僧辩放了王琳。可是王僧辩不敢轻易放纵王琳归山,只得利用萧绎攻击自己兄弟的机会,让王琳重新带领旧部攻击,让王琳戴罪立功。

萧绎之所以会攻击自己的兄弟,是因为萧绎本来就不是一个有正规宣称的皇帝。父亲萧衍是被害死的,兄弟们谁继位都可以,既然萧绎称帝,自然有兄弟不服,萧绎只能平定这些兄弟。可是萧绎此时还有内忧外患,外患是东西魏,内忧除了兄弟之乱,还有陈霸先。王琳是小舅子,这叫做外戚,而在几百年前,外戚篡权不绝于史,所以萧绎对于王琳只能打压。可是面对所谓的外戚隐患时,陈霸先已经在南方有了称霸的野心。萧绎只好让王琳盘踞岭南,希望王琳能成为陈霸先的绊脚石。因为陈霸先主力在交趾(今越南),没办法,谁让那个时代的中国势力范围管辖着越南呢。

王琳——洪炉照破夜沉沉

王琳勇敢作战

对于萧绎的任命,王琳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机。王琳认为此时国家的危机在北方,他希望皇帝萧绎不要让自己远去,殊不知这样更招皇帝萧绎的忌讳,无奈王琳只好南去。

王琳南去,陈霸先不敢乱动。可是上天给了萧绎三员大将,却也给了他三个外敌,分别是西魏、北齐和萧氏宗亲。萧绎却让两员大将彼此制衡,王僧辩用来讨伐萧氏宗亲,这时西魏和北齐就放松了。

为了稳住西魏,萧绎曾经投降过西魏。但是萧绎却希望西魏归还占领土地,这让西魏心中不满。不要忘了,不久前号称天选之人的东魏(北齐前身)名将慕容绍宗莫名其妙死在南征萧梁战线前,天下都说天选之人由东魏来到了西魏。此时西魏看到萧梁内忧外患,国内气势一定,都想着对外征讨,而萧梁境内的萧绎竟然提出无理的要求,于是西魏不再犹豫,派出大军直接攻击萧绎。

萧绎完全没准备西魏的突然袭击,因为他只记得不久前西魏曾经被东魏打败过,他不知道虽然西魏东魏彼此争斗困难,但是攻击南线却依然勇猛。此时萧绎急调王琳回京勤王。奈何中国太大了,王琳纵使全军极力北上,但是从岭南(广东广州)到江陵(湖北荆州)的路上,就传来萧绎被西魏攻破城池,兵败自杀。

王琳——洪炉照破夜沉沉

悲痛的王琳开启了一生传奇时刻。在北上听到国主萧绎被杀,王琳命令全军戴孝。此时西魏在江陵新成立了西梁,王琳率兵攻打,在长沙誓师,包括长沙王萧韶在内的长江上游诸地都奉王琳是盟主。

王琳的主要目的是要回梁元帝萧绎的尸体。所以他此时对北齐称臣,目的是让北齐不对他进行攻击。对于西魏也称臣,目的是要回萧绎的尸体。可是王琳同时对于萧梁王朝的萧渊明称臣,那是王僧辩的势力。自此王琳成了三家臣子,却是当时的弄潮儿。

但是王琳的动作让另一个人有了施展空间,这个人就是陈霸先。在王琳北上救回萧绎的时间,陈霸先也北上,拥立萧方智为帝,并且击杀王僧辩。与此同时,陈霸先招降王琳,赐予他大官。

此时王琳的战略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向西魏拥回萧绎的尸体,一个是与陈霸先为敌,因为陈霸先已经建立陈朝,推翻了萧梁政权。

西魏的执牛耳者宇文泰敏锐地意识到了时代变化,答应了王琳的要求,答应归还萧绎的尸体。此时西魏已经改名北周,宇文觉继位天王,与宇文泰利益斗争不断。所以西魏和北周分两次,一次归还王琳妻儿,一次归还萧绎的棺椁及一千余随从,是对于王琳在乱世中对于先主的忠心一次回应。王琳在长沙大葬了萧绎,在风雨飘摇的南北朝,王琳的忠心让天下人都为之侧目。

王琳——洪炉照破夜沉沉

纷繁战事

王琳藏了萧绎,他的历史使命就已经完成。接下来干什么?王琳也不知道。

王琳若有争霸天下的野心,他就不会在乱世去赢回一个死人的尸体,而是会夺取天下大权。没有错,那个人是陈霸先。在王琳为萧绎报仇时,陈霸先占领建康,成为左右天下局势之人。

王琳想推翻陈霸先,恢复萧梁政权。所以他攻打陈霸先,在北齐帮助下,王琳拥立萧庄复辟南梁,王琳成了南梁执牛耳者。在北齐的帮助下,王琳多次攻击陈朝。

可是又怎样?陈朝已经取代了梁朝。在王琳攻击陈国时,火计可以突然改变风向,吹到自己这边。守城可以城内突然爆发瘟疫,军民死伤无数。王琳成了乱世的萤火虫,以生命为代价燃烧忠义的价值。

王琳最后是死在陈朝大将吴明彻手中。对于吴明彻的做法,没有什么好说的,作为陈朝大将,他的历史作用是平叛。可是吴明彻抓住王琳后,军中半数将士为王琳跪下求情。闻知王琳被杀,田夫野老,知与不知,闻者莫不流涕,好像西李广将军那样。(观其诚信感物,虽李将军(李广)之恂恂善诱,殆无以加焉。)

王琳死后,陈朝皇帝是将他的首级挂到城墙上示众的。但是王琳旧部朱玚冒死上奏,请求归还王琳首级。陈朝皇帝为了虚名也好,为了人心也好,归还王琳首级。朱玚把王琳暂时葬在八公山,数千旧部前来参加葬礼,祭奠王琳。

王琳是陈朝的叛臣,所以陈朝是不给王琳名分的,而朱玚认为王琳是为北齐而死的,于是孤身前往北齐,为王琳讨要荣耀。这简直匪夷所思,朱玚是陈国人,跑到敌国为老上司讨要荣誉。朱玚坚信可以,因为他深知王琳忠义的价值,那是传世的品德!

北齐就真的同意了,北齐追赠王琳为都督十五州诸军事、扬州刺史、侍中、特进、开府、录尚书事,谥号“忠武”,以辒辌车下葬。

王琳——洪炉照破夜沉沉

王琳身上的道德品质非常多,类似李广的生不逢时,类似关羽的义薄云天。在南北朝乱世,人心黑暗,在彼此争斗礼仪的时刻,王琳就像启明星,他虽然是暗夜不起眼的一颗星星,却是黎明到来前的预兆。天下在南北朝太久了,中国人已经厌倦大混乱了,分久必合,天下该统一了。王琳的品德就像启明星一样照亮了南北朝乱世的夜空,黎明快来了,天下要一统了。

中国人所尊重的道德品质,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马上就会被朝廷重视。而王琳身上的忠义,从此被后世人敬重,成为隋唐大一统的世人共同信仰。

王琳的故事比较难寻,主要是因为这个名字太普通了,就在南北朝,他名字一模一样的好几个。这集要说的王琳,是南北朝梁陈更迭的陈琳,我在寻找过程中,把他的事迹与其他人搞混。而在这个期间,另一个人的事迹让我也非常唏嘘,他就是王僧辩。

这个系列的文章叫做“刑天英雄”,说的是“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这类人的特点是为国分忧,但是志向难以实现。王琳是这一类,王僧辩是另一类,他是为国分忧,但是志向可以实现,最后死得其所。王僧辩一生忠于萧梁王室,但是他是死于陈朝始祖陈霸先的手下,是亡国之臣。虽然他的事迹非常唏嘘,但是作为臣子,他有拥立之功,可以维护国家政局稳定,已经做了本分。他的去世,应该说是没有遗憾的,所以王僧辩没有纳入“刑天英雄”一类。

历史上和王僧辩类似的人很多,前朝有诸葛诞,后世有郑成功。诸葛诞一生忠于曹魏,孙吴攻打,诸葛诞抵抗孙吴。但是司马氏篡权曹魏之后,诸葛诞就攻击司马氏。诸葛诞失败了,但是他是曹魏的忠臣。郑成功一生抗清,能够在南京遥拜明太祖陵,可谓一生忠义。但是郑成功抗清功业没有成功,不是因为他本人没有用心,而是历史选择了清朝,作为郑成功的功业,康熙皇帝的评价很到位:朱成功系明室之遗臣,非朕之乱臣贼子。所以郑成功、诸葛诞、王僧辩这类人,都是功成名就的一些人,不能算是刑天英雄。

王琳则与他们不同,王琳是一个典型舍生取义之人。王应麟在《困学纪闻》评价历史曾说,古今中外,做成事,当以春秋楚国申包胥、汉初张良张子房著名。相比较,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梁之王琳、唐之张承业,虽然事情没有成,但是也有东西传世。

我们中国人是很功利的,敢向世界最聪明的人争夺利益。可是我们中国人也是很傻的,明知是要杀头的,也要冲上去。“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种精神其实是从古老的前人身上就能看到,诸葛亮能看到,王琳也能看到。他们追求的,或许我们体会不到,但是通过中国文字,我们能与这些古人共鸣,体会古人的伟大胸怀。

而这些神话之后,就有一个形象在那里触动——手握干戚,无头也要抗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这种超越时空的品德,是我们中华民族所蕴藏的历史力量。

想起明朝于少保的一首诗:“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这可能是对王琳最好的评价。

继续阅读